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四季度四川好人敬业奉献类甘孜州杨武东:长明的酥油灯(2图)

发布时间:2023-12-07 22:15 | 来源:四川文明网 2021-12-09 17:05:00 | 查看:105次

杨武东

  【主要事迹】

  杨武东,白族,1985年11月出生,云南大理人,2004年12月入伍,2008年5月入党,现任甘孜州理塘县消防救援大队副大队长。先后荣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嘉奖十余次,多次被消防救援局、总队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被四川省公安厅评为“十大最美人民警察”,被公安部评为“全国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第四届“十大杰出消防卫士”。

  “5.12”抗震救灾保送军校后,他一直扎根在平均海拔3500米的四川甘孜藏区,干的都是平凡的小事情,但这些小事情一头连着党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宗旨,一头牵着藏区民族团结、和谐稳定的大局。十余年来,他矢志奉献的精神像长明的酥油灯一样照亮雪域高原。

  这盏酥油灯点亮在“世界屋脊”上

  军校毕业后,杨武东被分配到理塘县消防大队工作。临行前,有战友告诉他一定要做好“战天斗地”的思想准备,因为理塘素有“世界高城”之称,平均海拔4000多米,冬季最低气温-30.6℃,全年无霜期仅50天。听了这些话,让他对自己即将面对的环境毛骨悚然,但他毅然服从组织分配,按时到达了理塘县。

  当时的理塘县消防大队其实很小,只有4名干部和5名政府专职队员,2台消防车,没有战士,占地面积0.4亩的老旧营房坐落在县城边的一个偏僻的小山坡上,办公和住宿都在一栋房子里面。办公,杨武东和参谋钟韬一起挤在一间7平米的办公室;住宿,在一间约4平米的宿舍。理塘的恶劣环境一来就给了他“下马威”——胸闷、头痛等高原反应接踵而来,氧含量极低、干燥的空气让他晚上难以入睡,每天早上起来都要流鼻血,嘴唇长年皲裂出血,张嘴吃饭都需要忍受阵痛。

  根据支队干部交流规定,在理塘县等高海拔地区工作满2年的年轻干部,可以调整到州内其他较低海拔地区工作。2012年7月,他被如期调离理塘县,任康定市炉城路中队任副中队长。杨武东踌躇满志,因为优秀战士提干的他就喜欢在中队带兵。但好景不长,2014年1月9日,色达县五明佛学院发生火灾,由于五明佛学院全球闻名,所以“小”火灾酿成了“大”影响。支队按照上级要求,决定抽调精兵强将,组建执勤分队,驻扎五明佛学院。支队领导考虑再三,杨武东都是最合适的人选,于是决定让他担任执勤分队分队长。临危受命的杨武东,1月10日他便带领14名战士奔赴色达县五明佛学院。色达县海拔虽然比理塘县低120米,但色达县的纬度更高,平均气温比理塘县低3℃,最低气温比理塘县低6℃。

  “在理塘住旧房子觉得艰苦,没想到到了佛学院住新房子,反而更苦。”杨武东打趣地说。他说得一点都不夸张,执勤分队的“营房”是临时搭建的4间板房,不仅四处漏风,而且屋顶漏水。板房内除了3架高低床,再无其它家具。入夜后,他们就只有大眼瞪小眼地聊人生、谈理想。

  2020年3月,因工作需要,杨武东再次被调任理塘县任副大队长。再次回到理塘的杨武东,因长期在高海拔地区工作,身体已然透支,还患有甲亢。“当时的我那可是什么都不怕,顶着高原反应还能跑五公里。”提起十多年前初到理塘,他感慨万千:“现在身体不行了,上二楼都喘得不行。”说是如此,但面对理塘大队基础设施不完善、后勤保障不到位的困难,他夙兴夜寐,多次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经不懈努力,当地党委政府加大了支持和保障力度,终于彻底扭转了消防大队保障不足的困境。

