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载坚守诠释医者仁心——记2023年“青海好人”更确木兰(图)

发布时间:2024-03-25 21:59 | 来源:青海新闻网 2024-02-18 08:07:54 | 查看:1179次

青海日报 作者:王臻

编者按:“青海好人”2023年第四季度发布,14人上榜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和孝老爱亲5个类别“青海好人”。他们虽然职业不一、岗位不同、事迹各异,却同样用不平凡的至善之举,彰显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和道德基因,传递着榜样的力量。见贤思齐,崇德向善。今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和广大读者一起走近他们、了解他们,让我们自觉以身边好人为表率,把感动化为行动,树立崇高的精神追求,争做懂青海、爱青海、兴青海的新青海人。

更确木兰正在配药。本人供图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2024年是更确木兰从事藏医工作的第18个年头,这些年来,他扎根三江之源做义诊、护孤儿、办学校,在高原大地奉献青春、挥洒热血,深刻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

  出生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更确木兰是地地道道的高原上、深山里、牧民家的孩子。

  “小时候经常目睹身边的乡亲被病痛折磨。”由于医疗资源的匮乏,更确木兰所在村子牧民生病无法得到及时治疗,常常将小病拖成大灾,严重影响健康和生命。这些场景,被儿时的更确木兰默默地装进了心里,他告诉记者:“那时候就决定,长大一定要当一名医生,为偏远地区的乡亲们治病。”

  1993年,11岁的更确木兰开始跟随身为藏医的舅舅学习藏医、识别藏药,慢慢地为牧民治疗一些简单的疾病。为了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医术,他不仅养成了整理病案的好习惯,2000年更是作为一名旁听生到西藏藏医药大学进行学习,“从医就是要终身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对患者负责。”更确木兰说。

  2006年,毕业后的更确木兰放弃了留在城市工作的机会,毅然决然回到家乡,也是从这一年开始,一个药箱一匹马,他踏上了一条孤独而又漫长的义诊之路。

  “那时候,乡亲们大多以放牧为生,住所偏远且不稳定,每天出去看病,不仅要早起,还要备好两天的口粮。”每天凌晨三时,更确木兰就骑马出发,从村落到寺院,从海拔五千米的牧场到无人问津的草原,到处留下了他跋山涉水给父老乡亲治病的身影。在他的生活中,没有节假日概念,无论何时,不管路程多远多艰难,只要有病人,他都是随叫随到、随时诊治。

  多年来的无私奉献,许多牧民把更确木兰当成了自己的“亲人”,大家亲切地称他为草原上的“好曼巴”。“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基层医生,始终记得自己的从医初心,治病救人是职责所在,只要身体条件允许,行医这条路我会一直走下去。”更确木兰说。

  也就在2006年,更确木兰成立“慈行喜愿会”,面向全玉树州收养孤儿。

  谈起建立孤儿院的原因,更确木兰说:“在一次次的义诊途中,目睹了许多家庭的悲剧,父母因医疗资源不足,久病不得治,最终撒手人寰,留下孤儿,不知何去何从。”在收养了几个孤儿后,他萌生了创立孤儿院的想法,希望尽可能地为失去家人的孩子找到庇护所。

  “加上玉树地震中失去双亲的孤儿,一共收养了54人,并将其资助至大学毕业。同时,除了孤儿院,我们也对一些单亲家庭的贫困儿童进行帮扶和资助。”更确木兰告诉记者。

  一位好人就是一颗火种。“将医术传承下去,把更多奉献的种子播撒在草原上。”为了进一步改善牧区医疗资源匮乏的现状,更确木兰萌生了开办藏医培训班以及建立藏医学校的想法。

  2011年9月,经玉树州政府和囊谦县政府批准,更确木兰创办了囊谦县慈行职业技术学校,专门教授藏医知识;2018年获得青海省教育厅批准中职学历资格,2021年,学校正式更名为“玉树州藏医药职业学校”,成为玉树州第一所公益性民办职业技术学校。

  目前,学校向学生全免费教学,在校学生达543人,已培养毕业生646人,这些毕业生分散在村医、教师、药厂不同领域,不但解决了牧民对医疗资源大量需求的现状,还让知识和大爱得以传承。更确木兰告诉记者:“我经常带着学生出去采药、上实践课,尽全力教授他们医术,希望他们能够尽早回馈社会。”学校的创办为当地培养了越来越多留得住、用得上的本土中藏医专业人才,让更多农牧民子女接受职业教育和专业培养。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多年来,更确木兰累计义诊5.4万余人次,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忠诚本色和“扎根高原、倾心尽力、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