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中国政府官员上书的蒙古女商人德多利

发布时间:2008-11-06 08:00 | 来源:2008-01-31 09:00:48  来源:国际在线专稿 | 查看:2194次

  
女商人德多利

  

  在中国北部内蒙古自治区的二连浩特市,蒙古女商人德多利是一位幸福的中国“媳妇”,同时也是一位中蒙贸易中的名人。她努力推动中蒙两国经贸往来,还主动给当地政府官员写建议书,为发展二连浩特市的边贸市场献计献策。
德多利今年36岁。17岁时,她通过蒙古政府的留学项目来到中国东部的上海科技大学学习工业电气。但是两年后,德多利就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学费没有了着落。为了继续留在中国学习,德多利开始了打工生活。

  “我自己(到)上海的一家小工厂晚上去打工,也是搞电气的。他们是做空气开关的安装,安装一个就多少钱,这么一晚上干好了,第二天(我)能拿50块钱。”

  靠着打工挣来的钱,德多利顺利地完成了学业。1992年,她毕业时,正值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德多利感受到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潜力。这时,和德多利一起到中国留学的蒙古学生都选择了回国,德多利却决定留在中国。

  留下来的德多利只身来到中国东部浙江省温州市,先在一家开关厂打工,每天都挣到1000多元人民币。德多利感受到了挣钱的快乐,同时她也体会到生活的艰辛。

  “当时我住在一个(很)小的地方,空气特别湿润。做(开关)时天也很冷,我的汗流着流着(很多),在这个艰难情况下我干了两年。”

  靠着自己辛勤的劳动,德多利在中国的生活逐渐稳定下来。她已经深深爱上了中国这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这里的自然风景,这里的民俗风情,这里无穷尽的发展动力,都让她无法割舍。但是,17岁离开家乡的德多利,开始越来越思念家乡。思来想去,德多利找到了一个好办法,到中国北部二连浩特市去。

  二连浩特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与蒙古国接壤的唯一铁路口岸,是中国向北开放的最前沿,面对蒙古国、俄罗斯及东欧国际市场,是内蒙古自治区乃至中国重要的进出口物资集散地。德多利认为,到这个连接中蒙两国的地方生活,对自己最适合。

  “因为刚开始不是我国(蒙古国)派(我)中国来的话,我现在会是一个很穷的牧民。当时选择二连浩特发展是因为虽然我不回我国(蒙古国)了,但是来二连浩特,(跟蒙古国很近,)能够跟我们国家接触,也能给我们国家做一些贡献。”

  最初,德多利利用自己的语言优势,为中蒙两国商人做翻译。后来,她也逐渐开始在中蒙两国之间做起生意。随着事业的发展,德多利开办了自己的公司,主要从事矿产的进出口。这时,她遇到了自己生命中的另一半,一位优秀的中国小伙子,之后,德多利顺理成章地成了一位“中国媳妇”,中国真正成了德多利的第二故乡。

  德多利利用二连浩特市的区位优势和自己中蒙联姻的特殊身份,更加起劲地为两国的共同发展奔波。经她介绍,中国多家企业进入蒙古国经营公路修建、房地产开发、建材制造等业务。不过,随着在中蒙两国经贸往来间牵线搭桥工作的深入,德多利也发现了一些影响二连浩特市市场发展的现实问题。

  “(原来)我国(蒙古国)很多的客商、采购商都来二连浩特提货,各种各样的货。但是(从)去年到今年,这些客户80%都去内地去购买货。”

  从此,德多利在日常生活和业务活动中,主动询问蒙古客商对二连浩特市经济环境的评价,收集他们对二连浩特市市场的意见。2007年4月,德多利给二连浩特市政府官员张国华写了一封信,将她发现的二连浩特市市场留不住蒙古客商的原因进行了归纳,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个外国商人给中国的政府官员上书,反映中国市场存在的问题,这是很少有的事,会有什么结果,德多利心里也没有底。没想到,收到信的张国华非常重视她反映的情况,把信拿到了二连浩特市政府的会议上进行讨论。对于她信中提出的问题,张国华认为很有针对性。

  “(德多利)在二连多年了,对二连的情况比较了解,她信中反映的一些问题,可以说有的是我们知道的,有的是我们不知道的。作为一个蒙古(国)人,她所从事的这个贸易工作,她写的是蒙古客商所遇到的问题,所以这个会更有针对性。”

  针对信中提到的问题,张国华专门批示,要求有关部门认真拿出解决办法,采取有效措施,赢得外国客商的信任。张国华还专门给德多利回了电子邮件,并诚恳地希望聘请德多利为二连浩特市的产品质量监督员。

  “(德多利是)办事很认真、有责任心的人。从两国之间的关系和感情来讲(她)希望两国贸易交流更充分,两国关系更友好。我觉得她是一个比较客观、比较友善的人、(她一直)也为中蒙贸易更好、友谊更深在做工作。”

  德多利觉得二连浩特市政府如此重视自己的意见,心里也非常高兴.

  “我这样写完(以后),二连(浩特市)政府当时将这封信(拿到)市政府的常委会(去)研究也讨论了这个问题,也给我回了一封电子邮件。我好高兴,我没有白提。”

  现在,德多利的公司业务已经拓展到俄罗斯,一年到头她总是在中、蒙、俄三国间穿梭,忙得顾不上家。她的一对双胞胎女儿已经11岁了。看到妈妈这样忙,她们也都非常理解和支持妈妈的工作.

  “(妈妈)很晚很晚(才回来),早晨我们一般(上学)走的时候,妈妈还在,中午的时候有的时候不在有的时候在。我认为她这样做可以帮助促进两国之间的一些贸易,或者是关系,增加一下友谊。长大以后,(我们也会)在事业上多多帮助(妈妈)”。

  德多利说自己从小就离开家乡在外闯荡,更重视爱情和亲情对自己的慰藉。如今,自己的中国丈夫爱她,11岁的双胞胎女儿也理解和支持她,在外面奔波无论多苦多累,一想到家人,就会觉得幸福。

  “(有一次)在蒙古我开矿时,蒙古的环境特别恶劣,吃不上喝不上,有时候得病,有时候心脏不好,半夜睡不着起来给家里打电话,孩子就说你一定要注意身体。这一句话好像就比什么都强,这就是我人生最大的安慰。”

  现在,德多利浑身充满了干劲,她庆幸自己成为“中国媳妇”,能够在自己的祖国和第二家乡实现人生价值。 (责任编辑:灯)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