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雷锋:雷芙·罗杰斯

发布时间:2011-10-09 08:48 | 来源:人民网 2010年3月18日 第08版 | 查看:1712次

  头一回见洋雷锋,挺稀罕。

  洋雷锋个头结实,大约40来岁吧,头发已有些花白,也不焗油,不装帅,不像我们这些中国人,从脑袋上就开始伪装。

  洋雷锋在锦州银行凌云支行工作,职衔是“外籍外宾客户理财部经理”,一干已经5年,简单的中国话已经能说几句了,见人就笑眯眯,挺会寒暄,音色洪亮,但略带沙音。昨天晚餐时第一次见到我,就很认真地一字一字地用中国话说:“我要看你的书。”

  他是指长篇小说《雷锋》,知道我是作者,遂作了上述表示,并且饭后与我在宴会厅合影留念。

  他是应邀前来营口参加“首届全国学雷锋论坛”的,今天下午我便听到了他的事迹。据说他的事迹,许多媒体报道过,但我孤陋寡闻,我今天全是听他自己讲的,用英语讲,一位小姑娘翻译,他除了开头部分用缓慢的中国话作一番寒暄之后,一直都是用英语演讲的。他是美国人,一口英语说得抑扬顿挫。我小时候外语学的是俄语,英语一句不懂,于是只能用莫名其妙的“抑扬顿挫”来形容。

  通过小姑娘的翻译,我才知道他自2005年夏天来中国之后,一直忙着学雷锋,比如每个礼拜都抽时间到孤儿院探望孤儿,做义工,平时也经常去慰问病残儿童。中国汶川大地震之后,他更是奔走呼号,发动在锦州的所有“老外”一齐向灾区踊跃捐款。

  之后,他的精神境界更升华了,他这样说:“我意识到,学雷锋,助人为乐,不一定都意味着参加大型公益活动,在日常生活的每一分、每一秒,你都能帮助别人。”

  他是在克服语言困难着手翻译《雷锋日记》之后,有了这种升华的。他越翻译这本日记,越觉得雷锋语言的迷人,他用慷慨激昂的略带沙哑的口音大声说:“除了甘地、马丁·路德金、林肯,谁还能说出这样充满激情的话?”

  整个“雷锋论坛”现场目光炯炯,鸦雀无声。

  我也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独特的判断与比喻。

  其实,洋雷锋知道“雷锋”这个名字纯属偶然,他是第一天踏上了中国的土地并且第一次钻进中国的出租汽车,才听说雷锋这两个字的。当时那位出租汽车司机拉上了老外,热情地问这位老外叫什么名字,这个叫罗杰斯的美国人回答说:雷芙·罗杰斯,回答了几遍,那司机还是记不住,估计那主儿也是跟我一样学过俄语没学过英语的,后来那司机突然开窍了,眼珠子一下子滚圆:“啊哈,知道了,雷锋!原来你的名字叫雷锋!”

  接下来的日子里,罗杰斯就开始到处打听和寻找与雷锋有关的事情:寻找各种雷锋的画像、纪念章、书籍。他想:怎么回事呢,我怎么会与中国的一位年轻英雄拥有同一个名字呢?

  走上学雷锋的道路对于罗杰斯来说,可能是一个偶然,但是,必然性是存在的,必然性就在于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双善良的利他的眼睛,关键是要创造条件诱使它睁开、睁大、睁圆,能发出持久而柔和的目光。

  洋雷锋离开演讲台要登车离开营口的时候,一个营口理发店的主人急忙走上去跟他说了一句话。这个理发店老板叫王文起,他把自己的店铺定名“雷锋理发店”,名片上不仅印着手机号,还同时印着雷锋的画像和这样的承诺:“我能为您献爱心,常年理发把费免!”他常年雇着一群理发师,已经连续十几年为五保户、残疾人员、孤寡人员、弱势群体、军人、公安干警、劳动模范免费理发了。

  这位说话诚恳的王老板径直走到洋雷锋面前,对他说:“我一直以为自己学雷锋已经学得很好了,今天听了你的报告,觉得还是你学得好,我要向你学习!”

  洋雷锋一下子听懂了。

  于是洋雷锋用中国话说:“谢谢。”

  然后,洋雷锋就登车离去了,招招手。

  我想,如果洋雷锋的中国话能说得很熟溜,恐怕他就会很感慨地回答出一大堆话来。

  但是他只能说两个简单的字“谢谢”,就像七年前,那位中国出租汽车司机冲着他也只能惊叫两个字一样:“雷锋!!”

(责任编辑:肖悦)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