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生命的火种”跨国挽救韩国患者(图)

发布时间:2016-04-29 23:58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6-04-13 08:16:00 | 查看:872次

  

  包永乐努力用自己最好的状态迎接造血干细胞捐献。

  4月12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院,一场跨国的“生命救援”紧张地进行着。大连医科大学第13例、大连市第31例、中国第557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包永乐手臂连接着输液管,珍贵的造血干细胞被血细胞分离机一点一滴地采集起来,它们将为一名患血液病的韩国患者带去生命的希望。经过两次采集之后, 今天,工作人员会将包永乐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这份“生命的火种”火速运抵北京国际机场直飞韩国。

  得知配型成功后 为保最佳状态积极锻炼

  包永乐是大连医科大学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学生,刚入学的时候,他参加了学校红十字会组织的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讲座,得知捐献造血干细胞可以挽救白血病患者的生命,对捐献者本身并没有伤害。2012年11月18日,校红十字会组织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活动,包永乐和同学们在当天留存了血样,成为中华骨髓库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2015年10月,他接到大连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电话通知配型成功。包永乐欣喜的同时又有些担忧,因为他身高1.71米,体重才53公斤。作为医学生的他知道,接下来的HLA高分辨检查和体检都有严格的要求,他担心自己的身体不符合捐献条件,错失救人的机会。接下来的几个月,他一边配合红十字会做各项检查,一边积极锻炼身体,努力用自己最好的状态迎接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日子。最终,他如愿接到了捐献通知。

  大医目前已有13位志愿者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

  就在一周前,大连医科大学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学生高添铭刚刚为一名重庆刚满周岁的白血病患儿捐献了造血干细胞,他是该校第12位成功捐献者。从2004年起,该校先后开展了10次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活动,迄今为止,共有2872名师生志愿者们将自己的血样信息加入到中华骨髓库。大医目前已有13位志愿者成功捐献,成为东北高校捐献人数最多的学校。

  一个月前,大连医科大学应用心理学系刘铭、龚雪瑶两位同学利用心理学专业知识劝导一位欲跳海轻生女子,为此,大连市公安局海上治安管理分局特地给学校发来感谢信,称二人见义勇为的英雄举动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是当代社会正能量的精彩展现。而且大医学生在公交车上救护病人等消息也经常见诸报端。

  据大医团委书记王芳介绍:“学校能涌现出如此多的助人为乐、救死扶伤的优秀学生,与学校一贯注重对学生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分不开的。”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