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坚守,笛声“唤醒”植物人妻子(图)

发布时间:2014-07-19 19:56 | 来源:山西新闻网 2013-02-24 02:50 | 查看:2039次

看着躺在病床上的妻子,陈银娃的眼中满是爱意

2013年春节,是陈银娃妻子闫拉凤成为“植物人”后度过的第七个春节。

7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使精明能干的闫拉凤头部受到重创,从此,她成为一名躺在床上无法与人交流的 “植物人”。7年间,陈银娃不曾睡过一个整觉,日夜服侍患病的妻子。他给妻子唱歌、吹笛子、读自己写的诗,终于将她从遥远的世界里唤回,有了些许知觉。

陈银娃说,坚持了7年,他一直相信会有奇迹发生。

为妻治病,花去盖两个院子的钱

2013年2月22日,农历正月十三。太原市小店区宋环村里,年味正浓,村中的小道上随处可见鞭炮燃尽后的红色纸屑。62岁的宋环村村民陈银娃站在村口等着记者,他矮小的身材在早春阳光的映照下显得有些单薄,但他的脸上充满笑意,透着爽朗与乐观。

在一排翻修一新、门楼气派的村舍中,陈银娃的家相比之下很是寒酸,不仅门脸简单,偌大的院子里只有一排三间简陋的平房和一间厨房。陈银娃尴尬地搓着手,有点不好意思又像是解释般地说:“要不是孩子她妈得了这病,我的家不会比别人差。在这十里八乡,她可是个有名的精巴人,过日子是一把好手,干农活更是一把好手。不要说女人,就是男人也没她能干。”

为了治疗妻子的病,从2006年至今,陈银娃总共已经花去40余万元,家里的地也无暇顾及,早已债台高筑。“在我们这儿,想要盖个像模像样的院子得花二十几万,这下,盖两个院子的钱没了。要是再早几年,花六七万元就能盖个好院子,那过的不更是好日子?”陈银娃的笑里明显带有自嘲的意味。不过,他不后悔,即使借再多的钱,他也要治好妻子的病,让她清醒地看看这个世界。

看着病妻的脸,他眼里全是爱

陈银娃家中的摆设很简朴,转角沙发摆在正屋中央,看上去有点破旧,已经用了很多年。屋子里有点冷,穿着外套也不觉得暖和。已经成家的二女儿随陈银娃一起住,她说家里烧的是土暖气,室温一向如此。

闫拉凤被陈银娃安置在左首的厢房中。她躺在一张铁制的单人床上,身上盖了厚厚的两床棉被。她的眼睛半睁着,眼球偶尔会快速转动一下,随后又快速地停下。她的嘴巴一开一合,发出一种十分浑浊的声音。在她的鼻孔里插了一根导食管,喉咙处则盖有一小块白色纱布。陈银娃掀开纱布给记者看,那是做手术时被切开的喉管,怕感染,所以用纱布盖着。

分不清闫拉凤是睡着还是醒着。按照陈银娃之前的叙述,闫拉凤目前已经有了知觉和听觉。询问陈银娃,他笑着低头看妻子,说:“这会儿她是睡着的。眼珠快速转动,说明她正在做梦。你仔细看,她是不是在笑呢?这说明她做的是好梦,肯定梦见她出车祸以前我们在一起幸福生活时的情景。”

记者看不出闫拉凤在笑,但陈银娃望向妻子时,那眼睛里流露出的爱意却令人动容。

许是希望妻子能给自己些许回应,陈银娃拿起放在妻子枕边的竹笛吹起了《我的祖国》。闫拉凤的眼珠顿时转得更加迅速,头部也微微向右边转了过去。陈银娃说,那是妻子听到熟悉的笛声后,在下意识地寻找他。患病前的妻子嗓音好,爱唱歌,做家务、干农活时都爱哼哼两句。每当这时,他就会拿起随身带着的竹笛为妻子伴奏。因为妻子以前最爱唱《我的祖国》,出事后,他就反复用竹笛在她耳边吹奏。正是凭借这只竹笛和这首歌,让妻子重新有了知觉。

