您的位置:首页 > 公益新闻

社会企业:用商业模式做公益(3图)

发布时间:2016-05-06 22:15 | 来源:中国低碳网 2013-8-23 10:07:06 | 查看:1479次

  章轲 文/图

“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在四川灾区兴起了不少帮助受灾群众改善生计的社会企业和公益组织。摄影章轲

  中国低碳网专稿 一种全新的公益组织形式正在一些地方滋生。

  有别于传统的输血式的公益组织,这种被称为“社会企业”的新型社会组织,更强调用商业模式解决社会问题,并且可以“追求有限的利润”,兼具商业的高效、专业、灵活等特征,同时以承担和解决社会问题为目标。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而言,‘社会企业’这个名词是非常陌生的。”《中国社会企业与社会影响力投资发展报告》(下称《社会企业白皮书》)召集人、永真公益基金会联合发起人周惟彦说,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激发了民间各类公益机构的蓬勃发展,也给中国早期的社会企业萌芽提供了空气和土壤。

  在8月15日举行的“社会投资平台启动仪式”上,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表示,一旦社会投资、社会企业的法律制度和配套政策出来,将能够撬动数万亿甚至数十万亿社会投资进入医疗、养老、教育、社区服务、扶贫开发、公平贸易、环境保护等产业,满足多层次的社会需求,解决社会问题,同时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拉动内需,扩大就业。

  但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目前我国社会企业普遍遇到资金不足、人才缺乏等问题,大部分的社会企业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缺乏大量的可以被证明为有效的、可以被复制的商业模式。

  社会企业开启创业潮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后,颜俊辉与丈夫高屯子有了帮助灾区妇女从事羌绣手工劳动,鼓励其就业的想法。她的想法得到了时任李连杰壹基金执行主席周惟彦的支持。

  随后,由壹基金拿出170万元、成都高屯子文化机构联合发起成立了羌绣帮扶中心。开始时村民并不相信他们,第一批参与计划的妇女不到10位。为了取得村民的信任,颜俊辉决定,无论绣品能否卖出去,一定要及时付给村民报酬,“绣东西真的可以赚钱”。不久,茂县帮扶站、理县帮扶站、汶川帮扶站、都江堰帮扶站相继建立,绣娘人数一度超过8000人。

  震前,阿坝州农村劳动力的日平均收入为1.7-1.8元/小时。羌绣设计的工价当时为3元/小时。一个熟练的绣娘平均一天能挣50-60元,一般的绣娘也能挣30-40元。

  2008-2009年,羌绣的产品主要通过壹基金采用集团订购的方式解决。然而,随着公众对灾区关注的转移和壹基金支持的淡出,羌绣的销量下滑了70%。同时,因为羌绣的产品都是绣娘手工完成,而绣娘均是在农忙的业余时间绣花,工时和质量都难以控制。

  于是,颜俊辉决定用商业化运营的方式经营羌绣,同时增加灾区妇女收入。2010年,颜俊辉在成都市宽窄巷开设了第一家专卖店,第二年初就实现了盈亏平衡。目前,颜俊辉的专卖店已经开到了都江堰、苏州、北京、上海甚至台北。

  2011年,这一“羌绣帮扶计划”延展为“一针一线”帮扶计划,复制到贵州的苗绣、新疆的柯赛绣、四川的蜀绣、藏绣等,为解决中国农村高半山地区的妇女不离乡、不离土、居家灵活就业探索出了一个全新的模式。

  陕西省西乡县沙河镇星火村杨姓妇女有个5岁的女儿,丈夫手有残疾,以前的生活十分艰苦。2006年,她获得了第一笔1000元的信用贷款,用这笔钱购置了生产木耳的菌棒和菌种。2007年,她还清首次贷款后,又利用第二笔2000元的信用贷款和自己之前的劳动所得,将生产能力扩大了一倍,并用结余的钱买了几只羊,开始养殖。2009年,她再次成功申请到信用贷款,开始实现规模种植和养殖。

  这是一个贫困农户因小额信贷改变命运的故事。仅仅是一、二千元的小额信用贷款,就让一个普通的贫困农村妇女改变了命运。

  杨姓妇女不是唯一的幸运儿,自2009年以来,通过宜信公司的“宜农贷”P2P(个人对个人)信贷助农平台,101099位爱心助农人士提供了5076万元资助金,资助农户8827户。

