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穆青流泪的劳模任羊成 (2图)

发布时间:2014-02-09 19:01 | 来源:商丘报业网 2006-11-08 00:00:00 | 查看:17268次

  阅读提示

  今天,是我国第7个记者节。我们编发了本报原副总编辑、资深记者张同德撰写的他与新华社原社长穆青及红旗渠特等劳模任羊成之间的一些往事,并从中学习新闻届老前辈穆青的人品、文品及他对党对人民负责的敬业精神。

  本文很多有关红旗渠特等劳模任羊成的报道,都属于首次批露。我们在感叹一代劳模身世沉浮的心酸与无奈时,亦能从中感受到作为负有“铁肩担道义”社会责任的记者所具有的良心与良知。

  以此文,庆祝今天的记者节。

                           作者与红旗渠特等劳模任羊成(右一)因穆青之故成了老朋友。

                  资料图片 任羊成

  长达17年中,我多次见证穆青与潘从正、任羊成等人民群众代表建立深情厚谊的“平民情结”,感受其言传身教的沧桑岁月,感悟到记者就要树立严肃认真、百折不挠的工作作风,并具有对党对人民负责的敬业精神。

  不能忘记红旗渠功臣

   1991年1月在北京采访时,穆老提到林县农民任羊成。穆老说:“任羊成是修建红旗渠的特等劳模。当时林县流传一句话,叫做‘除险队长任羊成,阎王殿里报了名’。他用绳子捆住腰,吊在悬崖上放炸药、去危石,天长日久,勒得腰部血肉模糊。我去看他时,让他掀开衣服看看,已经两三年了,还有一圈老趼……后来赶上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我没写成……前些时候,《安阳日报》的两个记者去看他,他的日子过得很艰难,连个收音机都没有,棉袄袖子还露着棉花……我们怎么能忘记这样一些人民的功臣呢?”

  办公室里静得能听到我俩的喘息声。穆老的两眼亮亮地,噙着泪花。

  “起初,他不愿意接受两个记者的采访,后来看到他们捎去的人的照片(穆青的照片),他哭了……前几天,他专程来北京看我,给我带了许多绿豆、小米,布袋还是烂的!”

  顺着穆老手指的方向望去,我看见窗台上放着一只缀着补丁的小布袋。从此,穆老办公室窗台上那只缀着补丁的布袋、穆老眼中噙着的泪花,总在我的眼前晃动;穆老那一声“我们怎么能忘记这样一些人民的功臣呢”的深情感叹也时时回响在我的耳畔。

  回到河南后,我开始关注此事并踏上了5访任羊成的历程。正是这些关注和走访以及因为此事与穆老断断续续的接触,使我学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内容,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教育和穆青与人民群众的那种深厚感情及他对党对人民负责的敬业精神。

  前两次走访任羊成

   1991年3月,河南省委、省政府在商丘召开一个现场办公会,作为与会记者,我将刚刚写好的通讯《勿忘人民———访新华社社长穆青》的复印件,交给了时任河南省委书记侯宗宾的秘书。那上面记载着任羊成的情况,并有穆老亲自修改的笔迹。5月15日,一封郑州机要通信5167号省委信函寄给了我。上面写道:“侯书记对此事十分关心和重视。他从商丘回郑州后,不仅在不同场合几次说过这件事,而且给林县县委书记打了电话。4月25日,侯书记到林县调查研究并参加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场会,一下车便提出看望劳模。在这之前,侯书记找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询问了情况。有人说林县情况复杂,如果领导看望劳模可能会引起一些历史问题。侯书记听后激动地说,‘我们是历史唯物主义者。对当年修建红旗渠的功臣,连生活都不能给予保证,又何谈去发扬红旗渠精神?难道我们连几位劳模的生活都负担不起?真不行我用自己的工资去负担他们,我们对劳模不能是这个态度!’”1991年5月,我专程去林县看望任羊成时,见到了这样一幕:在任村镇古城村任羊成简陋的家里,除了悬挂在墙上的李先念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与他的合影照片外,家里空荡荡的,土坯上架着的一块寿木板竟然做了任羊成的床铺。院前10多米处,荆棘堆在两根粗大的木棍上,封住了井口。原来,这是任羊成退休以后,看到偏僻的家乡依然用不上红旗渠的水,自己便与乡亲们集资打井。当时他每月只领50多元的退休金,养活一家4口人。由于资金实在短缺,加上打井时扭伤了脚脖,不得不暂时停工。更令我吃惊的是第2次走访任羊成时了解到的有关情况。了解到江泽民总书记接见任羊成并与他手拉手合影之后,我决定再次采访任羊成。鉴于1991年我初访任羊成时,时任县委书记跑到我住宿的招待所房间里对我说“林县情况复杂”,劝我不要报道的情况,我决定暗访任羊成。

