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网:“帮好人万里行”代表团看望收养流浪汉的杨正海

发布时间:2012-08-22 08:50 |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 查看:2743次

  中国社会科学网 首席记者 方鸿琴 见习记者 马君豪

  上午9点,“帮好人万里行”代表团从湖北省浠水县城出发,驶向此行的第9站——河南,准备看望信阳好人杨正海。杨正海,信阳市潢川县人,自1999年8月第一次收留流浪汉以来,在13年的时间里已先后收养了400多名无家可归的流浪汉、智障者,有的还是精神病患者。

  下午4点,杨正海骑着电动三轮车和我们在信阳市区会合。杨正海的三轮车是特意打造的,车头顶端写着“慈善神圣,不容侵犯”八个大字,车尾上书有“我视人民为父母,愿做人民的儿子”的竖字标语,车身两边贴满了许多媒体对他事迹的报道海报,车前车后五面红旗迎风飘展,使人们在很远的地方就能看到他的活动。如今杨正海的慈善三轮车已经成为了信阳市区一道流动的风景,所到之处,必有群众驻足观看。

  随后,杨正海带领我们来到了他租住的小区,他分别花费400元和350元租了一大一小两套房子,大的收养屋让智障流浪汉居住,小的住着自己一家五口。当我们迈入杨正海收养流浪汉的房子时,眼前的场景还是超出了我们的想象,陈旧的墙壁上挂着许多用于宣传的板报,在一间比较大的房间里,偌大的床上凑集着6位身材高大、衣衫不整的流浪汉

  据杨正海介绍说,截至到今天为止,他收养着9位患有智障的流浪汉,时间最长的已经跟了他14年,最短的是才来一个月的一位叫张伟的小伙子。张伟没有和里面房间的流浪汉坐在一起,我们看到他一直默默地坐在外面的客厅里。据他自己介绍,他名叫张伟,今年27岁,只知道家是四川宜宾的,是上个月被杨正海从路边收养回来的。我们给他一份材料让他阅读,他还是比较流畅地读了下来,当我们问及他的具体身世时,他说:“我上过小学,家是四川宜宾的,其他的都想不起来了,也不愿意再去想了。”从他说话的语气中,我们感觉到他的意识其实是很清醒的,只是里面透着一种叛逆的气息。

  杨正海说:“张伟是我上个月从路边领回来的,当时他睡在马路上,吃着别人扔掉的腐烂食物,全身脏兮兮的,衣服破烂不堪,没人管,很是可怜。”

  而现在,我们看到这几位流浪都安静地生活在这里,杨正海除了照顾自己的家人外,还打理着这些人的生活起居,做饭、洗衣全由杨正海一人来做,自己充当着全方位保姆的角色。然而,杨正海却说:“对于这些流浪汉,我奉行的是自由主义,我不关禁他们,他们想进就进,想出就出,他们都是自由的,可以随时离开我这里。”而当我们问这些流浪汉“杨正海这人怎么样时”,他们都异口同声地说了两个沉甸甸字——好人。

  在这里我们还见到了杨正海83岁高龄的父亲杨文成,杨文成告诉记者,他有四儿一女,杨正海是他最小的儿子,大儿子前几年已经过世,二儿子去了上海打工,三儿子在家种田,女儿也在深圳成了家。对于儿子杨正海所做的事情,杨父激动地说:“他做这件事是对的,没有错,只是太苦了,太苦了……。”

  收留屋的对面就是杨正海和他的家人居住的地方了,两边相隔不到两米,狭小的房间了住着一家四口人,不过儿子因去年高考不理想现在在复读,女儿马上上高三。看到我们的到来,杨正海的妻子葛明蓉表现得特别的冷静,即使我们主动去和她对话,她仍然不置一顾。杨正海说:“她对我所做的事不是很理解,基本上整天都不说话;她身体也不好,患有心脏病,还有就是最近某些媒体的不真实报道,使她更加伤心。”

  杨正海说:“那些流浪汉睡在大街上,吃着别人扔掉的食物,受着别人的白眼,冬天受冻,夏天受热,有谁去关心过他们,有谁去在乎过他们?我要用我的力量让他门感受到社会的温暖,让他们活得好一些。为了他们我已经牺牲了很多,当听到一些人的质疑时,我的心都凉了。”

