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扶人协会”(图)

发布时间:2015-05-07 10:36 | 来源:法治周末 2015-05-05 21:52:51 | 查看:1433次

  一个诞生在农家小院里的民间公益组织,却有着“扶满天下”的宏大愿景。成立一年多来,其运作方式和粗放的管理招致不少质疑


2015年3月24日,扶会会员李关洲站在车流密集的路口,他时常在这里将盲人赵玉闹扶过马路。CFP供图

  一个诞生在农家小院里的民间公益组织,却有着“扶满天下”的宏大愿景。成立一年多来,其运作方式和粗放的管理招致不少质疑。它究竟能走多远

  法治周末记者  尹丽

  法治周末实习生 顾玥

  46岁,对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居民杨少纯来说,这是他步入一份崭新事业的年龄。

  2014年3月19日,在卢氏县东明镇黑马渠村的一处农家小院里,扶人志愿者协会(以下简称扶会)的牌子挂了起来。从此,除了卢氏县财政局工作人员之外,他又多了一个身份——扶会会长。

  顾名思义,扶会专门鼓励对摔倒的路人进行扶助。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这个诞生在农家院中的民间组织似乎有着超强的生命力。有报道称:扶会已在河南渑池、义马、灵宝和洛宁等地成立了20余个分会,发展2100多名注册会员、1万余名志愿者,建立QQ群20多个、微信公众平台1个。

  而从2014年央视春晚小品《扶不扶》将大众热议的“老人摔倒了扶不扶”的话题搬上舞台至今,扶起摔倒路人反被讹诈的消息仍不时出现在报端。

  不过,在一些人眼中,虽然不能因为“可能被讹”而不对摔倒者施以援手,但成立专门协会去鼓励扶人,却有些“小题大做”的另类色彩。

  这还只是质疑声中的一种。事实上,一年多来,扶会的成长都与争议相伴。但这一现实难以动摇杨少纯要继续发展扶会的决心。“希望能走得更远,有更多人参加。”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他说。

  试解决“不敢扶”

  卢氏县是地处河南省西部边陲的深山区国家级贫困县,县里外出务工人员不少。杨少纯就曾是其中一员。

  据杨少纯回忆,2009年,他与怀孕的妻子都在北京务工。一次,妻子单独乘坐地铁时突然晕倒,当杨少纯赶到妻子身边,发现已有好心人把妻子扶下车,并给她买了水。

  杨少纯说,这件事深深地触动了他,但当时他的想法是,自己受过帮助,因此以后也要及时扶起需要帮助的人。

  他真正产生创立扶会的想法是在2013年。那年,在三亚旅游时,杨少纯和家人见到警戒线把一名晕倒在沙滩上的男子围了起来。一问才知道,在这名男子晕倒的两个小时内,竟然无人上前询问、搀扶。

  “不是不想扶,是不敢扶。”对于类似这样的现象为何会产生,杨少纯表示,自己理解不愿意扶人的路人心态。也正因如此,他认为,很有必要成立一个协会,为扶人者解决后顾之忧。

  2014年,在三门峡当地的一个网络论坛里,杨少纯发布了将成立扶会的消息。不久,在现实中,他便找到了二十多位坚定的支持者。

  在这样的背景和机缘下,杨少纯与几个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筹划成立了扶会。

  法治周末记者从获得的扶会章程上看到,加入扶会并无多高的门槛,但成为会员后的部分权利和义务引人注目。

  比如,会员权利包括:“协会会员发生扶人被讹事件,均享有协会无偿提供的法律援助。被讹并被作不利判决的,享受协会为扶人者提供救济的权利。”另外,“协会会员个人及家庭若遇到需要帮扶事请,协会将尽力伸出援手。”

  会员义务相关条款中则明确写道:“会员均有在遇到有人摔倒需要救助的情况下,义无反顾伸出援手敢于扶人的义务。”

  一些媒体报道中,上述内容被简化成:会员一旦因扶人遭讹诈,协会出面买单。

  一年“买单”两次

   截至记者发稿,扶会有过两次“买单”的记录。

  2014年5月,52岁的扶会会员蔺建军在去银行办事途中,看见一名老人骑车摔倒,被压在自行车下无人援助,于是上前帮忙。但当他将自行车挪开,准备扶起老人时,自行车却再次倾倒,砸在了老人头上。

  老人为此索要一千元赔偿,蔺建军感到委屈。作为一个下岗工人,这笔钱对他而言并不是个小数目。

  最终,扶会支付了这笔钱,但蔺建军因此深受打击。

  对此,杨少纯解释道,“扶人不当,自行车压到人家了,要承担这个责任”。他介绍,经过协会的开导,蔺建军逐渐走出阴影,现在是“协会骨干”。

  另一次需要“买单”的遭遇来自会员李尚聲(原名李来旺)——他扶起倒地的一名妇女后,反被认为是肇事者。“当时我比较着急,而且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他回忆。后来,他给了这名妇女1200元了事,这笔钱后来也由扶会补偿给了李尚聲。

