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心系重病儿童的德国“妈妈”(图)

发布时间:2012-08-08 08:20 | 来源:新闻晚报 2012年7月12日 A1叠14 | 查看:1575次

德国驻沪总领事夫人凯茜写书捐款致力中国慈善事业

  

凯茜和女儿苏慧雅在一起交流 晚报记者 陈焕联 现场图片

  晚报记者 程贤淑 报道

   一个德国“妈妈”,将目光投向了需要帮助的中国重病儿童。她,就是德国驻沪总领事夫人凯茜。6年间,她在上海参与了30多个慈善志愿项目,竭尽所能帮助着一些急需援手的人们。

  拎着宝宝篮的慈善之星

   宁静的午后,凯茜身穿一身清雅的中式衣裙,在领事官邸接待了记者一行。凤凰盘扣,荷花刺绣的裙摆,搭配得恰到好处。“我已是第二次住进这个官邸了。”凯茜一口流利的中文。上一次(2002-2006)随丈夫芮悟峰来沪,芮忙于领馆事务,她则替领馆做一些文化和慈善志愿方面的工作。为此,还曾荣获上海市第二届“慈善之星”的称号。

  人们至今还记得那时有一个经常将宝宝放在篮子里拎着的外国妇女,出现在各种赈灾捐款的现场,不时还给孩子喂奶。在当时由各国领事夫人发起的大型义卖会上,也总是出现凯茜的身影。“我会做蛋糕,一些夫人会做巧克力,这些手艺就被搬上了义卖会。”凯茜说。

  “记得有一年的义卖,募集了80余万元捐款。”除了义卖外,作为驻沪领事夫人团成员,她还与其他同伴关注着中国残疾事业和养老。在安徽巢湖,她们替一个聋哑学校修缮围墙、捐赠设备等;在崇明横沙参观过一个养老院后,专门捐款帮助床位和有关设备的建设。

  诸如此类的事情对于凯茜来说不胜枚举。2006元月,凯茜前后历时3年,在中、德两国档案馆查阅,出版了一本有关中德在沪关系书籍。2007年元月,凯茜将其所获的12万元稿费全部捐给市慈善基金会,用于3位分别来自于上海、苏州、安徽的儿童重病治疗。

  志愿校对书籍《爱的点心》

  2010年重回上海至今,凯茜对大病儿童投入了更多的关注。“那本有关中德关系的书又获得了4万余元稿费,我想将它继续捐给需要帮助的孩子。”

  今年3月,由驻沪领事馆夫人团、市妇联、市儿童基金会一起合作的《爱的点心》正式出版。“由来自21个国家的夫人或工作人员,包括上海妇联的有关人员在内,每人提供2个拿手点心的菜谱和做法,形成了一本美食书籍。我志愿担任了校对。”这本书籍自诞生起,就承担着慈善的使命。

  “每本书168元,获得的部分书费,加上企业捐赠的现金和实物,和一些拍卖所得;到今年5月,我们和市妇联等在徐家汇公园向市儿童基金会捐赠了36万元,希望能够用于需要帮助的儿童。”

  今年4月,得知上海同济医院两位白血病儿童的需求后,凯茜和来自乌拉圭等5国驻沪总领事夫人团代表,为家庭贫困、正在接受治疗的小陈和小张各捐赠了2万元人民币。凯茜和驻沪领事夫人团一直关注着同济医院阳光小屋白血病患儿的各种状况,并与病儿们进行六一爱心联欢等活动,认领着孩子们的各种心愿,为他们购买礼物。

  对中国优秀建筑很感兴趣

  凯茜与中国的情缘,最早可以追溯到1986年。她来到南京师范大学学了两学期的中文,然后1987年到北京,在一家瑞士公司工作。就在那时,在一次德国大使馆的接待会上,认识了当时在德国驻华大使馆工作的丈夫。上世纪90年代,两人在德国结婚。

  如今凯茜是一个名叫“保护上海文化遗产协会”的团体成员。“我最感兴趣的其实是中国的各种优秀建筑。”在北京,凯茜就特别喜欢各种清代北京地图的仿制品,然后与友人一起去寻找地图上标出来的古代建筑。现在,文化遗产协会成员每月在凯茜家中定时见面,大多说说目前又发现了什么建筑,或者一些建筑的情况如何。

  “中国梦”传承友情不断

  “我出生在德国北方的一个小城,妈妈从没说过‘慈善’两个字,却一直不断地帮助着别人,她经常送东西给需要帮助的朋友,有时还带着我一起前往,那时的妈妈可真快乐,带得我也很快乐。而我的女儿所受的‘慈善’启蒙更早。我希望她能跟外祖母、我一样,感受到来自慈善的快乐。 ”

   如今,8岁的女儿苏慧雅已在国际学校念小学3年级,会说中、英、德三国语言,凯茜也时常带她出席各种慈善志愿活动。而最近,她与母亲曾帮助过的小付成了好朋友。这个当年的白血病儿童,现在已是痊愈的10岁学子。

  “小付前不久刚来过我家,已经来过3次了吧。”凯茜常去关爱大病、困难、智障儿童,而这些都被小苏慧雅看在眼里。“出色的人才,更应有一颗慈善的心,对周围的人和事物,充满爱心。 ”

  苏慧雅的父亲欣赏严谨传统的英式教育,而在中国的经历则将会带给苏慧雅一个东方的梦。与中国同学、孩子的交往,自小流利的中文,在中国参与的各项活动和生活,将给苏慧雅带来一份更深的中国情缘。

  今年是中德建交40周年,也是德国驻沪总领事馆建馆30周年。当凯茜拉着她的女儿苏慧雅,在花园中徜徉设想着一部有关中国的童话或者一部历史书籍时,里头将既有汉学博士凯西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想象,也有苏慧雅在中国的感受和梦想,以及志愿者慈善的光芒。

(责任编辑:曹子敏)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