说话间,闫拉凤的嗓子里突然发出“呜隆呜隆”的声音,她的嘴巴也开始剧烈地开合,表情痛楚。陈银娃赶紧放下竹笛,拿过吸痰机,通过导食管为妻子吸痰。一分钟后,闫拉凤恢复平静,面部神态重新柔和起来。陈银娃停止了忙乱,站在床边,轻轻摩挲着她放在棉被里的手。陈银娃说,像这样的忙乱,一天当中他要经历好多次,早已习惯。以前他每次出门跑运输,妻子都要把他送到村口。回来时,无论多晚妻子都在村口等着他。比起她对他的体贴关心,他现在做的这些不算什么。

在病床两边,分别摆放了一张单人床。陈银娃睡在左边的床上,只要妻子那里一有响动,他立刻起身查看。7年来,他没有睡过一个整觉,不是起床伺候病妻,就是做梦见妻女车祸时的那一幕。

一场车祸,毁了一个幸福的家

陈银娃用这样一首小诗,描述了妻子遭遇车祸时的情景:“06年农历三月十三,家遭不幸噩耗传,老伴车祸塌了天,天大灾难一刹间。不顾一切去抢救,花钱多少都不嫌,可怜拉凤受了罪,到后变成植物人……”

2006年的农历三月十三,是阳历4月10日。那天下午,闫拉凤骑电动自行车带着患有慢性心包炎的二女儿去小店区的医院看病。刚出宋环村没多远,就遇到一辆河南牌照六轮卡车。眼看要撞上,闫拉凤赶紧向旁边闪去。因车势过猛,电动自行车失去平衡倒在一边,二女儿被甩在了大马路上,闫拉凤则摔在了马路沿上。

陈银娃在得到村民捎来的消息时,整个人都傻掉了,“拉凤那么个精巴人,平时做事很细心,怎么会出车祸呢?”

当他赶到车祸现场,看到妻女倒在血泊之中。妻子的头部有一个巨大的伤口,正在汩汩地向外流血。二女儿也昏迷不醒。陈银娃瘫坐在地上,大脑一片空白。

村民们帮忙叫了救护车,120急救人员很快将闫拉凤和二女儿送到了太原市武警医院。经抢救,伤势较轻的二女儿脱离危险。做完手术的闫拉凤,却因伤势过重,变成了不哭不笑、不说不动的植物人。这对陈银娃一家来说,简直是个晴天霹雳。在山西师范大学念书的大女儿立刻赶了回来,与刚刚脱离生命危险的妹妹一起对着母亲嚎啕大哭。

陈银娃不敢哭,他是一家之主,不能垮掉。

在闫拉凤住院的一年半时间里,陈银娃家里的地荒了,收入来源断掉,还借了一大笔外债。为了节省开支,陈银娃坚持自己为妻子做护理工作。为了早日唤醒沉睡的妻子,他每天都为她念自己写的诗,和她说话,给她吹竹笛,让她听广播。他不眠不休,日夜守在她身旁,就想让她早点醒过来,和他聊天,陪他散步。

2006年,闫拉凤的父亲已经84岁高龄。陈银娃到医院看顾妻子期间,将岳父托付给自己的父母帮忙照顾。突然不见了女儿和女婿,老人心里一直在敲小鼓。经过再三追问,人们终于将实情告诉了老人。老人瞬间脑溢血发作离开人世。得知噩耗的陈银娃赶紧将妻子交给两个女儿,赶回家中给岳父送葬。“一年当中发生这么多事,如果不坚强,根本坚持不下来。”回首那段日子,陈银娃的眼里浮现出隐约的泪水,但是,那眼泪在眼眶里旋转了几圈,终于没有掉下来。

