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思荣:“病人康复是我最大的幸福”

发布时间:2008-12-15 08:00 | 来源:新华网 2008-12-12 14:11:57 | 查看:3021次

——记湖北省知名中医、襄樊市中医医院疑难病专家胡思荣

  新华网湖北频道12月12日电(涂玉国 方政军 李丽)襄樊市谷城县石花镇农民周某和妻子争吵时,被妻子砸破头颅,导致癫痫样发病,卧床一年多不能下地,服了他开的中药后,14天后就能下地行走,8个月恢复正常;

  成都市一名机关干部,患头痛10多年,一痛起来必须服用强力镇痛药数日才可缓解,服了他开的中药后,3个月治愈;

  襄樊市农行女职工石某,患有美尼尔氏综合征十多年,一次半夜发病,大叫发地震了,服用他配的中药后,8天恢复正常……

  一些稀奇古怪的病到了他哪儿,便迎刃而解,有人称他是襄樊“神医喜来乐”;又有人称他是“没有架子的专家”。他,就是湖北省知名中医、襄樊市中医医院副院长、疑难病专家胡思荣。

  “有人喊我院长,但更多人喊我医生,”坐在记笔者面前的胡思荣,清瘦的脸上挂着微笑,“我觉得别人喊我医生,更亲切,我也愿意当一辈子医生。”

  襄樊“神医喜来乐”

  家住襄阳轴承厂的付香莲老师,就是给胡思荣送“神医喜来乐”称号者之一。

  今年63岁的付香莲患有心脏病、高血压十五六年。2006年7月,她的病情加重后住进襄樊某医院,医生称安装心脏支架是唯一办法。巧的是在她做手术前一天,一名老人做这种手术时死亡,恐惧让她放弃了手术治疗。之后,她辗转各地治疗无果。今年3月,她的病情更加严重,在市区多家医院检查时,医生都告诉她家人说:“她这种病没得治了,你们回去准备后事吧!”

  回家后,她专门染了头发,照好遗像,又请人做了寿衣。3月11日晚,她叫回儿子安排“后事”时,儿子告诉她,听说胡思荣治疑难病“有一手”。

  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次日,付老师在儿子的搀扶下找到胡思荣。

  “他一见我就满脸笑容地问我,你今天劳动了没有?说得我一愣。”付香莲回忆说:“我说,做不了。他又说,你这个病没那么严重,没事儿时做做家务,种种菜,病就好了。然后,他一边号脉,一边跟我聊家务。过了一会儿,他说,你这病没有多大问题,就是有点心脏早博,吃几付药就好了。他给我开了14付中药,临走时,他还让回家我多参加劳动。没想到,回去吃了3天,病情就减轻了。后来,他又给我开了14付药,至今没发。”

  “他看病跟别人不一样!”付香莲说,“别的医生看病时都把病说得吓死人,他却说没得事儿,看病时逗得人直笑,病没看完就好了一大半儿。”

  “笑是最廉价、最好的药。”作为襄樊最早研究心理学的专业医生之一,胡思荣有独特的感悟,“让患者放下心理包袱后,再用中药,往往能收到奇效。”

  因为胡思荣看病神奇,出现很多一家三代、甚至四代人都找胡思荣看病事例。

  家住襄樊市中级人民法院的秦女士,在十六七岁时,脖子上长了一个肿块,每年春秋季都会复发。1995年,她服用了胡医生开的中药后,半个月就恢复了正常。1999年春,她1岁的侄儿马博臻感冒后,打了一星期吊针,都没有好。她带着找到胡医生后,喝了3服中药就好了,“现在我父母、孩子、亲戚,有一点儿病就找他,他真神,啥病都能治。”她向笔者说。

  以身试药见仁心

  在胡思荣妻子方秀华看来,丈夫有今天的成就,是因为他“治学严谨、天天学习、是个有心人。”

  胡思荣舅爷是襄樊市谷城县石花镇小有名气的中医。在他七八岁时,他见到舅爷治好了很多病人,“一个用门板抬来的病人,用银针扎几下,吃点中药后,就能下地行走了,我当时觉得中医太神奇了。”

