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守候者”高正荣(图)

发布时间:2015-11-12 14:35 | 来源:南方日报 2015年11月12日 第A14版 | 查看:1529次

带领团队致力临终关怀13年,服务各类贫困病患和家属超6000人

高正荣在宝安石岩镇为72岁的晚期癌症患者郭婆婆服务。 受访者供图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是深圳义工精神的重要体现。在深圳,注册义工有120多万,深圳市生命关怀服务协会会长、知名五星级义工高正荣就是其中一个。

从2001年3月加入深圳市义工联开始,高正荣坚持每月至少两次到深圳市罗湖福利中心等机构照顾孤寡老人,给他们喂饭、按摩、剪指甲,陪他们聊天、散步,驱走老人心中的烦恼与不快。

2002年,高正荣在深圳市义工联合会成立“关爱探访组”,开展临终关怀服务。13年来,他带领团队中的百余人,服务各类贫困病患和家属超过6000人,其中晚期临终病人超过300人,被坊间称为“落日守候者”。

去年10月,高正荣成立了深圳市生命关怀服务协会,他希望将临终关怀做得更专业、更规范,从而帮助更多人,让每一个生命都活得有尊严,让每一个生命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度。

●南方日报记者 杜啸天

张建忠是高正荣最初参加义工服务的组长,在一次义工服务时,高正荣看到张建忠一下子吃了20多粒药,才知道他已患鼻癌4年,然而张建忠却一直坚持和大家做义工服务。

坎坷▷▶因公益缺钱卖奥运火炬

“我的奥运火炬想拍卖,北京2008奥运火炬传递深圳第46棒,可连配套衣服、护手等一起。因为我的公益协会‘深圳市生命关怀服务协会’目前缺乏资金支持……”去年11月,高正荣为做好临终关怀服务,将珍藏了6年的奥运火炬拿出来拍卖。

2001年3月,来深圳闯荡8年的高正荣,在一次偶然的献血过程中接触了深圳的“红马甲”,从此加入深圳市义工联。第二年,高正荣向深圳市义工联申请成立“关爱探访组”,为贫困晚期病患提供临终关怀服务。

他告诉记者,成立这个组主要是受两个人触动,其中一位是张建忠。

张建忠是高正荣最初参加义工服务的组长,在一次义工服务时,高正荣看到张建忠一下子吃了20多粒药,才知道他已患鼻癌4年,然而张建忠却一直坚持和大家做义工服务。

“像张建忠这样患有癌症的人有很多,他们知道病很难治好了,但能积极乐观的去面对生活。同时,也有人患病后整个人都变了,他们的世界坍塌了。如果有人能经常去探望病患、安抚他们,他们的情绪和状态会好很多。”高正荣表示。

正是基于此,他和深圳市义工联关爱探访组的义工们开始为一些重症患者和老人提供临终关怀服务。服务过程中,义工们都是跟着个案走,病人住院就跟去医院,回家就转移到家里服务,直至病患去世。

高正荣发现,在深圳,像张建忠这样需要帮助的人有很多,于是他决定成立专门的公益组织。“平时去服务的都是义工,面对患癌人群,他们难免会有所畏惧。如果招募专门的社工,培训并带领义工开展服务,效果应该会更好”。

去年10月,高正荣注册成立了“深圳市生命关怀服务协会”,并辞去了深圳市义工联合会理事会会长一职。然而,协会的运作并非高正荣预期般顺利,虽然企业、基金会都有固定的公益投入,但比较偏好助学、助残和环保类等,“临终关怀”未能得到足够的关注与重视。

受制于经费紧张,今年3月,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高正荣经朋友介绍,到宝安区一家公司上班。“到企业来上班实属无奈,并不是我的初衷,但是我不会放弃临终关怀服务。”高正荣说。

“这种精神让我很受鼓舞,他也曾经做过义工,现在他得了癌症,家人又不能在身边照顾他,我们应该给他送去关怀,让他在与病魔抗争的路上不会那么孤单。”

