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鸿滨 研发软件自费推广“智慧助老”项目的大学退休教授(图)

发布时间:2024-03-29 10:45 | 来源:江苏文明网 2024-01-19 16:00:00 | 查看:32次

姚鸿滨,男,1944年8月出生,无锡市梁溪区曹张新村第三社区居民,江南大学退休教授。姚鸿滨教授退休后把几十年教育教学智慧转化为民服务项目,他和爱人一起研发了“鸿钟码”“汉字工具箱”软件,自费出资6万余元购买18台电脑,编印“零起点”学电脑教材和光盘,帮助不会拼音的老年朋友学打字,先后免费举办电脑打字班11期,电脑培训班14期,老人智能手机班5期。近年来,姚鸿滨获评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突出贡献奖”、江苏省文明家庭、无锡市最美家庭、无锡市文明家庭、无锡市最美志愿者等称号。

“鸿钟码”科技研发助力摆脱“电脑盲”

姚鸿滨长期从事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相结合、汉字输入法方面的研究,退休后,他与夫人柳德钟便思考如何发挥余热、更好服务社会,将学识和研究成果进行转化。考虑到大多数老年人不熟悉拼音的实际,姚鸿滨夫妇用二十多年时间开发出“鸿钟码”“汉字工具箱”软件,他们每天在电脑前精雕细琢,6763个汉字的汉语拼音、2万多个汉字的笔画,都要一个个输入到电脑中,不允许有一个错误。为了扩大志愿服务受众面,在无锡市老科协和江南大学老科协的支持下,姚鸿滨申办了民非企业“鸿钟语言文化发展中心”。2015年,为让老年人系统地学习电脑、网络知识,学会电脑打字,会用WORD编辑文章,他依托民办非企业单位连续申报了两期无锡市公益创投项目——《提升老年人学电脑、上网能力》,并自费编写、出版了《零起点学电脑、学打字、学上网》教学光盘及操作手册,帮助老人跨越“数字鸿沟”。2017年开始,姚鸿滨给新疆阿合奇县先后捐赠了120套《汉字工具箱》教学软件,有力地支持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国家通用语言的教学工作,在新疆阿合奇县受益班级达80多个,受益学生达到3000多人,作为民族双语教学学会成员,姚鸿滨希望能够通过这小小的软件,架起教育文化沟通的桥梁,辅助少数民族学生学好汉语,为促进民族团结作出积极贡献。

“银发数字教室”让老年人追上智能时代

考虑到部分老年人与时代脱节,想学上网知识但又没地方学,从2014年开始,姚鸿滨便办起了“零起点学电脑、学打字、学上网”的免费电脑培训班,他想把自己研究多年且简易好学的“鸿钟码”教给社区老人,让他们能够和人聊聊天,上网找找资料。这个想法得到全家人一致通过。他出资6万元与曹三社区共建“银发数字教室”,在每台电脑里安装了他和爱人柳徳钟共同研发的“鸿钟码”“汉字工具箱”软件,方便不会拼音的老年朋友学打字。多年来,姚鸿滨已免费举办电脑打字班11期,电脑培训班14期,老人智能手机班5期,每期培训班12天,每天6个课时,3小时上机实习,免费培训了近千名老人。2018年,姚鸿滨又开始举办了两期免费的“零起点学智能手机”培训班。受疫情影响,姚鸿滨把原计划的线下学习班改为线上教学,通过微信群进行授课,共有40多位“银发”学员顺利结业,让社区的老年人能系统地掌握智能手机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学会从网上下载并使用重要的手机应用软件、在网上订餐购物、使用电子地图导航等,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培训班学员姚群感激地说:“经过这个学习班,拉近了我与社会生活的距离,感谢你们给社会增添了一抹亮色!”2021年,在无锡市图书馆的支持下,姚鸿滨将电脑房改装成电子阅览室,将每台电脑和无锡市图书馆的“数字图书馆”连通,每周三下午,电子阅览室都向公众免费开放,风雨无阻,给学员分享图书资料、经典影像资源等提供便利。该电子阅览室已被江苏省老科协授予“江苏省老科协科普教育基地”,被无锡市老科协授予“科技创新示范基地”,被无锡市梁溪区妇联授予“姚鸿滨最美家庭工作室”。

“相敬如宾、言传身教”让文明新风代代相传

姚鸿滨和柳德钟都是上海人,他们在大学时代相识相恋,患难与共。大学毕业后,一度两地分居多年,各自在教学事业上奔波忙碌。团聚后,他们也经常外出推广科研成果,两个儿子都在这种生活中得到了锻炼,动手能力很强。父母的身教是最好的老师,两个儿子学习努力,除了在各自的工作岗位发光发热,都很支持父母的这份事业,出钱、出力、出时间帮助父母一起做公益。“凡涉及数学模型、软件方案等问题。是我和我夫人一起讨论,我主要负责模型的建立,实施,数据的生成等,我夫人则负责大量的具体工作,例如码本的输入、校对、描字、校对文稿等。小儿子是复旦的软件工程硕士,有关方案和模型等问题,我们都一起讨论,有关技术上的难题,就都由儿子来负责了。”提及家庭的付出与帮助,姚鸿滨感到非常骄傲,正是这一家子共同出谋划策、各司其职,才能以夫妻的相敬如宾、创业的同舟共济、育人的言传身教演绎出家庭的幸福,诠释出平凡的伟大、朴实的珍贵。

十几年来,姚鸿滨发挥自己所长不断为社会、为学校、为青少年、为老同志服务,离岗不离责、退休不褪色,姚鸿滨说,他想要把科普教育基地做成一个“孵化器”,通过招募一批志愿者学习培训,让老年人的智能化教育变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让更多老人年体验到科技成果带来的新技能新时代!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