最初的爱,使他一直坚持笑对人生

2008年,由于债台高筑,支付不起庞大医药费的陈银娃终于为妻子办了出院手续。在医院积累的护理知识这下全都派上了用场,他对妻子的护理,完全按医院的标准严格执行。

为防闫拉凤感染肺炎,陈银娃每天都要将简陋的家打扫好几遍,用过的镊子和消毒盘也要消毒好几遍,竭尽全力想创造一个无污染区。

为了不中断妻子的治疗,陈银娃在医院时把每天输液时的药品和剂量记录在一个小本子上。出院后,他跑到离家很远的批发点买回药品和输液器材,然后,一针一针在自己身上做实验,直到认为自己的扎针技术达到一定程度后,他才开始为妻子配药输液。

保持营养均衡是护理植物人的一项重要内容。每天早晨5时,陈银娃就准时起床,以打豆浆、煮粥作为一天的开始,然后换纱布、洗脸、刷牙、按摩、擦拭身体、喂食……为了增加营养,他还专门制定了鼻食营养表:早晨8时,豆浆;上午10时,果汁;中午12时,面条加肉;下午4时,蔬菜汁;晚上8时,粥加馒头;深夜12时,牛奶。为此,陈银娃7年间用坏了6台食物搅拌机。

闫拉凤长期卧病在床,最害怕的是生褥疮。为了防治褥疮,陈银娃坚持每天给妻子擦洗,而且每隔两小时就翻身、拍背一次,无论白昼。每天做完这一切,常常已是凌晨一时。即使如此,陈银娃也不敢沉沉睡去,深恐妻子被痰呛到,发生意外。

2006年刚入院时,医院的医生告诉陈银娃,闫拉凤最多活不了一年。然而,2009年,闫拉凤却在陈银娃持续不断的竹笛声中有了知觉。在他某一天又为她吹响《我的祖国》时,她的手指和脚趾突然微弱地动了起来。那时家中只有陈银娃一人,他狂喜地看着那表明生命迹象复苏的动作,不知说什么好,只是一遍一遍地喊着“拉凤,拉凤”。

现在,闫拉凤不仅手指、脚趾能动,还有了痛觉、听觉。陈银娃说,其实他觉得妻子也能看见,她只是还不会说话,无法用语言和他交流。时常打电话给他询问病情的太原市武警医院的主治医生,高兴地说这真是一个医学奇迹。

身边的亲友常对陈银娃说:“银娃,这事如果给了我,肯定早就放弃了。7年细心伺候一个植物人老婆,不容易。”

陈银娃却反驳:“要不是人家当时坚持嫁给我,我不可能有后来二十几年的幸福生活。如今拉凤病了,我就把人家扔一边不管了,这叫人吗?”

陈银娃说,他这样坚持照顾闫拉凤,全是为了回报当年她付出的爱。闫拉凤身高1.7米,比他还高一截,却不嫌他矮;闫拉凤比他小5岁,却不嫌他年纪大;闫拉凤是当年村里有名的铁姑娘,一人干活能顶俩人,却看上了文弱的他……

沉浸在回忆当中的陈银娃脸上浮现出一丝潮红,表情显得很幸福。他说,妻子出事时,刚刚大学毕业的女儿已经有了男友,但为了妻子的病,一直拖着不肯结婚。二女儿为了照顾母亲,也不愿意找对象。如今,她们在他的劝说下都已成家,还帮着他一起分担家里的事。闫拉凤所用的各种药品还有一些医疗器械都是大女儿攒钱买的,二女儿则在家里给陈银娃搭把手照顾闫拉凤。父女三人目前最大的愿望就是闫拉凤有一天能醒过来,抱着两个外孙,和他们一起唠嗑。

2010年,陈银娃被山西省文明办评为“身边好人”,成为人们学习的对象。然而,他却觉得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他7年来的辛劳,全是为了爱。本报记者 张瑾

(责任编辑:孟祥萍)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