  作为一种“可持续扶贫”的创新公益模式,宜农贷突破了原有以捐赠方式为主的“输血”式扶贫模式,以借贷方式实现“造血”式扶贫模式。“我们要让贫困的农民们认识到,他们的信用是有价值的,也是可以创造价值的。”宜农贷创始人唐宁说。

  近年来,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1995年,第一家鹤童老人院在天津成立。经过18年的努力,鹤童已经建立起一个年收入突破3000万元规模的养老社会服务的产业联合团体,包括鹤童老年福利协会、老年公益基金会、7座老人院、1座老年病医院、7座老人护理职业培训学校和一个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与社会上一些营利性养老院不同,鹤童系列机构不追求利润最大化,不设股东,没有分红,除了员工工资和日常行政开销外,所有的资金都用于支持发展老人福利的专项项目和老人院护理。

  “社会企业不仅是一种商业手段、达成社会目标的经营模式,更是一种推进社会机制进步与承担社会责任的社会创新,是一种以满足社会民生需求为目的,并且可以自我生长和推广的创造性行动。”增爱公益基金会理事、北京区负责人何宁说。

  《社会企业白皮书》介绍,过去几年间,越来越多的商业创业者不再满足于单纯的经济回报,而是希望通过商业手段解决社会问题,提升自我社会价值;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公益组织也试图摆脱对传统捐款的依赖,谋求可持续的财务来源,社会企业在中国应运而生,并开启了第一拔社会创业潮。

  为什么需要社会企业?

  简单地说,社会企业就是用商业的手段来达到公益的目的。

  《社会企业白皮书》介绍,“社会企业”这一概念最早源自欧洲。早在1844年,英国若干名为“合作社”的组织开始运作,其从事企业活动以达成社会公益目的而非商业利润。

  20世纪末,一些企业家开始关注社会公益事业,以其企业的相关管理模式、运营模式参与到解决人权问题、环境问题、健康问题等相关社会问题中。

  在香港政府的定义中,着重强调了社会企业所具有的“利润分享的方式”:即社会企业的利润会再次投入到其社会公益相关的企业活动中,而不是进行股东分红。

  2011年6月,北京市委颁布《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进社会建设的意见》,首次在政府文件中提出“探索多种有效方式,吸引社会资源和社会资金投入公共服务领域。积极扶持社会企业发展,大力发展社会服务业”。

  为什么需要社会企业呢?《社会企业白皮书》分析,首先是市场机制天然存在很多局限性,很多问题完全靠市场是解决不了的。大家都追求高利润,容易忽略那些不能带来高回报的社会需求;其次是政府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如政府资源不够,政府靠收税只能做一定的事情,再者政府的效率不高,靠政府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不现实;三是靠NGO也不行。NGO大部分都是慈善组织,需要不断地由捐助者捐款。而社会企业就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根发芽了。

  “在成长过程中,创新性的社会企业比商业机构面对更多的困难。”何宁介绍,商业机构在形成的产品、供求和资金良性互动产业链中都已经具备清晰的模式并具有固定的供应链和产业链。而社会企业作为一种全新的尝试必须自己开拓市场,重视和强化产品的技术研发能力,并创造性地建立起适合自身的商业模式。

  但何宁同时认为,鉴于大多数社会企业仍处于创业初期,目前最重要的是把想法变成实际行动,让创意转化为生产力,鼓励更多社会企业运转起来。

  “2010年之前,我并不知道自己从事的是社会企业,是有巨大的社会价值和使命感的。”福州金太阳老年综合服务中心董事长黄小蓉说。

  福州市五城区有空巢老人8.6万人,约占城区老年人比例的24.6%。受传统观念影响,90%的老人不愿离家,而是选择居家养老的方式。2007年,福州市金太阳老年综合服务中心成立,该中心开通了24小时爱心居家养老服务热线“968885”和24小时助老服务网络系统平台,在全国首创“没有围墙的养老院”,专业服务15分钟内上门,为老人提供应急救助、家政清洁、康复训练、医疗保健、精神慰藉、临终关怀等无偿低偿服务。

