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宏伟:一生为医的楷模(图)

发布时间:2011-04-13 07:19 | 来源:商都网 2007-07-30 09:15:29 | 查看:3531次

  有一种精神,让我们泪流满面;有一种力量,让我们信心倍增;有一种人格,让我们不断寻求自我完善。

  他,曾担任过郑州市五院心内科主任、院长助理,因人才引进,他“凤落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他创立了郑州市首家高血压俱乐部。他医德高尚,多次被评为省、市医德标兵。

  1988年,他在郑州市率先开展了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术和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1993年,从北京、上海学习归来后,他创立了介入心脏病学科,成功开展各种心脏介入手术,无论从数量及难度上都位居郑州市前列;

  从医20多年来,经他收治过的病人无不为他的技艺和服务而赞叹,信任他并感激他。20多年来,他攻克了心血管内科领域一个又一个难关,刷新了郑州市乃至河南省多项技术空白,获得了多项省市科研成果。

  心脏介入手术具有较大的风险性,近年来,他每年做各类介入手术均在300例以上,从未发生过差错、事故及医疗纠纷。

  心血管手术的完美开展,需要一个配合默契,技术精良的团队,为了这个目标,他毫无保留地传授经验,把每一个学习的好机会都提供给自己的同事……

  对病人极端热忱,对同事毫无保留,对技术精益求精,对服务追求完美,对事业讲究境界。这就是郑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一院)心血管内科主任、主任医师余宏伟的人生足迹。

  ●一个心愿:做一名患者心目中的好医生

  余宏伟天资聪慧,1978年恢复高考的第二年,他刚满16岁,上高中一年级。由于成绩好,学校推荐他去参加考试,结果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河南医科大学。

  虽然年纪小,余宏伟学习却十分刻苦。“学校熄灯了,我们就在有路灯的台阶下看书,还经常跑到地下道里的路灯下看书,地上铺个棉垫,时间一长,屁股都生了疮。所以现在教科书有的还能一段段背诵出来。”提起当时的学习情景,余宏伟仍记忆犹新。

  “什么是好医生?好医生就是当病人患病时第一个想到的人,是患者肯以生命相托的人,其他人的评价是次要的,只有病人心中承认并肯定你,你才是一名好医生。”他不仅把这句话挂在嘴上,记在工作日记的扉页上,更是在20多年的救死扶伤岗位上始终印证着这句朴实无华的行医准则。

  今年71岁的患者程大爷,是省检察院一名退休干部。他告诉笔者,他先后两次做心脏手术,都是在一院心血管内科做的,而每一次都让他万分感激。

  第一次发生在去年,他突发心脏病,被急救车送到市一院。最初,他还半信半疑,治疗心脏病,市一院行吗?结果一天一夜后,这位退休老干部成功获救。在医院继续住院观察治疗的那一段日子里,他不仅感受到了心血管内科不俗的技术实力,更感受到了医护人员浓浓的真情。

  这不,今年5月份再次心脏病发作晕倒,他还是选择了市一院的心内科,选择了余宏伟大夫。

  老人激动地说:“我两次心脏病发作都很危险,是余大夫把我从鬼门关里拽出来的啊!”

  就是在这里,余宏伟和同事们把病人看成了自己的亲人、朋友,施与了无微不至的关怀,使患者有了如沐春风的感觉。

  程大爷说:“余大夫每次都笑呵呵的,对待每个病人都谦和可亲,时常对患者说,有什么不明白的,尽管问,我一定会不遗余力地解答。而一经余大夫的解释,我才明白,两次心脏病发作的原因是不一样的。真的感谢解释得这样清楚的好大夫啊!”余宏伟心系患者,不仅让患者心存感激,更让患者及家属对他无比信赖。

  这不,某省直单位领导韩某前来看病后,不但带来了自己的父母,还带了自己的哥哥姐姐乃至朋友;而中牟县的一位副县长更是经常来找余宏伟看病,就连母亲生病了,也要托人从信阳送到郑州,说是找余宏伟看病放心。

  这就是口碑的力量。医院有人统计了余宏伟大夫的手术,发现80%以上是“点名手术”。

  ●一份真情:他7天7夜守在病房

  余宏伟学术渊博、医技精湛,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诚信的职业作风,严谨的工作态度,始终坚守着“病人以生死相托,责任千钧”的行医理念。

