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县七旬老人7年捐款6.7万元(2图)

发布时间:2012-06-18 08:26 | 来源:新文化报-新文化网 2012年06月11日 A02版 | 查看:1860次

老两口过着清贫日子 资料图片 

  他每月有近2000元的退休金,家里还有耕地,在国家级贫困县的乡村里,这算是高收入了。可他们老两口至今还住在30多年前盖的土坯房里,两件像样的电器中,洗衣机是女儿送的、电视机是6年前买的。他怎么过得这么窘迫?原来,他把省吃俭用的钱都变成了善款。

  30年前开始献爱心

  74岁的杜尚学住在通榆县团结乡解放村,他的善举从30年前开始。一天,他到磨坊磨米,看到一个屯邻因无钱治病,病得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他回家与老伴商量,拿出家中全部积蓄600元借给了这位屯邻治病。屯邻的病治好了,要把家中的马车和马顶债给他,杜尚学没有同意。由于这位屯邻家境一直困难,这笔钱到现在也没还上。

  2004年12月26日,杜尚学在电视中看到印度尼西亚发生海啸,成千上万的人无家可归,便决定为那里的灾民捐款。

  8天后的早上,老伴儿在杜尚学内衣上缝了个口袋,放进了1万元钱。他坐了几个小时的长途车来到了通榆县慈善总会,委托工作人员将钱汇往印尼海啸灾区。

  汶川地震时,杜尚学分4次向灾区捐了1万元

  2010年,西南五省大旱,杜尚学来到长春,将1万元善款送到了省慈善总会。当年,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由于刚为旱区捐过1万元,他手中没有多少钱了。取回退休工资后,他又凑了5000元汇往灾区。

  把钱捐给更需要的人

  为了让更多的人在别人有难时伸出援手,奉献一片爱心。在杜尚学的倡导下,村里成立了爱心志愿者团队,有成员80多人,每年4月3日统一捐款。“捐多少都行,一块不嫌少,百元不嫌多,只要有那份爱心就好,聚少成多,爱心无限。”杜尚学说。

  今年4月,“解放村慈善工作分站”成立,这是通榆县成立的第一个村级慈善机构,在全省也是首例,现场200人捐款9700元。

  “我对7个女儿说,我要把余财留给大家,把余福留给你们,只要冻不着、热不着、吃得饱就行,把钱捐给更需要的人。”杜尚学说,他要把余生都献给慈善事业,只要能够帮助别人,就是他最大的幸福。自2005年1月向印尼海啸灾区捐款1万元至今,杜尚学累计向灾区捐款18次,捐款6.7万元。(本报记者 王国彬)

(责任编辑:潘珣)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