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杂志微平台 10年,我们开拓传播新生态(图)

发布时间:2025-08-23 22:07 | 来源:雷锋杂志微平台 2025年08月22日 17:11 | 查看:333次

图片

10年,我们开拓传播新生态


图片

媒体实现多元传播、推动线上线下齐头并进,是适应时代发展、受众需求及行业竞争的必然选择。

线上传播具有广度与速度优势。“线上用户”依赖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新闻 APP 等,追求信息获取的即时性与便捷性(如年轻群体通过抖音、微博获取资讯)。

线下传播具有深度与信任优势。“线下受众”则偏好实体场景的互动体验(如中老年人群通过社区报纸、线下讲座接触信息),或在特定场景下更倾向线下参与(如展会、论坛的现场交流)。

线上适合“碎片化时间”的信息消费(如通勤时刷新闻),线下则适合“深度沉浸”的体验(如书店读书会、品牌线下发布会),两者结合可覆盖用户从“快速浏览”到“深度参与”的全场景需求。

多元传播是“生存刚需”与“发展红利”的结合。媒体实现线上线下齐头并进,本质是在“受众碎片化、技术智能化、竞争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通过渠道融合、内容适配、体验升级,实现传播效率最大化、用户价值最大化与商业收益最大化。这一模式不仅是应对行业变革的被动选择,更是主动开拓传播新生态的战略布局。

图片

融合发展,打造《雷锋》全媒体矩阵

创刊伊始,《雷锋》杂志就着眼互联网、5G、大数据等技术发展改变了信息传播格局的新形势,积极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坚持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通过内容融合、渠道融合、运营融合等实现了优势互补,《雷锋》全媒体矩阵初具规模,品牌影响力逐年提高。

线上线下齐头并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优势

互补实现共同发展

传统媒体具有内容权威性与专业性、内容深度与系统性等核心优势,新媒体具有传播速度与即时性、精准触达与个性化推荐等核心优势,为此,《雷锋》杂志在2015年7月24日创刊当日,《雷锋》杂志“好人雷锋”微信公众号就同时上线,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理念落到了实处。

创刊初期,适逢社会上当时有一股抹黑英雄的谬论和妖风,《雷锋》杂志勇敢地承担起媒体的社会责任,开辟专栏“捍卫英雄,就是捍卫我们的现在与未来”,推出《党和国家领导人为雷锋题词的真理性》《捍卫雷锋也是一场战斗》《捍卫雷锋就是捍卫我们的话语权》《另眼看雷锋,是解读还是亵渎》《雷锋家乡告诉你雷锋真实存在》等10多篇文章。同时,“好人雷锋” 公众号发布相关稿件数十篇,展开了一场“英雄捍卫战”,有效地引导了社会舆论,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2016年1月,“好人雷锋” 微信公众号更名为“雷锋杂志微平台”。

致力于打造指导全国学雷锋和志愿服务活动、宣传雷锋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舆论阵地和权威传播平台,杂志不断优化栏目设置,加强每期杂志的宣传策划,大力宣传中央关于开展学雷锋活动的决策部署;全面反映各地区各行业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案例,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亮点行系列报道;全面反映各地区各行业学雷锋活动的生动实践,积极推广基层开展学雷锋活动的典型经验;刊发系列雷锋精神和雷锋文化研究理论文章⋯⋯《雷锋》杂志真正成为一本有温度、有高度、有态度的杂志,先后获得多项荣誉:一次被评为“中国最美期刊”,连续6年荣晋“数字阅读影响力100”,两次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百种优秀期刊,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精品期刊展”“迎接党的二十大主题宣传精品期刊”,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2023年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通知》重点期刊前5名,入选中国邮政50种校园重点书报刊产品目录,军委政治工作部连续10年将其列为全军选订刊物。

杂志发行量实现了稳中有升,通过捐赠发行等方式,实现了全国县域发行全覆盖,保证了部分边远地区雷锋精神的学习和教育,让杂志走进了党政机关、企业、社区、军营、学校,覆盖了广泛的受众群体。

在传统纸媒稳步发展不断取得进步的同时,新媒体的发展可谓一年一个大跨步。

       2019年初,雷锋杂志微平台由每日推送一次实现每日早、中、晚各推送1次,内容形式更加丰富,时效性更强。

2019年8月,“雷锋杂志微平台•军旅在线”正式上线,围绕部队学雷锋先进个人、军事科技、国际军事等主题向部队进行个性化推荐推送。2020年6月的一篇关于我军边防人员在加勒万河谷与印军英勇搏斗并取得胜利的推文的点击量达到了惊人的80多万。