  1993年3月,是余宏伟行医生涯难以忘记的月份。那是他刚从上海学习归来,把自己所学的先进技术在临床上尽心挥展的开端。

  一位心脏骤停的病人,急需安装心脏起搏器,可是按当时市级医院的医疗条件来说,这样的手术尚要面临很大的风险,而转院又会延误治疗时机……

  怎么办?面对挑战是临阵退缩,还是勇于向前,尽力挽救病人的痛苦?余宏伟选择了后者。

  余宏伟仔细观察患者的病情,考虑各种细节,经过多次揣摩、推敲,制订出了一套精细而安全的手术方案,余宏伟决定手术。

  手术非常成功,为了更好地救治这位心脏骤停病人,余宏伟守在病房7天7夜,病人慢慢好转,情况趋于稳定,可余宏伟却由于过度劳累,发作频发室性早搏,一下子病倒了……

  但余宏伟仍不肯躺在家里休息,为了让自己的身体恢复一点活力,他常常是利用查完房,做完手术的间隙,躺在医生值班室里,让护士给自己输上一瓶水。

  心内科护士长吕锋告诉笔者,每当查房时,她对余主任真是又敬又怕。敬的是,不管提起哪个病人,他总会很快地说起病人家住哪里,病情大致怎样,会发展成什么情况;怕的是,他经常要求管床大夫把病人的病历背下来,并不时地进行检查询问。他常说:“病人把生命都交给我们了,我们不认真负责怎么能行?”

  对于成天穿梭在病房、诊室,与各种复杂多变的心脏疾病打交道的医生来说,要时时能记住几十位住院患者的基本情况,谈何容易。但余宏伟做到了,这一切源于那份对患者深深的真情。

  2002年的一天夜里,余宏伟正在C型臂下为病人做手术,“咯嘣”一声,他似乎意识到了自己心脏的停顿,随即豆大的汗珠流了下来……参与手术的同事们也都感觉到了余宏伟主任手术过程中瞬间的停顿。但他没有停下来,擦了把汗后,忍痛坚持做完手术。随后,他被同事逼着去检查,一连上心电图机马上显示为频发室性早搏伴短阵室速。同事们吓了一跳,他却摆摆手笑笑说:“没事,没事。”

  同事们心疼了,就劝余宏伟,一定要好好休息,输输液体,不要再拼命了。可刚刚输液20分钟,就接到手术室的紧急会诊通知,他就立即拔掉液体,怀里揣着药片,急速赶到了手术室参加抢救工作。天亮了,他又像铁人似的,“精力充沛”地出现在门诊值班室,出现在他离不开的患者面前,开始面对病人的问询。

  ●一句箴言:不让病人多花一分钱

  “不让病人多花一分钱,不让病人有任何并发症。”这是余宏伟的一句箴言。手术方案制订周密,减少了各种耗材的浪费,目前在心内科,各项心脏介入手术费用得到了显著降低,使更多的中低收入患者也能得到高新治疗技术带来的福音。“当医生绝对不能图钱。”余宏伟经常用这句话来教育医护人员。他要求他们不仅要治好患者的病,更要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尽量为患者节省费用,不花一分冤枉钱。

  有一位舞钢市病人,由于病情复杂,跑了多家医院都不见效果,后经朋友介绍,慕名来郑州找余宏伟看病,这一看就是五六年,就再也没有找过其他医生。现在,哪怕是拿一片药,他也要从舞钢跑到郑州让余宏伟开方子,才敢放心吃。他逢人便说,余宏伟主任不仅技术好,而且医德好,从不开大处方、乱检查,让他看病俺放心。

  医乃仁术,无德不立,余宏伟不仅医术精湛,更有仁爱之心和高尚的医德操守。

  作为省内著名医生,心血管内科手术的主刀,余宏伟经常收到患者及患者家属送的红包,少则几百,多则上千。他敢对一度风行的红包说“不”。对每个红包,他一概不予接受,实在推托不掉,就委托护士长交到病人账上。有一次下夜班忙到下午两点钟,他刚拖着疲惫的身体离开病房,一位叫阮小刚的老人因急性心肌梗塞住院,他立即返回医院为病人实施了急诊冠脉支架术,使病人转危为安。家属出于感谢要请客,被他婉言谢绝了。第二天患者又让单位领导以单位的名义送来2000元钱,他说:“你们的心意我收下了,但钱我绝对不会收。”患者只好作罢。