  这盏酥油灯点亮在藏族同胞的心里

  “不管在哪里工作,总有老乡管我叫英雄。”说起这一点,杨武东难抑内心的自豪。

  2012年1月23日,理塘县城里一栋3层民房发生火灾,屋内存放了大量酥油等可燃物品,火势迅速蔓延。接到报警后,大队长带领杨武东和4名政府专职消防队员立即出警。驾驶员因病住院,会开消防车的就只有杨武东,他先开1台5吨的消防车,把队员全部载到火灾现场,由大队长指挥展开灭火战斗。接着,拦了一辆私家车,赶回大队再把另一辆3吨的消防车开到火灾现场。此时,队员们已出了3支水枪从藏房的窗户向里面射水。因窗户很小,既不能保证把水全部射进窗户,也不能保证射进的水能打到火焰上。火势虽然得到控制,但灭火效率不高。杨武东见状,夺过一名专职队员手上的水枪,就往藏房里冲。大队长立即拦住他:“房子随时可能塌掉,你不要命了!”“我不怕,比这危险的场面我见多了。要是继续在外面射水,把房子给冲垮了怎么办?”杨武东反问道。户主和围观群众听到他们的对话,也担心这全由木柱支撑、石块加泥土垒砌的房子被水冲垮,纷纷请求大队长同意杨武东冲进去。大队长只得勉强答应。他迅速冲进藏房,爬上全由木板搭建的2楼,向火焰不停射水,一个人在屋内孤军奋战了近半小时,终于成功扑灭大火。户主热泪盈眶,用很不标准的汉语不停地说:“英雄、英雄……”

  2014年1月9日,色达县五明佛学院发生火灾,杨武东带队紧急处置。事后,他组织大家总结火灾扑救的经验教训,针对佛学院的道路和水源,自创了皮卡车手抬机动泵500米出水操,并围绕这套操法开展体能和技能训练。这套操法成功扑灭了佛学院发生的几起火灾,成为守护五明佛学院的定海神针。

  2017年5月,在一次出差归队途中,杨武东看见路上一辆轿车侧翻。在什么救援器材都没有的艰难救援条件下,他组织群众合力扳开变形的车体,把卡在车里的伤者一一救出,还不断鼓励受伤群众,给予他们最温暖的帮助和关怀,直到救护车赶到才离开现场。

  十多年来,他累计出警两千余次,营救被困群众上千余人,挽回财产损失上千万元,受到当地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这盏酥油灯点亮在铁心向党的征程上

  消防改革的消息公布后,指战员思想出现了很大波动,影响了训练的积极性。他站在队列前大声讲:“我跟大家一样舍不得这身军装。但不管怎么改,人民消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绝不会改!只有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才配得上主力军、国家队的称号。”

  在家人心里,他这盏“酥油灯”始终保佑着众生的平安,却永远顾不上自己的家。与妻子两地分居,家里的重担全靠妻子一个人扛,妻子也曾吐露怨言:“从嫁给你的那天起,我知道要包容和谅解,我不奢求花前月下,只是希望在父母生病的时候,孩子过生日的时候,你能陪陪我们,哪怕只是短短的几个小时也好啊。”可事实却是他平时执勤战备任务繁重,很少有休息日。女儿两岁时,能清楚地叫出身边所有亲人,唯独不认识杨武东,当他休假回家伸手抱女儿,女儿却被这个“陌生人”吓哭了,杨武东只能转身抹去眼角的泪水,在他的日记里,最常见的一句话就是:对不起老婆和孩子……组织多次安排他疗养,他都因为工作而主动放弃机会,直到2018年7月,杨武东终于带着妻儿参加了疗养,半个多月的相处,女儿慢慢地亲近他,喊出了第一声“爸爸”,顿时,一家三口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哭成一团。

  杨武东以红色战车为伴,风行于雪域之间,穿行于没有枪林弹雨却充满着浓烟烈火的战场,干着无数件不起眼的小事,温暖着藏区,守护着藏区,如同长明的“酥油灯”一般,演绎着火红的青春和无愧于时代的风流。

  好人寄语:“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

  道德点评: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杨武东和他的战友们就是理塘消防安全的“守护神”,他们枕戈待旦、经年累月、时时刻刻守护着当地群众的安全。每一次出警救援时,杨武东总是临危不惧、冲锋在前,践行着消防人的铮铮誓言。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