  “几年来的实践告诉我,只有在确保社会公益性最大化前提下,以商业运营手段、企业化管理方式,实现合理利益来支撑,开办永不关门的社会养老企业,才能较好地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黄小蓉说。

  据《社会企业白皮书》分析,目前我国社会企业相当一部分是由原来的NGO转型而来。一方面是由于NGO本身对社会企业所强调的社会使命部分认同感很强;另一方面是因为NGO因为面临资金的困境因而更有转型的动力。有些社会企业在成立之初,并没有把自己归到“社会企业”这个标签下,但是其企业宗旨中有明确的价值观导向。

  记者了解到,目前对于社会企业能否分红的问题,业界还存在诸多争议,这也直接影响到社会投资者的积极性和回报预期。

  “不要用道德绑架分红的问题,绝对要支持社会企业要分红。”香港社会投资家张瑞麟认为,应允许社会企业分红,形成公益行为的良性循环。徐永光也表示,“既然社会投资来自市场资本,它的属性要求投资是要营利的,是要分红的,还有来自市场资本和公益捐赠混合的社会投资也是要营利的,也是要分红的。”

  “目前,社会企业在收入来源、利润分配等诸多方面还受到严格的限制。”《社会企业白皮书》认为,为了吸引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精英人才进入这一领域,更好地促进社会企业可持续性发展,有必要对社会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美国社会企业更加具有商业性质,基本受到公司法等相关企业法律规范的管理,在资金来源、利润分配等方面受到的额外限制较少,因而也很少得到来自政府的减免税等政策支持。

  而在英国,社会企业的发展更加接近于非营利组织,按照《社区利益公司规定》实行资产锁定、分红上限等具体规定。政府虽然没有在税收方面给予优惠,但是每年向社会企业委托服务,在政府外包项目上优先考虑社会企业和社区组织,并且从政策上引导民间资金流向社会企业。

  英国拥有世界上最成功和最具活力的社会企业部门。《2013年度英国社会企业调查报告》称,2012年,英国社会企业的数量超过7万家,雇员达100万人,营业额达到187亿英镑。

  社会企业需要社会投资

  社会企业的运营需要专业的技能,而单纯的金融投资背景和公益慈善背景,都不能完全满足这种专业性的要求。

  8月15日,增爱公益基金会、创奇玖玖投资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新湖育公益创投基金、社会企业研究中心、浙江敦和慈善基金会、LGT公益创投基金会、道和环境与发展研究所等公益机构在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牵头下,共同在北京设立“中国社会投资平台”。

  “我们推出社会投资平台的目标,就是要帮助那些已经拥有成功商业模式的社会企业获得资金,从而做大做强。我们会通过商业计划竞赛招募这些社会企业家,并且邀请那些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申请机构参加我们的训练营。”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社会发展总监马湄丽说。

  马湄丽告诉记者,“我们的合作伙伴们已经承诺,以股权投资、债券投资、低息或无息贷款以及社会特许的方式,提供900万元人民币给众多胜出的社会企业,这些资金不是慈善捐赠,这些投资将带来巨大的、真实的经济回报和社会回报。”

  “在商业世界中,900万元很少,可是在中国公益投资中,我觉得已经非常好了,而且是代表着一个新的方式。”创奇玖玖投资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官应廉说。

  哪些社会企业可以获得社会投资?何宁介绍,今年增爱公益基金会将以提供无息贷款的形式,选择1-3家符合标准的社会企业,提供总额不超过60万元的贷款。受捐助的企业需在3年内偿还完毕所获得的全部资助款项。

  “我们希望通过无息贷款而非传统的单纯性资助帮助企业,同时给受资助的社会企业带来更多的压力和动力,促进其不断提高和改善。”何宁说。

  根据增爱公益基金会设定的投资标准,无论是处于雏形阶段的社会企业,还是上升阶段的社会企业,符合四项目标之一,即可申请无息贷款:具有较强的社会意义,能有效解决某些社会问题,或者满足某些社会需求;项目具有公益创新性或导向性;具有优秀的商业模式;企业领导人具有优秀团队管理和企业运营能力。

  增爱公益基金会表示,希望此举一方面帮助更多有想法的年轻人走入社会企业家的行列,帮助更多初创型的社会企业投入实际运转。另一方面帮助那些已经运转起来的社会企业实现不断拓展和推广,建立稳定的供应链和产业链,实现规模化。