  故事并未到此结束。

  接受了“赔偿款”的妇女并非故意讹人。在她得知了事件真相后,联系协会表示了自己的歉意,并希望退还1200元钱。但这笔钱协会并未收下,而是因为“对方家里条件并不好且已经赔礼道歉”被当做了“捐款的另一种方式”。

  李尚聲曾在陕西西安打工。“我嫂子推荐我加入扶会的QQ群,我看是扶人志愿者协会,没多考虑就加入了。”他对法治周末记者说。李尚聲的嫂子是扶会发起人之一。后来,李尚聲参加扶会宣传活动,更多地了解了这个协会,便选择了加入。

  据记者了解,经亲朋好友推荐,这是许多会员和志愿者了解并加入扶会的途径。一般的入会步骤是:先通过加入扶会各分会的QQ群,在了解组织基本情况之后,参加组织的相关活动,如果在活动中表现良好,并有加入扶会的意愿,则可以填写入会申请表,在两层审查之后,就可以正式成为扶会的会员。

   “不怕摔的城市”

   考虑到扶人也需要一定的急救常识以及“技巧”,扶会成立后不久,也逐步对会员进行培训。

  卢氏县中医医院则为扶会开辟了“绿色通道”——凡是扶会会员扶起的患者、伤者,送到医院之后,一律先救治再付费。扶会副会长、卢氏县中医医院党支部书记兼副院长牛爱军对法治周末记者说,“扶不扶”根本不应该是一个难题。对他而言,把跌倒的人扶起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动作。

  河南某律师事务所主任杨银学曾为扶会提供过培训与法律援助。他告诉法治周末记者,自己从扶会成立之初就一直关注其发展。

  李尚聲坦言,扶会提供的培训“既有必要也很有效果”。除了急救常识之外,现在他已经知道如何固定证据,不会再让自己陷入百口莫辩的窘境。“在有监控的地方,扶人一般是没有什么风险的。如果没有监控,那就可以用手机拍照。万一手机也没带,那就没办法了,该扶的还是得扶,包括拨打110、120急救电话。”

  相比数量众多的、没有获得官方认可的其他“草根”协会,扶会在一开始就取得了合法身份。

  短短的一个月内,扶会就走完了民政部门的审批流程,顺利拿到了社团法人登记证书。杨少纯解释,由于民政部门认为扶会“弘扬了社会正能量”,所以简化了审批程序。

  此外,一些单位也相继参与到了扶会掀起的志愿扶人浪潮中。

  4月17日上午,扶会三门峡市宣传基地在三门峡市绿化工程管理处揭牌。媒体报道称:“三门峡市文明办、市总工会、市妇联、团市委、市林业和园林局等单位的领导,扶人协会主要发起人和数十名志愿者出席了揭牌仪式。”另有报道称,卢氏县文明办主任张建国也是协会志愿者。

  更大的波澜也随着媒体报道的铺开而被推动。有媒体甚至给卢氏县贴上了“扶都”的标签。

  这是会长杨少纯等人所喜闻乐见的。他觉得,扶会的成立和壮大,极大地改观了外省人对河南的印象。“我们有很多在浙江等地打工的人,在说到自己是三门峡人的时候都无比自豪,因为外面的人都称赞‘你们三门峡是个‘不怕摔的城市’……扶会有一些分会的会长就是外省人。”

 “拒绝赞助”与自建公司

  曾有人质疑,扶会补偿被讹者的方式会被一些“碰瓷者”恶意利用。杨少纯表示,自己也曾经有过相同的担心,但是想到有公安部门“保驾护航”,担忧也就渐渐消失了。

  在扶会成立后,花在对会员补偿上的经费并非大头。杨少纯等人介绍,扶会内的一名学者曾专门做过测算,扶人被讹的几率约为十万分之一,“真正扶人被讹的少之又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据悉,扶会最大的一项支出,是宣传等协会活动。杨少纯说,自己在扶会上的投入已有十万余元,且如有必要,他在卢氏县和三门峡的两套房子均可作为抵押。

  在扶会运行半年之际,管理层意识到当下的资金来源途径过于单一(基金基本由管理层成员自筹),于是计划筹建名为“扶满天下”的实体公司,以生产和销售健康有机食品作为公司的核心内容,希望通过公司利润来保障扶会的正常运转。

  在透露出未来将涉及商业运作的消息之后,另一个质疑也随之而来:扶会是否要借助公益之名牟利?