  当我问杨先生为何要做这些事时,他毫不犹豫地说:“想做好人。”当我再次追问您为何要收留流浪汉,而不做别的好事时,他含泪地告诉我:“以前我自己曾经流浪过,我能体谅那种痛、那种苦,我能很好地与流浪汉沟通,我不忍心看他们露宿街头,捡残羹剩饭,想拯救他们。”

  谈起13年的收养经历,杨正海百感交集,他指着身上的伤疤说:“很无助啊,我有时候都想放弃不做了,压力太大。”两个月前,他收留了一位有暴力倾向的患有精神病的流浪汉,后来没住几天就跑了;但是之后一直流浪于信阳市区的街头,时而殴打路人、打砸车辆。就在我们到达这里的前天晚上,那位流浪汉又在路上打砸车辆,恰遇这一幕的杨正海随即上前拦阻,不料脸部和肩部都被打伤。杨正海说:“他有精神病,他可以打死我,但我不能打他;我一个养过他的人他还这样打我,别人就可想而知了。”看到原先的药贴已经脱落,团长谈方教授又为杨正海换上了两片新药贴。

  目前,收养流浪汉的费用加上全家人的开支每个月都需要大约1万元,而这些钱都是自己打零工和做义演挣来的。每次的外出募捐义演,杨正海既当演员又当主持人,他的善举也打动了许多好心人,不少人都向他捐款资助。而每当他开着三轮车将流浪汉送回他们家时,家属无不感激涕零,纷纷表示要向杨正海提供物质上的援助,但都被他一一回绝,杨正海说:“我不能收他们家属的钱,一旦收了心里会有很大的压力,自己也过意不去,我做的是慈善,不是有偿收养。”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江苏女士深深地被他的这种无私的精神所打动,每月都会给杨正海转账300元,杨正海说:“现在共计有1000多元了,这是我收到的单笔最大的善款。”

  考虑到已经晚上6点多了,他要为流浪汉和自己家人做晚饭,但杨先生还有好多话要对我们说,就决定明天上午再来看望他。

  离开杨家下楼时,我们遇到了一位姓朱的邻居,他说“杨正海却实很不容易,这是个好人。”

  第二天上午9点多,我们再次来到杨正海家,恰遇一名家属将家里身患精神疾病的孩子寄送到杨正海这里。精神病患者叫赵军,家住附近的平桥区胡店乡赵庙村,送他来的是他的叔叔赵家友。赵家友说;“所有好医院都去了,药也吃了很多,就是不见效。他在家里三天两头犯病,把我哥和嫂子都打骨折了,实在是拿他没辙。”当我问他为何送到杨大哥这里时,赵家友答道:“他是个好人,我们信任他,他会调理这些病人,等赵军好些了,就把他接回家去。”杨正海告诉我们,赵军之前在这里住过一个月,在那期间从没有犯过病,更没有打过人,“我很会开导他们,在我这里他们都很老实”。

  临近中午时分,我们见到了放学回来的杨正海的儿女杨小龙和杨晓燕。孩子们都表示非常支持爸爸的行为。他们说:“我们的同学也很钦佩我爸,还曾请我爸去外面吃饭。”

  临别时,代表团向杨正海送上2万元的资助基金,其中1万用作子女的学费,1万用于杨正海的慈善事业。当杨正海接过善款时,再也抑制不住激动的眼泪,46岁的他竟然抱着团长失声痛哭起来。他说:“这么多年的辛苦终于有人认可了,我真是太高兴了,你们又给了我活下去的力量;有了你们的支持,再大的委屈我都能承受了,我愿意牺牲我自己,也要照顾好这些流浪汉。”

  对于今后的打算,杨正海满怀憧憬地说道:“我希望以后能建一所流浪汉、残疾人、智障者的学校,将这些人都接到里面,把他们当学生一样进行教育,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让他们有尊严地生活。”

  就是这样一名普通的农民,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家庭,为社会的安定和幸福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编者注:原文标题为《收养流浪汉的好人杨正海》)

 (责任编辑:孟祥萍)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