  依托“中国社会投资平台”,金太阳也决定与创奇玖玖一起,共同成立一个奖项,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社会企业养老服务的领域。“我们服务的方式有两种,一种资金投入的方式,设了100万的奖项;另一种是管理和整个战略经营的投入。”黄小蓉说,希望将金太阳的社会企业养老服务模式推广到全国,做到97%的老人在家里享受到养老服务,另外2-3%的老人能够享受到机构养老服务。

  与许多公益基金不同,新湖-育公益创投基金自创立之际,就明确提出投资的对象应当是有自身造血功能、能够通过自身商业模式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公益组织。新湖-育公益创投基金总监富晓静介绍,借助“中国社会投资平台”,该基金会将对挑选出来的社会企业以无息贷款、低息贷款以及股权投资的混合模式进行投资,具体的形式将会根据机构和项目的特点来确定。

  记者注意到,在“中国社会投资平台”上,不仅有提供资金和营运模式的机构,也有提供咨询服务的机构。道和环境发展研究所主任葛勇告诉记者,该研究所注重培养和扶植那些在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上都具备“绿色”特质的“双绿”中小企业,帮助他们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健康成长。

  “在资助社会企业的这4年尝试中,我们体会到社会企业与商业机构的一个区别。”何宁说,除了把商业利润和满足公共利益作为目标外,根本之处在于社会企业以及社会企业家们都相信人性的善良与社会的美好。

  《社会企业白皮书》认为,在扶贫、养老等领域,政府和社会企业的目标是很容易达成一致的,而资本只要看到商业模式可行,也会积极参与。新一届政府更加注重民生发展,可以期待,未来五年内政府与社会企业在提高教育和医疗公平性、防治污染等领域有更多的交集,社会企业发展也会有更宽松的空间。

  相关:

  伦敦的社会企业:“人民超市”

  记者 章轲 发自北京

  在伦敦,有这样一家与众不同的社会企业超市:它坚持以公平合理的价格向生产者采购,向消费者出售;它提供物美价廉的健康食品,努力支持当地社区发展;它珍视食材,最大限度杜绝浪费;它允许顾客加盟为食品合作社会员,在享受优惠的同时承担义务,以民主的方式为超市发展献计献策。

  它的名字叫“人民超市”(The People's Supermarket)。

  据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介绍,人民超市作为一家食品合作社,其宗旨是“以对消费者和生产者公平合理的价格为当地社区提供物美价廉的食品”。

  2010年5月,人民超市由亚瑟·波茨·道森(Arthur Potts Dawson)、凯特·布尔(Kate Bull)、大卫·巴里(David Barrie)及多个支持者和专业顾问在英国伦敦创建而成。

  人民超市实行的是会员制。任何人都可以在人民超市买东西。但是,如果是超市的会员,就能享受一些权益,同时承担一些义务。每位会员每年要交25英镑的年费(1英镑作为合作社的股份),每四周要拿出4个小时到店服务。作为回报,会员在店内购物可享受20%的折扣,并共同享有超市的所有权,在超市做出重大决策时,能够民主地参与其中(例如就工资、供应商、产品、管理团队等事项进行投票时享有投票权)。

  会员制可使企业运营的一般费用维持在最低水平。超市内享受工资的员工仅有17人,并且工资都处在最低水平。

  人民超市的愿景是建立一个运用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在实现增长与盈利的同时,以社区发展与凝聚的价值理念为指导进行企业经营的社会企业。

  迄今为止,人民超市的会员超过1000余人。此外,在一些支持者的慷慨资助下,人民超市启动“赞助”计划。该计划专门针对那些想成为会员,但面临着财务困难、没有能力支付年费的人,使这些人也能顺利地成为会员。

  理想状态下,人民超市的农产品都是从伦敦周边100英里范围内采购的。只有要在本土产品缺货的情况下,才会从欧洲采购。

  人民超市的年营业额约为120万英镑,总利润36.8万英镑,但除去日常管理费用,实际亏损9.2万英镑。就收益率而言,人民超市仍在边界线上徘徊,但有望实现收支平衡并实现盈余。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