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奔腾看中国 | 大河之“兴”(组图)

发布时间:2022-10-06 12:24 | 来源:新华社 2022 10/05 16:14:41 | 查看:346次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从青藏高原到渤海湾,大河汤汤,蜿蜒5464公里,历经4000多米海拔落差,孕育5000年中华文明。

  从水患频繁到岁岁安澜,日月轮转,黄河文化在传承中创新,治黄事业在探索中优化,流域发展在转型中提质。

  大河奔涌,积聚万壑归流的洪荒伟力,奏响新时代的澎湃乐章。

↓点击收听第五集:大河之“兴”

  在山东东营市黄河入海口,黄河汇入渤海,形成独特景观(2021年5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初秋,山东省东营市黄河入海口,河海相拥、黄蓝交汇。

  黄河携带而来的万千泥沙在这里沉积,形成了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黄河三角洲。大片的新生湿地涵养着万千物种,孕育着无限生机与希望。

  8月17日在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的湿地景色(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朱峥 摄

  这里有我国暖温带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600多种植物构成了我国沿海最大的新生湿地自然植被区,每年有超过600万只鸟类在此迁徙、越冬,40多种鱼类在此产卵繁殖……

  1992年,黄河三角洲设立了总面积15.3万公顷的国家级保护区。

  这是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电线杆上的东方白鹳的巢(2021年5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在科研人员看来,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东方白鹳是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见证。这种国际濒危鸟类最早只是在迁徙中途经黄河三角洲,如今已在这里累计繁殖幼鸟2748只。

  在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丹顶鹤在水草间栖息(2021年5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为进一步保障黄河口生态环境保护,山东省级财政安排1亿元资金,重点支持开展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推动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促进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良性发展。

  虽然黄河三角洲是鸟类的“天堂”,但由于海水侵袭等原因,这里80%以上的土地是盐碱地。以东营市垦利区为例,盐碱土壤面积达64.5万亩,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79.5%。

  这是2018年6月24日拍摄的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城市景色(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吴刚 摄

  唤醒这一“沉睡”的土地资源,将有效提高土地增量,实现耕地资源扩容、提质、增效。

  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根治盐碱改善生态建设高标准农田里,管道节水降盐新模式使土壤盐分下降到可正常耕作的水平。

  2021年,参与盐碱地治理改良的山东乾舜水土治理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盖俊山在垦利区流转了3000亩盐碱地,通过国家发明专利技术的封域双层真空负压阻控综合技术体系改良后,盐碱地含盐量由原来16‰降为3‰左右,当年部分地块水稻亩产达八九百斤。

  用科技力量将盐碱地改良成米粮川,利在千秋。

  山东东营市垦利区境内黄河两岸(2018年6月24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建华 摄

  目前,多个高端科研院所育种团队在黄三角农高区搜集保存了耐盐碱种质资源1.8万份,初步选育出了37个新品系。从“改地适种”到“改种适地”,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意。

  不仅农业要高质高效,工业也要高质量发展。

  60年前,位于黄河入海口的胜利油田被发现,新中国又一场石油大会战在渤海之滨展开。从曾经激情燃烧的战天斗地,到如今与时俱进的科技创新,黄河见证了石油工业转型跨越发展。

  在位于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的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10号注气站,一名工作人员在检查设备(9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 摄

  作为我国北方经济体量最大的省份,山东在黄河流域经济最发达、常住人口最多。

  黄河在滋养齐鲁大地的同时,由于“善淤、善决、善徙”的“习性”,也为沿河群众带来频繁水患。

  在黄河滩区,每当汛期来临,黄河水像脱缰的野马,有时裹挟着泥沙冲出河槽,漫过庄稼地、村庄道路和房屋院落……“攒钱、垫台、盖房、还账”生动描述了滩区群众曾频遭水患的艰苦生活。

  东明县所在的菏泽市是山东省黄河滩区迁建的主战场。3月3日,公交车穿行在菏泽市东明县菜园集镇鲲鹏社区。新华社记者 范长国 摄

  近年来,随着山东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程陆续“交钥匙”,60万名滩区群众喜迁新居,生产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为了让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山东突出发展滩区产业,以产业带动就业,协调推动安置社区和产业园区建设,包括44个产业园区或项目,总投资106亿元,可吸纳2.9万人就业,人均年收入增加3万元以上。

  这是在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的黄河河道(8月17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朱峥 摄

  长河泱泱,利泽万方。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从三江源头到渤海之滨,从上中下游到左右岸,古老黄河的保护与发展正在进入历史新境界。

  一条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正奔腾不息。

  出品人:孙志平、栗建昌

  监制:樊华、杨守勇

  总编导:吴炜玲

  编导:杨慕茜

  记者:吴炜玲、杨慕茜、李小波、冯媛媛

  海报支持:夏勇

配音:吴炜玲

  制作:新华FM工作室

  新华社音视频部 山东分社

  联合出品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