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平:“当一个好工人是我矢志不渝的追求!”

发布时间:2008-12-08 08:00 | 来源:腾讯网 2007年05月03日14:29 | 查看:1627次

  新华网上海5月3日电(冯亦珍 高明)佩大红花使瘦削的徐小平显得神采飞扬。谈起他近年来的工作感受,这位上海大众发动机厂连杆车间的维修工说:“忠于事业才能实现人生价值。当一个好工人,是我矢志不渝的追求!”

  好工人徐小平先后获得全国劳模、中国突出贡献技师、中国机械工业突出技师、上海市劳模、上海市十大工人标兵、上海市工人发明家等光荣称号;他是上海大众唯一的“特级技能师”,被称为“德语说得最好的上海汽车工人”“进口设备的守护神”。

  德国专家:“徐小平,你是最棒的!”

  2007年4月,上海大众发动机厂连杆车间的一台进口德国设备连杆精镗加工机发生故障。因为设备还在保修期内,德国的专家专程来沪维修设备。

  当时工厂的任务正忙,要求设备的维修时间不能超过5天,但是德国专家皮尔康却提出需要7天时间。讲究程序的德国专家认为,先要将外面的零部件拆下,再将主轴箱吊出、拆开,然后再修理。主轴的精度很高,不能相差一根头发丝的六七十分之一,无论如何不能少于7天。

  徐小平在一旁看着,心里盘算着如何能省时间。他提出建议,可以局部拆卸,然后将主轴吊出修理。皮尔康对中国工人的建议不屑一顾,断定“不可能”。

  一杯咖啡的功夫,徐小平已将自己的拆卸方案阐述清楚。他连夜设计了拆卸工具的图纸,然后投入实施。他的方案获得了成功,第二天就将主轴箱拆下,将主轴交给德国专家修理。德国专家神情从惊讶转为由衷佩服。仅用了两天,设备又正常运转了。德国专家抑制不住激动,伸出大拇指,连连说:“徐小平,你是最棒的!”

  说德语最好的工人

  许多德国专家在与徐小平打交道时,常常惊讶于徐小平的德语水平。徐小平自进入大众发动机厂后就发现,要学德国技术,德语是基本功。

  从未接触过德语的徐小平,在30岁开始了德语的学习。为加强听力和会话,他抓住任何机会同外籍员工用德语交流技术问题,每天用德语复述自己的设备修理过程。

  10多年来,他几乎翻遍了所在车间100多台设备的原版资料,翻译设备说明书几十篇,利用业余时间阅读各类德语书籍30多本,背诵大小德语文章达1000多篇,购买过的德语磁带100多盒。“我已把学德语视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几乎每天过目,念念不忘。”徐小平说。而今他已取得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德语翻译”证书,多次参与上海大众与德方专家的技术谈判,并担任翻译,既维护了企业利益,又赢得了外国专家的好评。

  学习型的工人徐小平,还注重不断地在实践中学习,在总结中提高。打开徐小平的电脑,可以查到他不少研究修复设备的论文,都是他在机械维修方面的经典案例。他还把数十年积累的业务知识和工作经验总结提炼成“六大工作法”。

  “凝聚起团队的力量,才能获更大成功”

  徐小平先后带过17个徒弟,既教技术又教思想。徒弟张斌津津乐道于师傅的慷慨:“我们做维修的流传‘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俗话,可师傅经常说的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上海大众发动机厂连杆车间经理、党支部书记李小军说徐小平“是个富于团队合作精神的人,从不把知识据为己有,而是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团队成员。”

  在上海大众发动机厂“徐小平维修技术服务中心”,他运用自己30年的维修实践经验,组织“机电结对子”活动,推广“徐小平六大工作法”,建立3M设备管理体系。发动机厂高级维修工的数量由2003年的43名增加到79名,高级维修工比例从37%提升到66%,打造了名副其实的学习型团队。几年来,他带领的班组,使设备故障率从3%下降到1.5%,预防性维修比例达到65%。

  徐小平近日在离开上海到北京去领奖之前对记者说:“工人是一个值得奋斗和奉献的岗位,在平凡的岗位上,不断创新,充满快乐。”这是徐小平对“好工人”的诠释。

(责任编辑:曾永红)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