坚守▷▶为一个病人服务了10年

触动高正荣建立临终关怀探访组的另一个人,则是深圳十大抗癌勇士杨冬松,这也是高正荣做临终关怀以来,服务时间最长的一个人。“从他生病住院到去世,我们一直跟踪服务了10年”。

杨冬松上世纪90年代从福建来深打工,从小学学历到后来靠自学,成功留学海外。在他最艰苦的时候,白天打两份工,晚上还要去摆地摊。靠着勤劳,他逐渐积累起过亿身家,但却被相恋多年的女友卷着所有的钱和另一个男人逃到国外。愤怒绝望之际,他被查出患有癌症。

“我第一次去看杨冬松时,他45岁,孤身一人,已起不来床。”高正荣说,杨冬松与前妻生的儿子当时还在上中学,而杨父也患病在老家,看到高正荣和其他义工们前去探访,他很高兴。之后,高正荣时不时就会去给他搞卫生、冲凉、做腿部按摩。

他说,杨冬松有一种坚强和乐观自立的精神,只要是腰部以上还可以做的事,一定要自己做。瘫痪在病床上,他还利用网络和手机来打理生意,努力赚钱还治病欠下的债务、供儿子读书。

“这种精神让我很受鼓舞,他也曾做过义工,现在得了癌症,家人又不在身边照顾他,我们应该给他送去关怀,让他在与病魔抗争的路上不会那么孤单。”高正荣告诉记者,他们服务的患者多患有癌症、脑瘫、白血病等,或遇到车祸,生活几乎无法自理。

“临终关怀主要对象是晚期病患和老人两大类,我主要做贫困的晚期癌症病患,患者多是青年和中年,女性多于男性。”高正荣说,老年人患病多半是因年纪大了器官功能衰退所致,更符合生命自然规律,患者本人相对容易接受现实。中年人患病更像意外,更需要干预。

服务▷▶要想着用笑去影响病患

“我希望通过我们的临终关怀服务,让每一个生命都活得有尊严,特别是那些面临疾病、死亡威胁的生命。”

在长达13年的时间里,高正荣带领深圳义工联“关爱探访组”的义工,在外界很少关注和理解的情况下,坚持不懈提供临终关怀服务。团队也由最初7人增长为百余人,服务各类贫困病患和家属超过6000人,其中晚期临终病人超过300人。

“大部分病患都会跟踪服务半年左右时间,有些短的可能就一两次,甚至连名字大家都不记得。有的人最后去世了,有的人则放弃治疗回老家去了。对于义工来说,做临终关怀需要很好的心理素质。”高正荣说。

“我记得上过一堂关于死亡的课,人的生与死,实际上是平等的,中国人习惯‘生就高兴,死就悲伤’。但做临终关怀不能太多地去表露悲伤或沉重,要想着怎样用笑去影响病患。”

他表示,新加坡和我国台湾都有专门的临终关怀医院或机构,公立医院也开设有临终病房。美国和加拿大则更超前,连病房都是按病患的意愿布置。但他们所面对的是,即便在深圳这样经济发达的城市,临终关怀机构也只有一家。

除了硬件条件外,目前的临终关服务也遇到很多瓶颈,包括团队管理、专业化服务和服务覆盖率都有待提升。“比如有些义工做得好,有些做得不好,但你不能批评太多,毕竟人家都是义务在做。再比如,没有经费,每次活动组长发通知,一次要发给四五十人,为节省通讯费用,一般是微信、QQ或飞信群发,这就不能保证每个人都收得到”。

成立专门的临终关怀机构——深圳市生命关怀服务协会,高正荣想实现单纯义工服务到社工义工服务相结合的转变,通过专业化的运作来服务更多的人群。“我希望通过我们的临终关怀服务,让每一个生命都活得有尊严,特别是那些面临疾病、死亡威胁的生命。他们也曾为这个社会创造过价值,应该让他们不仅觉得‘来了就是深圳人’,而且能够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度。”高正荣表示。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