  医政科长闫喜英拿出一叠简报,上面记录着一年来余宏伟退、拒红包的数目。笔者查看一下,发现仅六七月份,他就退红包多达5000元。

  “洒向人间都是爱”。为了救助贫困患者,余宏伟会自己掏钱给患者买药;为维护人民群众健康,1998年,他创立了郑州市首家高血压俱乐部,工作之余义务举办高血压防治讲座,直接受益者达5000多人。70多岁的王海老两口就是受益者。几年来,老两口风雨不误坚持听余主任的健康讲座,他们由衷地称赞说:“听了健康讲座,俺两口改掉了大半辈子的不良生活习惯,现在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得到了很好地控制。”

  ●一个追求:心脏介入手术没有万一

  对待疾病,他容不得出错,是个完美主义者。余宏伟看病做手术爱钻“牛角尖”那是出了名的。

  去年4月中旬,为了想出给一个特危重病人放置支架最佳方案,避免病人发生痛苦,减少甚至不发生并发症。十多天里,他几乎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虽然衣服脏了,整个人憔悴了,可他的眼睛渐渐亮了,他终于找到了给病人放置支架的最佳位置。

  对于每次查房、问诊,他对每一个病人的每一症状和体征都认真分析推敲,从不放过一点可疑之处,经常为了一个病人的某一症状和体征没有合理解释而彻夜查资料,直到搞清楚为止。他虚心好学,在工作中遇到复杂的病种,经常组织会诊,虚心向专家、同事请教,听取各种不同意见。

  一次,病房转来了一位经常住院的老年心脏病患者,患者自称是心脏病发作,并说常伴有胸闷、气喘……余宏伟知道后,仔细询问病史并安排体检后,及时排除了心脏病发作,做出了气胸的诊断,经胸穿排气后,病人症状迅速得到缓解。老人感动地握住余主任的手久久没有松开,不断重复:“医术高明、医术高明……”

  “心脏介入手术没有万一,甚至不能有十万分之一,百万分之一。因这个‘一’对一个家庭来说,就是个100%。我们身上的责任重如泰山啊!”余宏伟时常提醒年轻医生。

  每次心脏介入手术,余主任都会详细了解病人病情后,精细查阅文献,制订周密的手术方案,并将术前术后应注意的事项,深入浅出地讲给病人及家属,正是因为这样认真负责,千多例各种心脏介入手术都取得了圆满成功。

  今年5月中旬,一位患者慕名来找余宏伟看病,刚到诊室就一头栽倒在地,余宏伟赶忙将病人放平,跪在地上一边做心脏按压、人工呼吸,一边通知急诊科送除颤器,经3次电除颤,病人心跳恢复了,但仍处于休克状态,心电图显示急性大面积心肌梗塞,他立即把病人转到导管室,急诊进行支架置入术,抢救了病人的生命,从病人就诊到支架装入仅用82分钟,老人终于被他从“鬼门关”里拽了出来。这种急症手术就是在多年开展心脏介入的省部级医院也实属不易,但在市一院,对急性心肌梗塞开通绿色通道已成常规。

  这就是余宏伟,总是不让手术出现一点失误。凭着这股钻劲,不少疑难杂症病人在他这里重获新生,余宏伟也攻克了心血管内科领域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

  1993年,从北京、上海学习归来后,他创立了介入心脏病学科,成功开展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经皮腔内心脏瓣膜球囊成型术,冠脉造影术,经皮腔内冠脉成型术(PTCA),冠脉内支架术和急诊PTCA术等,无论从数量及难度上都位居郑州市前列,填补了郑州多项技术空白。

  他主持或参与研究的科研课题分别获6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郑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承担省、市科研项目2项。

  不仅如此,他还勤于笔耕,先后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8篇刊登在《临床心血管病杂志》等中文核心期刊上及《国际心血管病杂志》上,12篇被中国医学文摘收录……

  余宏伟精湛的治疗技术不仅得到了病人的信任,也得到了同行的肯定。他被推选为郑州市高血压学会主任委员,河南省心血管学会常委和省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学会常委。

  ●一个榜样:凝聚一个鹰雁团队

  余宏伟到医院后,为迅速提升科室凝聚力和竞争力,就积极着手打造一个团结进取、锐意拼搏的鹰雁团队。

  余宏伟立足于心内科的客观实际,全方位提升心内科的档次,做大做强心内科。在医院领导的支持下,他调整病房布局、开创新的项目、挖掘服务空间、提高业务水平、增强服务意识;在科室医护人员中开展了“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流程”大讨论,从病人新入院着手,制订了温馨服务方案,制定了新入院服务流程,如:要求工作人员要起立回答病人问题、新病人入院10分钟内要得到治疗、要及时向病人及家属介绍诊疗情况等。他还要求每个医护人员都与病人进行换位思考,要求大家用真诚的爱和深厚的情去解除病人精神和肉体上的痛苦。他还从狠抓医护人员基本技能入手,利用晨会、查房等对下级医护人员进行业务、沟通技巧等方面的教育。

