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自费20多万行走山区播映纪录片(图)

发布时间:2009-02-23 08:00 | 来源:千龙网 2009-02-01 16:41:27 | 查看:1055次

顾泉雄曾是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高级记者。早报记者 张栋 图

  核心提示:连续6年为偏远山区老百姓免费播放纪录片,连续6年为全国各高校学子倾情传授感恩心。

  美丽人物:

  长宁区新顺小区居民74岁老人顾泉雄夫妇

  美丽行动:

  连续6年为偏远山区老百姓免费播放纪录片

  美丽语言:

  “给多少年没看过电影的人带去一点文化气息。”“用心灵影响心灵,用生命影响生命。”

  “既然我这条路有益于国家和社会,国家给我这个称号,那么我会继续走下去,走到生命的终止。”

  连续6年为偏远山区老百姓免费播放纪录片,连续6年为全国各高校学子倾情传授感恩心。

  他和妻子龚霞娟从2002年8月起——当时他已经67岁了——带着9个沉重的皮箱,走南闯北,风雨同路,两位古稀老人的足迹已经踏遍了陕西、甘肃、宁夏、新疆、青海、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等23个省、市、自治区。

  无论是在极度缺氧的高原,还是在严重缺水的山区;无论是在露天的草原牧场,还是在厂矿、部队、大中小学的操场,他们自费花去了20多万元,为山区人们免费播映纪录片。9个箱子中,7个装的是他自己拍的电影胶片和VCD碟片。

  很多学生给他写信,讲述成长的烦恼,为此他2002年起自费到全国各高校给学生开讲座,他用行动实践着这句话:“用心灵影响心灵,用生命影响生命。”

  他的名字叫顾泉雄,长宁区新顺小区居民,原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高级记者、摄影师兼编导、金鸡奖和华表奖获得者。

  送电影下乡

  2002年,顾泉雄在妻子的陪伴下,背着9个皮箱开始了全国“视觉心声之旅”。他想把自己拍的一些纪录片带到边远山区,“给多少年没看过电影的人带去一点文化气息”。

  这9个皮箱中除了两个是装日常换洗的衣服外,其余全是电影胶片、VCD碟片和简单的放映设备。这些电影胶片是他拍摄的200多部纪录片中的13部拷贝,是他临退休前花2.6万元从电影厂买的;3000张VCD碟,是他花3万元刻录的。

  2002年8月,顾泉雄来到了他“送电影”的第一站,延安。当地的景象让他吃惊:电影院门口贴着的两幅电影宣传海报上的话不堪入目,里面1000多个座位大部分被拆掉了,腾出来的空间改成了舞厅……

  “精神上的贫瘠比物质贫瘠更可怕。文化人代表着社会的良知,我们应该有一种大思考,担负起应该担负的责任,去努力消除精神的贫瘠,而不能只把文化当作谋生的手段。”

  他意识到:“扶正文化的根要从年轻人做起!”有了明确指向的行走更充满力量,感恩的个人行动也随之演绎成了艰辛与希望并存的文化行动。

  高校巡回纪录片展

  没有花哨的言语,没有高调的理论,只有优美的画面和句句情真意切的演讲,顾泉雄开始在全国各个大学举办免费的纪录片展,并和大学生们交流对人生、对父母、对工作、对困难的态度。

  “希望当你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想到一个头顶光秃秃的老人曾经说过的一些话,我想你们一定会鼓起勇气,去战胜困难,取得胜利。”

  在各个高校,顾泉雄拍摄和编导的纪录片,细腻的视角、独辟蹊径的选题,让学生们倍感新鲜。“新生活来之不易”、“年轻人当报效国家”、“理想与信念”……这些平常人在小学里就受过的爱国主义教育,却让无数大学生听得如痴如醉。很多学生给他写信,讲述成长的烦恼,或者是表达对他的敬意。顾泉雄把这些都一笔一笔记录下来。

  老两口这样坚持就是6年,而且还打算一直走下去。“既然我这条路有益于国家和社会,国家给我这个称号,那么我会继续走下去,走到生命的终止。”

  老人说,文化的根应该是向下的,是深深植入泥土之中的。艺术扎根于基层,文化要送到农村,这一点往往被忽视。

  没有向下扎实的根,就不会有向上繁茂的叶,顾泉雄选择了默默地在乡间行走,在下一代中间行走。

(责任编辑:孙宾)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