  胡思荣因此迷上了学中医,每年寒暑假都跟着舅爷一起上山采药、外出看病。1970年,他参军后被分配到某师师部卫生所。1976年,他放弃提干的机会,进入湖北中医学院学习,1979年被分配至襄樊市中医医院。

  1985年,平时注意搜集病历的胡思荣敏锐地发现,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加剧,由心理因素引起的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内分泌功能失调相关的病症患者越来越多,这类病西医很难诊治,他开始专攻这一类的内科疑难病。

  胡思荣除了看病外,几乎四门不出:整理医案、收集资料、诵读中医典籍……他先后搜集古今中外有关疑难病信息2万多条;他自己治疗、观察、跟踪访问的的各种疑难病病例10000多份。胡思荣先将这些病例进行分类,制成卡片,然后填入表格,再进行统计处理……希望能找到解决这些疾病的最佳治疗药方。

  “我记得当时,他抄卡片都抄了2个多月,装满了一个纸箱,”方秀华回忆说:“因为图表太多,几张白纸接起来,桌子上放不下,他就跪在地上记录,一跪就几个小时……”

  功夫不负有心人。胡思荣通过科学统计,从大量的病案中找到了一个个疑难症的共同之处,然后比对用药疗效,最终找到了治疗这些病症的最佳方案。

  从1990年至今,他先后研制出7种用于治疗内科疑难病的中药:用于治疗考前紧张综合征的“厚朴安心胶囊”;用于治疗抑郁症的“平心忘忧胶囊”;用于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的“软坚散结胶囊”:用于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更年轻胶囊”……这些药都取得了湖北省药监局的批文,有效率均在95%以上。此外,他还研制出了35个保密配方,都有较好的疗效。

  这些处方,都凝聚着胡思荣的智慧与心血。“我每一个药方的形成,至少都经过了1000个病例的反复验证。”胡思荣说。

  为了保证研制出来的中药没有毒副作用,胡思荣的每一个配方形成后,他都要求药厂先试制出样品,自己先服用一个星期后,如果没有不良反应,再大规模生产。

  “包括那些女性专用药,我都服用过。”胡思荣笑着说:“我研制出来的药,我先吃,就是要对病人负责。”

  以身试药,让胡思荣对自己研制的药物的药性、药效有了更深体会,也试出了药方的奇效。

  1995年,襄樊四中高三学生李某,在考试前因为过度紧张,每次测验时,跺一下脚,才会做题;后来,拍一下桌子才能做题;再后来,每揪一根头发才能做题;到最后,李某在做题时又跺脚、又拍桌子、又揪头发……家人带着他找到胡思荣后,服用了他研制的“厚朴安心胶囊”一周后,李某恢复了正常,当年考入同济医科大学,至今未复发。

  对待患者像朋友

  “胡医生给我们看病时,没有一点儿名医的架子,我们都喜欢找他,除了他,我谁都不找。”近日,襄樊市樊城区国税局的赵女士向笔者说。

  胡思荣为人谦和正派,一心扑在工作上,受到了同事和领导的认同,他从1985年起,就开始进入医院管理层,从医院纪委副书记、书记、一直到目前任副院长;从1992年起开设了湖北省第一个郁症专科至今,获得了众多荣誉:中国中医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临床医学会理事,湖北省中医内科学术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卫生技术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湖北中医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北省知名中医,享受襄樊市政府津贴专家……

  无论职位如何变高,专家资历如何变“老”,技术水平如何变精,胡思荣对待患者的态度永远没变,那就是无论患者是富贵,还是贫穷,都是自己的朋友,这是他从第一天上班起,就给自己立的规矩。

  胡思荣时时处处都为“朋友”考虑,在他坐诊的桌子抽屉里,一个里面放着几百元零钞,一个里面放着纸巾。

  长年坐门诊,胡思荣隔三差五地会碰到一些患者,出现缺钱的情况,他便准备一些零钱给患者救急。1992年4月,宜城市王河乡患者余成龙因患肝病前来就诊,上午在医院检查完后没有来得及看病,中午在餐馆吃饭时,装着准备住院的800元的钱包被偷走。下午余成龙哭着来看病时,胡思荣听说后,当即拿出150元钱,为其支付了药费和路费。