2019年6月6日,雷锋杂志微平台晚间推送的新闻晚报正式更名为“雷锋晚报”,通过文字、视频、语音、图片等多媒体形式,记录和宣传社会中的好人好事,激发公众向善向上的力量。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期间,“雷锋晚报”推出“战疫中的雷锋”系列报道,记录了医护人员、志愿者、社区工作者等群体的无私奉献,社会反响强烈。平台每天的好人好事接地气的报道,点击率均稳定在3000+,逐渐形成“小故事传递大温暖”的风格。

2021年9月,“雷锋APP”正式上线开通。学雷锋的温暖平台,做雷锋的好人家园,雷锋APP的开通上线助力推进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全国学雷锋活动深入开展。雷锋APP不仅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而且生动具体、真实可信,可以满足各个层次受众的阅读、查询要求。

2025年2月20日,雷锋杂志新媒体矩阵发展再上新台阶,“《雷锋》杂志”强国号正式上线。该强国号是雷锋杂志社坚持不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的重要载体,是弘扬雷锋精神、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窗口,是宣传习近平强军思想、提升公民文明素质的重要阵地。

与此同时,雷锋杂志社内蒙工作部与呼和浩特市委宣传部合作,让雷锋杂志入驻青橙融媒,通过借船出海使传播范围和传播效果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山东工作部与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联合打造音频节目,借助网络视听手段更好地弘扬雷锋精神,适应了不同受众的需求和时代发展趋势。

适应分众传播新情况,

《雷锋》杂志实现月刊到旬刊的蜕变

2023年1月起,《雷锋》杂志从月刊转为半月刊,同年9月起,《雷锋》杂志从月刊转为旬刊。从月刊到半月刊,从半月刊到旬刊,一年内实现两个跨越,正是雷锋杂志社勇于顺应发展趋势、细化受众渠道带来的结果。

为了让杂志更好地进入党政机关、街道社区、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以及部队和学校,满足不同受众群体对雷锋精神相关内容的了解和学习需要,更广泛地传播雷锋精神,调整杂志的发行周期势在必行。

“内容分众化,传播数字化”是当今媒体发展的趋势和路径,为适应这一新情况,增加发行频率可以使内容更加及时、更加丰富,且有针对性地进入目标受众,既适应了分众传播这一新时代媒体发展的要求,又提升了杂志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雷锋》(上旬刊)以“雷锋精神传播平台、核心价值观宣传阵地、文明实践交流园地、志愿服务温馨家园”为宣传定位,以党政机关、学校、企业、街道社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宣传对象,用专业的眼光、敏锐的触觉、深刻的思考、朴实的文风,服务党政机关,服务企业,服务社会,服务广大学雷锋志愿者。

《雷锋》(中旬刊)坚持以习近平主席关于学雷锋重要指示为办刊主导思想,讲好强军故事,突出宣传“人民军队雷锋多”,是强军思想学习园地、红色文化丰富宝藏、官兵成长滋养摇篮、建功军旅奋进号角,致力于为实现建军100年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雷锋》(下旬刊)“雷小锋”,是一个可爱的大学校、一本迷人的小读本,是少年儿童的朋友、学校教师的帮手、学校领导的参考。这里有校长论谈、学校巡礼,有教师手记、案例分享,有成长故事、少年文苑。一句话,可谓小学、初中生的良师益友。

《雷锋》由月刊变为旬刊后,在内容、传播和品牌建设方面都取得了较好效果。

在内容方面,杂志的内容更加丰富多样,能够更及时地报道与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相关最新事迹、活动和理论研究成果等,涵盖了更多领域和层面,为读者提供了更多更祥细的信息。

在传播方面,更短的发行周期有助于提高杂志的传播效率,让雷锋精神更加快速地传递给广大读者,增加杂志在受众中的曝光率,扩大其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学习雷锋精神,加入传播社会正能量的队伍。

在品牌建设方面,体现了《雷锋》杂志守正创新、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有助于提升杂志的品牌形象,使《雷锋》杂志在全国数以万计的期刊丛林中更具特色和竞争力,巩固了与生俱来的雷锋精神传播的重要阵地和权威平台的地位。

提升雷锋文化影响力,

系列雷锋书籍相继问世

雷锋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编辑出版雷锋文化相关书籍是《雷锋》杂志丰富传播方式采取的有效举措,更是对红色文化的传承,同时也能通过新的叙事方式赋予其时代活力,让传统精神在创新表达中焕发新生,适应不同年龄段读者的阅读需求。