  杨少纯并未直接回应这个质疑。“世上哪有这样的企业,它挣钱不给自己花,而是拿来给扶会,给那些被讹者买单。”他说。

  见扶会资金紧缺,有人于是建议扶会接受企业、社会组织的赞助。但这个建议却被杨少纯坚决否定——“永远不会”。“现在公益组织最肮脏的就是接受钱之后出现了郭美美这样的事,虽然即使是行政单位和政府部门,对资金管理都存在难度,但我们作为民间社团,还是会努力保持钱的纯洁性。钱能解决的事情就不是事情”。

  在他的构想之中,待“扶满天下”正式投入运营,其将成为扶会唯一的经济来源。

  这样一个铺设“不接受赞助”高压线、目前仅依靠管理层自筹资金的公益组织还能走多远?面对这个问题,杨少纯显得把握十足:“我们一点问题都没有……的确有很多人不理解我现在做的事,但我不在乎他们怎么看待我,只要我觉得对得起我自己。

  “扶会”有话说:我们不是小题大做

  法治周末记者  尹丽

  法治周末实习生 顾玥

  自从杨少纯等人创建扶人志愿者协会(以下简称扶会)以来,这个协会就不缺乏关注。同时,在它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也总是伴随着质疑。

  4月20日,杨少纯接受了法治周末记者的采访,讲述了他作为扶会主要创始人的想法和感受。

  “不敢扶人”的问题很严重

  法治周末:有报道称,现在扶会已经拥有上万名会员。有人甚至说,“去晚了就扶不上了”。

  杨少纯:原来统计说是上万人。在会员之外,我们的志愿者很多,都统计不出来,官方统计的数据说有上万名志愿者。我估计远远超过这个数。其实,也有不少扶人者并不是我们的会员,也不是我们的志愿者。

  法治周末:但即便如此,从分会的不断增加来看,扶会的发展速度相当之快。一年多来,你认为扶会带来了怎样的改变?

  杨少纯:春节期间,从外地——像浙江、福建等地回来的人说,一听说我们是河南三门峡人,都夸我们,都觉得挺自豪。因为扶人协会,他们就对河南三门峡人感到特别自豪。(别人)说全国的人都不敢扶,就你们敢扶。

  法治周末:是否成立扶会之初,就希望借此来改变一些人对河南人形象的成见?

  杨少纯:对河南人的误会是客观存在的,现在河南人的形象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成立扶会的时候并没有想到要借此来改善河南人形象。

  法治周末:你目前有自己的本职工作,扶会的工作会否占用你的工作时间。

  杨少纯:在扶会的工作时间不是很长,不会占用本职工作时间。而且我们单位的同事和领导都很支持扶会的工作。在我们单位,很多人现在已经是扶会的会员或志愿者。

  法治周末:家人支持你吗?

  杨少纯:一直很支持。

  法治周末:有人觉得,成立扶人协会有些“小题大做”,你对此如何回应?

  杨少纯:现在“不敢扶人”的问题很严重。我认为非常有必要建立这样的协会来改善社会风气。

  法治周末:有一种说法是,目前社会面临道德滑坡,而恐惧扶人就是表现之一。你如何看待这个说法?

  杨少纯:这个社会的道德没有滑坡。所谓的道德滑坡,是大家的一个错觉。

  法治周末:为什么?

  杨少纯:因为我用了将近一年时间去筹建这个扶会。筹建起来之后,又实际运营了一年多的时间。我感觉到,所谓的道德滑坡,就是一些人不愿意承担这个道德责任。其实,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环境比较美好。

  法治周末:扶会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拿到了社团法人登记证书。你有没有料想到,扶会能这么快得到民政部门认可?

  杨少纯:协会成立之前,我们也做过宣传。做好事大家都认可。

  “什么荣誉我都不能要”

  法治周末:成立“扶满天下”公司的想法,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

  杨少纯:去年11月份吧。当时协会发展的大,我自己就投入了有十万元了。后来我们几个骨干说,你一个人拿钱不是个事情。咱们可以成立一个公司,拿那边的钱来弥补一点。

  法治周末:成立公司可能能够保障了协会的资金来源。但是,也有人提出,会不会未来借公益之名牟利呢?

  杨少纯:这个不用担心。我们现在还没有正式投入运作。世上哪有那样的东西啊,它挣钱不给自己花,而是用于这个扶人协会给扶人者买单。

  法治周末:以后会不会考虑接受一些企业或者社会组织的赞助?

  杨少纯:永远不会。

  法治周末:为什么?

  杨少纯:扶人协会这个公益啊,跟别的公益不一样。因为没有一个人不会摔跤,摔跤起不来之后就需要别人去扶。而且没有一个人扶不了人,他即使自己一个人扶不起来,他可以在一旁打电话,找别人来扶。这个过程基本不需要经济上的花费。

  法治周末:除了将成立“扶满天下”公司之外,扶会也建立了“扶人被讹奖励基金”。有人质疑这个基金“降低了社会道德底线”。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杨少纯:我就不愿意去讨论这个话题。以前中国一直有扶人的行为,但近几年,因为扶人被讹诈的事情才变得多起来。对我们在做的事情,很多人不理解,说什么的都有。我也不愿意多解释什么。

  法治周末:成立协会以来,你有没有收到过感谢信或者其他的社会荣誉?

  杨少纯:不要。给我评什么荣誉我都不能要。

  法治周末:协会今后的发展有没有什么方向或者目标?

  杨少纯:以后就是希望能发展得更远,有更多的人参加。因为时间过去一年多了,很多城市都有我们的会员。他们在实践中救了很多人,而且没有什么风险。大家感觉都很愉快,对生活充满着信心。他们觉得,随着扶人的环境好起来了,就不怕摔倒了。

(责任编辑:曹子敏)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