  来找胡思荣看病的人,大多数都是疑难病,并且是久治不愈的。不少人一开口叙述病情时,就会痛哭流涕,这时他就会拉开抽屉,抽出纸巾递给患者。

  胡思荣每次坐诊时都有四五十人就诊,为能多看几个病人,他养成了每次看病时从不喝水的习惯,避免上厕所浪费时间;每次出诊时,为避免患者周围人群知情,他都不背带"十"字的药箱、不穿工作服、不坐医院的救护车;他经常收到全国各地的咨询、求医求药信,他回信时一律用邮局买的通用信封,从不用医院的信封。

  胡思荣从医30多年来,每次给患者看病只开中药处方,他开的每付中药仅10元左右,大大缓解了老百姓看病贵的问题,受到老百姓的欢迎,被一些老百姓称为“平价医生”。

  胡思荣作为一名副院长,有很多日常事务要处理,并且还时常被派到全国各地出诊,每周仅周三、周六坐诊。为了避免患者求诊跑空,他每次出诊尽量避开坐诊时间,并尽量准时赶回。实在赶不回来时,他会让妻子在坐诊当天早上6点半之前,在门诊门上贴出坐诊改期的通知。

  2003年5月,胡思荣被派到外地出诊11天,他原计划在5月13日(星期二)的晚上赶回襄樊。没想到,当他从海南坐飞机赶到武汉时,原计划要坐的18时50分火车,因为“非典”取消了。为了不让病人失望,他改坐23时30分路过襄樊的一趟民工专列。上车后,他被挤得没有立足之地,直到次日7时30分才站回襄樊。当他洗漱了一下就准备上班时,妻子和儿子都劝他不要去了。但他不听劝说。无奈之下,妻子站在门口,伸开双臂,拦住他不让走。胡思荣生气地说:“那么多人等着我,你说我能不去吗?”说完,推开妻子就走了。

  从2007年起,医院领导考虑到胡思荣每次坐诊时病人太多,为了不让他太劳累,对他的病人每天限号30人。然而,这种限号制度,一次也没施行。

  胡思荣说:“做人要有良心,有的人为了赶来看病,早上三四点就从家里出发,等到中午,你不给人家看,咋忍心呢?”

  淡泊名利钻医道

  胡思荣在外地出诊过程中,结识了很多上级领导,他却从没有利用这些关系为自己和亲人办点私事。

  2007年,胡思荣的儿子胡然,从湖北中医学院毕业后,想到大城市就业。妻子让他请领导帮个忙,却被他拒绝了,最终儿子回到襄樊市中医医院当了一名普通医生。

  一些外地领导考虑到胡思荣医术和医德好,向他开出了很多诱人的条件,希望他到外地工作。

  1995年6月,某省政府在珠海市中心建成一座17层的驻珠海办事处大楼,该省一位领导鉴于胡思荣的良好医技医德,专门安排秘书找到胡思荣,提出把大楼第一层送给他用,帮着他开一家医院,并配齐所有的设备,还可以以省政府的名誉免费在香港、澳门帮着做广告。面对巨大诱惑,他拒绝了。

  2004年3月,某大城市一领导向他表态说:“我们可以以国务院高级人才引进的政策,把你调到本市,奖励一套住房,并且你可以在本市任选合适的医院上班。”他再次拒绝了。

  像这样的面对名利抉择的事情有很多,胡思荣都选择了放弃。“人生短暂,我只想抓紧时间,在医学上好好钻研钻研,找到更多解除患者痛苦的办法”。胡思荣有着自己的价值观:“我的一生都在与病人打交道,我的乐趣也在其中,每当我看到我的病人一天比一天好起来,甚至是死里逃生,全家人高兴的样子,就是我最大的幸福。”(完)

  (责任编辑:周仙姿)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