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八旬老夫妻自愿捐遗体 曾义务科普20余年(图)

发布时间:2016-05-11 18:34 | 来源:春城晚报 2013-06-19 A18版 | 查看:1294次

旨在改变乡村盛行土葬的习俗 他们曾义务科普20余年

张自德夫妇相濡以沫,作出捐献遗体善举,用爱让生命延续。

  晋宁县晋龙如意园的云南省遗体捐献者纪念碑上,工整地镌刻着张自德及其老伴金素华的名字,而他们也成为了晋宁县首例自愿将遗体捐献用于医学事业的夫妻。在盛行土葬的乡村传统丧葬观念中,过世后不留全尸,已经让人很难接受了,现在人还在世,却早早将自己的名字刻在了纪念碑上,更是引起了周边人对他们此举的侧目,但这正是张自德这位平凡的81岁老党员与老伴表达献身医学事业的一份决心。要知道,他们已经在自愿承担农村科普宣传工作的岗位上,坚守了20余年。

  张自德是晋宁县粮食局的一名退休职工,有着30多年党龄,他写得一手好字,1991年退休回到滇池边的老家中谊村后,就自愿承担起科普工作,如今已是20多年的老科普员。

  张自德口袋里随时装着一个小收音机,每天坚持收听“新闻联播”、“知识之窗”等节目成了他必修的功课。在收听广播的过程中,让他萌生了捐献遗体的想法。“近几年接触到关于遗体捐献的相关报道,很受触动,其实捐献遗体和当年推行火化一样,是一种风俗观念的转变。”

  有了这个想法,张自德便打算不买墓地、不留骨灰,去世后将遗体留给医学机构解剖研究,但这个决定却受到了不小的“阻碍”。“当我向老伴和孩子们宣布这件事情时,老伴没说什么,但孩子们却不同意。”张自德说,“孩子们很难接受我捐献遗体,他们觉得这是对遗体的不尊重。”

  在身边亲友的极力反对下,张自德捐赠遗体的想法只好暂时搁置了一段时间,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了解到有位老友刚刚捐献了遗体,张自德又一次坐不住了。“我约着老伴去了一趟红十字会,拿了一份遗体捐献的资料和一张登记表。”张自德便将资料拿给了孩子们,展开了一轮坚定的思想动员行动,最终在不懈努力下,孩子们渐渐理解了父亲的心愿,终于同意支持父亲,并分别在遗体捐献申请登记表上签下名字。

  让张自德欣慰的是,自己决定捐赠遗体后不久,老伴金素华也紧跟其后,作出自愿捐献遗体的决定。而促使这位老人做此决定的除了夫唱妇随的深厚感情外,更重要的是,金素华认为张自德用自己一生的不凡举动赢得了自己的信任。

  从土葬到火葬,人们的观念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变化,捐赠遗体却很难得到多数人的认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全尸出殡,入土为安”等传统观念和丧葬习俗一直根蒂于中国传统观念的深壤。然而81岁的张自德和78岁的老伴金素华选择了用自己的言行来实实在在地为医学事业添砖加瓦。

  通讯员  陈敏

  本报记者 陆敏  摄影报道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