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融高天厚土——记吉林省军区赴藏代职干部李成蛟

发布时间:2008-12-14 08:00 | 来源:腾讯网 2008年11月10日18:25 | 查看:1583次

  新华网长春11月10日电题:情融高天厚土——记吉林省军区赴藏代职干部李成蛟

  王继才、刘亮明、王天德

  吉林省军区某陆军预备役炮兵师政治部主任李成蛟在西藏代职的1年里,基层蹲点调研帮建时间达112天,撰写的多份调研报告得到上级肯定,有力促进了代职部队的建设。

  全身心融入最艰苦地区

  2007年7月,李成蛟代职西藏军区山南军分区副政委。

  山南军分区所辖部队多数驻防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域高原,缺氧、缺水、缺电,生存环境极其恶劣。

  李成蛟跑遍了全分区90%以上的一线连队。辖区海拔4370米的边防某团他去了9次,海拔4500米以上的哨所他去了3个。

  他带工作组连续在边境调研1个月,在海拔4000米的哨所帐篷里住了半个月。由于不习惯藏区的饮食和气候,李成蛟出现了严重的胃出血,却仍坚持在一线。

  2007年12月5日,边防某团新兵入营途中突降暴雪,崎岖险恶的山路上十几台车辆由于路滑左右摇摆。李成蛟果断处置,让新兵下车徒步行进,组织当地群众除雪铺石、引导车辆慢行。经过6个多小时的艰难行军,全体新兵和车辆物资最终安全到达营区。

  代职之初,李成蛟为尽快全面掌握这个地区的情况,主动了解情况,积极学习民族政策和边境法规,写了多份调研报告,受到上级肯定,被誉为“融入了这支部队,融入了这个班子,融入了西藏这片高天厚土”的优秀代职干部。

  发挥优势服务代职部队

  山南军分区和所属部队环境艰苦、驻防分散、任务繁重。李成蛟边蹲点边熟悉官兵,研究边防、发现问题、指导帮建,先后就“老西藏”精神传承、官兵心理咨询服务、边防部队人才培养等,进行了深入调研。

  在克节朗河谷,他沿着蜿蜒崎岖的山路攀上了建在绝壁上的连队,与官兵们一起组织了“说边关历史、话军人责任”的演讲,强化了卫边戍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为使偏远雪域高原上的官兵及时掌握党的创新理论,他在山南军分区党委统一安排下,组织了十七大精神进连队、进哨所、进社区活动,还建议开展了“报党恩、跟党走、强素质、爱边疆,争做‘老西藏’传人”系列教育。

  为给退役战士留下进藏纪念,他积极组织制作了“留下雪域高原的足迹,抒写奉献边关的历史”老兵纪念册,用朴实、真诚的留言激励老兵珍惜奉献边关的难忘岁月,引导启发新兵迈好军旅生涯第一步。

  他在退役的千余名老兵中开展了“我为军营留下最后一条建议”活动,并参与组织了万名群众赞老兵、送老兵、洁白的哈达献老兵文艺演出,用送别的热泪洗涤官兵和群众的心灵;在各个兵站成立了为老兵送温暖服务队,真情服务老兵,爱心献给老兵,让老兵感动得落泪,深切感受到奉献无悔、戍边光荣。

  把高原当课堂实现自身提高

  在雪域高原,有3年见不到妻子的连长,有家产百万仍想留队的士官,有把青春和热血都献给了高原的领导干部……

  送别老兵时,握着战士们粗糙的手,看着他们干裂带着血丝的嘴唇、紫红发青的脸庞,听着他们沙哑而坚定的声音,李成蛟与100多名老兵分别谈话。每一个老兵,都有一个故事,李成蛟根据这些老兵的故事写出的《为什么我的眼窝里总是含着泪水》《天路上的爱情之歌》《高原官兵感悟边关的太阳》等稿件,传遍了军营。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李成蛟所在军分区有398名官兵家中受灾,一个连队的指导员和9名战士家在重灾区,3人父母双亡、6人不知亲人生死。为有效疏通官兵心理、缓解官兵情绪,他组织大家在海拔4500米的雪山前“吼山”,和他们一起把嗓子喊哑,把泪水流干,然后带着干粮行进在漫长的风雪边防巡逻线上。他还主动与四川省妇联联系,申请领养了1名灾区孤儿。

(责任编辑:贺慧)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