雷锋杂志社从创刊开始就一直十分注重雷锋文化书籍的编辑出版和文创产品的制作运营。

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某工兵团“雷锋连”指导员谢正谊时说:“你们要做雷锋精神的种子,把雷锋精神广播在祖国大地上。”雷锋的战友们是雷锋精神的种子,雷锋当年辅导过的孩子无疑也是雷锋精神的种子。被雷锋辅导过的孩子们眼中的雷锋是什么样?孩子们又受到怎样的启迪和教诲?孩子们之后又经历了怎样的人生?这些雷锋精神的种子又成长得如何?发挥了哪些作用与影响?2016年3月,雷锋杂志社参与编写、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七个孩子话雷锋》拉直了人们心中的问号。2018年2月,雷锋杂志社同时编辑出版了两本雷锋书籍——《见证人讲述雷锋日记》《新时代雷锋精神解读》。雷锋杂志在创刊早期先后编辑出版这些雷锋书籍在助力弘扬传承雷锋精神、提升《雷锋》杂志品牌等方面都取得很好的效果。

2022年,在雷锋同志因公殉职60周年之际,《雷锋》杂志与湖南雷锋纪念馆合作编撰的《雷锋年谱》、《雷锋的故事》、《像雷锋那样》等雷锋系列新书在湖南雷锋纪念馆首发。《雷锋》杂志总编辑陶克将军在首发式暨研讨会上深情评价:“《雷锋年谱》是对雷锋同志的深情告慰,更是为新时代弘扬和研究雷锋精神捧出的宝贵资料”。

2022年6月23日,在人民出版社、人民东方出版传媒有限公司支持下,由雷锋杂志社和沈阳出版社承办的“纪念学雷锋60周年重点图书论证会”在抚顺雷锋学院召开,确定编著《唱响新时代雷锋之歌》《雷锋的朋友圈》《雷锋金句图鉴》《全国60年学雷锋大事记》4本图书,向全国学雷锋60周年献礼。

2024年3月4日,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雷锋》杂志总编辑陶克撰著的《雷锋:人类美好的向往》入选“2023 百道好书榜年榜”的“主题出版”分类榜单。该书用“一份大爱”为人民、“一颗螺丝”永不绣、“一滴水珠”入沧海等感人事迹立体展现雷锋可亲、可爱、可敬的人格魅力,彰显了雷锋精神跨越时代、跨越民族、跨越文化的感召力,回答了雷锋精神为什么“永不过时”。

《蔚然成风,学雷锋60年》,作为纪念全国学雷锋60年活动的“重头戏”,破天荒地采用蓝皮书的形式,庄重而又精彩地反映整整“一甲子”的全民学雷锋的宏阔历程。2024年10月,雷锋杂志社经过一年多连续奋战,《蔚然成风,学雷锋60年》终于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支持下成书出版了。用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王伟光的话来说:“现在,我们完全可以说,《蔚然成风:学雷锋60年》是滋养一代代中华儿女心灵的宝贵精神财富。它的成功编撰和正式出版,功在当代,利在干秋。”这本书的内容和特色在哪里?用“当代雷锋”郭明义的话说:“60年学雷锋,究竟有哪些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读了这本书,可以让您一目了然。”

编辑出版雷锋文化书籍在传承雷锋精神内核、引导价值观塑造、凝聚社会共识、推动文明实践等方面都有重大意义。

由王伟光领衔、《雷锋》杂志组织学雷锋教育专家编著的《新时代 我们一起学雷锋》校园系列读本,填补了60年来学校没有一套正规读本的空白,人民出版社和湖南省委宣传部专门为这套丛书召开出版座谈会。

雷锋文化书籍以通俗的文字和案例传播其核心内涵,能唤起不同群体的情感共鸣。比如由《雷锋》杂志副总编张振江编撰的《青少年学雷锋》读本,通过生动叙事让不同年龄段的读者感受到善意与担当的力量,促进社会形成向上、向善、向美的共识,增强社会凝聚力。

这些雷锋文化书籍有雷锋事迹的记录,更有雷锋精神在当代社会如何有效践行的理论探讨。结合当下新时代文明实践、学雷锋志愿服务等现实场景,为读者提供可操作的实践方向,让雷锋精神从书上的文字转化为工作和生活中的具体行动,助力文明社会建设。

这些雷锋文化书籍以文字为媒介,将个体的精神力量转化为社会的文化资源,在思想引领、道德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文 \ 吴维满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