  心内科经常选送中青年骨干到全国各知名院校进修学习。为了科室的长足发展,余宏伟又派出两位主力干将外出学习。对于已经具备60多张病床的心血管内科来说,他们外出学习后的压力可想而知,为此他经常是几天几夜不回家。

  他经常教育科室里的年轻医生,要积极、主动去诊治病人,多问候病人,这样才能扩大实践的范围,及时深入地发现问题,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从而减轻病人的痛苦,鼓励医护人员开展科研项目。

  小曹是心血管内科的一个转科医师,提起余宏伟主任,她说:“太让人佩服了,对于我们学医的,我说不出来的感激,转科转到现在,都不想走了。”

  在这一点上,心血管内科的王改玲医生更深有体会。她说,为了培养年轻医生,为了心血管疾病医疗诊断技术的持续发展,余宏伟主任始终坚持病床边教学及科内学术活动,将自己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

  在工作中,余宏伟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身体力行。他每天查完病人到中午12时,然后是会诊,接着是门诊或手术。每周两次夜班,四天门诊,两次大查房,两天手术,为了按时出门诊,他每天早上7时就到病房查看新病人、重病人,有时实在没时间,就晚上查房。余主任就是这样陀螺般地工作着。他时常工作到深夜,天亮了,他又会准时出现在门诊值班室,他说:“我随时随地都是值班医生。”余宏伟的一举一动也影响着同事们,同事们都非常尊敬他,自觉地以他为榜样。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的心内科,形成了人人争创新,个个有专长的良好局面。医患关系融洽、就医环境舒适,个个和蔼可亲,人人操作技术娴熟,她们用亲切的语言、至诚的关怀,使饱受病痛折磨的病人,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如今,心内科可以全天候开展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冠状动脉造影术,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及支架术,心脏起搏器植入术,肥厚性心肌病化学消融术,先心封堵术,主动脉夹层带膜支架置入术,经皮穿刺心脏瓣膜球囊扩张术,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术,心电生理及射频消融术。在急性心梗、心力衰竭、先心病、心律失常及高血压病的诊疗技术上达到了省内先进水平。

  ●一个遗憾:对家人未尽义务与责任

  “他就是喜欢看病,只有给病人看病才感到踏实。家里一点也指望不上他,家对他来说就是旅馆。”余宏伟的妻子朱少冬告诉笔者。

  由于病人的需要及对病人全身心地投入,常常使他无暇照顾家人。提及妻女父母,余宏伟流露出深深的愧疚。他说,陪他们的时间太少了,几乎没有尽到做人子、为人父的义务和责任。

  朱少冬说,女儿小时候,没有人照看就把孩子拴在阳台上,这样孩子能看看外面,不会哭闹,也不会摔下去。大冬天,孩子发高烧,当医生的父亲在医院值班,她用被子裹着女儿深一脚浅一脚送到医院,孩子好了,她也哭成了泪人。

  女儿今年高考,从来没有关心过一次的余宏伟,准备中午去给女儿送一次饭,不想半路上接到医院的急诊电话,他啥话没说匆忙赶到医院。

  “你还回来干吗?你们还有我这个妈吗?”余宏伟父亲早逝,靠母亲一人辛苦拉扯大。前两年,年近75岁的母亲突患淋巴癌到郑州来看病,余宏伟因为没有时间陪母亲,找专家看后,就把母亲送回漯河治疗。母亲做手术,余宏伟也没有时间回去,就让妻子回去看看,母亲对他很是抱怨。

  听到年迈母亲说出的话,已逾不惑之年的七尺男儿顿时饱含热泪,愧疚之情难以言表。但是一想到病人躺在手术台上正等着他,最终还是咬咬牙狠心没有回去……类似的事情在余宏伟身上时常出现,这就是病人心中的好医生,没有豪言壮语,然而平凡中孕育着伟大,日复一日终成就了这不平凡的事业。

(责任编辑:卢亚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

第1楼 新疆阿克苏地区阿克苏市2011-04-14 19:59:11 发表
匿名网友:给力!好样的河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