  当我独自奔向任羊成家里,与他乘坐长途汽车同上红旗渠分水岭,且只有我们两个人在街上小饭店吃饭畅谈时,了解到的真实情况使我大吃一惊。任羊成说,他在向江总书记汇报到林县原县委书记杨贵带领全县人民修建红旗渠时,坐在他右侧的一个人伸手捣了一下他的腰,暗示他不要说下去。任羊成在被江总书记接见后,林县县委、县政府既没人用车把他送回十几公里外的乡间家里,也没人给他安排住宿的房间,到吃饭时依然没人过问,他只能孤零零地一个人蹲在县委招待所院子里(后来还是任羊成碰见了正领着山西代表团参观红旗渠的县人大常委会某副主任,才解决了当晚的吃、住问题)。谈话中,任羊成说到的一件事情更令我震惊:得知红旗渠特等劳模、神炮手常根虎病入膏肓,任羊成与红旗渠特等劳模、铁姑娘队队长郭秋英一块去看望他。常根虎从枕头下哆哆嗦嗦地抽出一个用旧报纸裹成的纸包,递给郭秋英说:“你还年轻,将来有一天恢复我的党籍了,你替我交上党费。”任羊成、郭秋英打开一看,里面竟全是硬币、毛票……

  2002年6月7日,我与商丘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马基忠,总编辑谭体英等一起去安阳市拜望穆老时,亲手交给了他载有我写的通讯《情系任羊成》一文的1999年2月6日的《商丘日报》,再次向穆老谈起了任羊成的近况。

  任羊成享受到应得待遇

  多条渠道、多次反映的情况表明,任羊成等劳模的待遇并未解决。穆青以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以坚韧不拔的敬业精神,一直关心、过问着任羊成的情况:1993年冬,他在大风雪夜里与任羊成等劳模们促膝长谈;1994年2月,他饱含深情地写下讴歌任羊成奉献精神的通讯《两张闪光的照片》;1998年秋,他看到江泽民强调的“不要忘记修渠的人”的指示并未完全落实,两次向中央领导和河南省委写信反映红旗渠特等劳模的情况;1999年1月,他眼睛红润、声音低沉地对找他为《中国有条红旗渠》一书写序言的河南大学出版社的同志说:“几位劳模的事情不解决,我心里总感到有个疙瘩没解开。”2002年6月8日,他应邀参加红旗渠纪念馆开馆仪式时,与任羊成长时间地手拉着手,静默无语……2002年6月26日,在历经种种挫折以后,他又指示新华社河南分社刊发了题为《红旗渠特等劳模任羊成等渴望落实劳模待遇》的内参。包括时任河南省委书记、现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奎元在内的等河南省委、省人大4位领导在此内参上先后5次批示,要求解决任羊成的劳模待遇落实问题。

  2002年8月7日,在任羊成等4位同志享受省级劳模待遇之后,穆青专门听取了新华社河南分社内参作者的汇报。在长达1个半小时的时间内,穆老一边听汇报,一边谈他与红旗渠特等劳模的感情往事。穆老说:“‘文革’期间的派性斗争,把任羊成等人说成是黑典型、假劳模,人家一个除险英雄,跟着林县原县委书记杨贵修建红旗渠命都不要了,怎么会是黑典型?我当年看到任羊成腰上的伤痕,都掉眼泪了。”谈到开除另一位红旗渠特等劳模常根虎党籍时,穆老说:“太冤枉了,常根虎临死的时候,把党费拿出来,临终遗言说什么时候把党籍恢复了,就把党费交给组织。”谈到这里,穆老的眼睛里流出了泪水。

  红旗渠劳模们青春焕发

  在穆青去世以后,我又3访任羊成,了解到任羊成的新情况。在红旗渠分水岭,趁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郭秋英之机,我与任羊成攀谈起来。他告诉我,他与郭秋英、李改云、张买江等依然健在的红旗渠特等劳模已经享受到了省级劳模待遇。自己月收入近千元,两个孩子都参加了工作。劳模们也青春焕发,继续发扬红旗渠精神。为了响应胡锦涛总书记将红旗渠建成青少年教育基地的号召,红旗渠管理局开展了新的旅游项目———像当年除险队员那样表演凌空除险。黄金时节、旅游高峰,任羊成就吃、住在青年洞,边看着徒弟们凌空表演,边进行现场讲解。为了教会徒弟们凌空除险,2003年,74岁的任羊成还几次将自己绳捆索绑,吊上山间,在悬崖间飞来荡去……

  后记

  穆老认为当一个好记者最重要的条件有两个:

  一是对我们党的事业、国家的前途命运有高度的责任感,对人民群众的利益有高度的责任感。处处关心国家的利益、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时时刻刻都不忘记为人民服务。二是要对人民群众有浓厚的感情。穆老反复说明、再三强调记者成才的必备条件是敬业,一定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从穆老一直关心、过问任羊成等红旗渠特等劳模晚年生活的历历往事和遇到种种挫折依然坚持不懈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穆老严肃认真、百折不挠的工作作风及对党对人民负责的敬业精神,这种精神在他身上得到了凝聚和升华。

  来源: 商丘报业网—京九晚报  作者: 晚报记者 张同德 

(责任编辑:曹子敏)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