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5-27 11:12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5-07-07 第311期 | 查看:994次
八旬老人22年关爱下一代 办社区孔子学校传播优秀文化
在雷锋的第二故乡辽宁辽阳,有这样一位八旬老人——他是一位退休不褪色、义务办学班的老党员;一位不忘教师“本分”,22年如一日关爱未成年人德育的老教师;一位以弘扬传统礼仪文化为己任,笔耕不辍60余万字著书育人的老学者;他还是一位文化传播志愿者,在社区开创孔子学校,将毕生所学奉献于社会。他就是辽宁省辽阳市白塔区一名退休语文教师——孙恩洪,2015年4月,他荣登“中国好人榜”。
初见孙恩洪,感觉他精神矍铄,温文儒雅,目光有神,头发也只是半白,完全看不出他是一位八旬的老人。孙恩洪是辽宁省辽阳市白塔区一名退休语文教师,一位退休不褪色、义务办学班的老党员,一位22年如一日关爱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老教师,一位以弘扬传统礼仪文化为己任,笔耕60余万字著书育人的老学者,还是一位在社区开创孔子学校的老当益壮的文化传播志愿者。
孙恩洪的家是一个60余平的两居室,让人感到意外的是,他的家里不仅没有书房,没有书架,就连书桌也没有,宽敞明亮的房间看不出什么文化的痕迹,只是在饭桌的玻璃板下压着一张印刷版的论语原文。记者好奇地问,“孙老,您都在哪儿写作?手稿都在哪儿呢?怎么一本书都没看到?”孙恩洪笑着坐在了床上,俯下身子,指了指对面的小木柜说,“那里面就是我看的书,我写作就是用外面餐厅里的饭桌呀,至于我的书稿都在床底下、沙发下面‘藏’着呢。”孙恩洪在翻阅书稿时,还找到了各式各样的荣誉证书,在细心看着一页页珍贵手稿的同时,他开始讲述自己的故事。
孙恩洪的部分手稿和已出版书籍铺满了一床。图片来源:辽宁文明网
1.灰色童谣刺痛老人心 义务写百首儿歌送给孩子
辽阳其实是孙恩洪的第二故乡。
1993年他在沈阳市辽中县退休后,便开始在当地村、镇、县多个学校任校外辅导员,一直坚持了11年之久。这期间,他经常在县里演讲、到各村做巡回报告。1997年香港回归期间,他在镇里万人庆祝大会上演讲《香港回归、大振国威》,1999年澳门回归后,他多方收集资料编写出演讲稿《四百年的企盼》,下基层到各村讲演,传播爱国思想,提振人们的士气。从那时起,爱国成了他最深层次的文化基因。
2004年,孙恩洪迁居到辽阳白塔区供销社区与女儿团聚,也开始了他接下来11年传播文化的耕耘之路。到辽阳后的第三天,他便到辽阳市关工委请求“工作”,成为了白塔区南林子小学的校外辅导员。孙恩洪说:“我主动步入校园,就是想时刻跟上孩子们生活的脉搏,在退休后继续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发挥余热。”
孙恩洪对记者讲述自己的教学经历。图片来源:辽宁文明网
一次,在校园操场上,孙恩洪为一群小学生“我爱你,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的声音驻足,还有孩子唱出了更为不雅的灰色童谣。这被污染的童谣深深刺痛了老人的心,当天晚上他辗转难眠:“如果任由这种污染孩子纯真心灵的歌谣散播,我这个以育德为己任的校外辅导员还有何颜面?”于是,他不顾疲劳,连夜编写出了325字的《小公民道德歌》:“小朋友,手拉手,天天向上大步走。为明天,去追求,勇当标兵大志有。参天树,大高楼,根基坚定立千秋……”第二天,他带着歌谣来到南林子小学,校长看到后如获至宝,马上在学生中组织传咏。看到孩子们喜欢自己创作的儿歌,孙恩洪好像找到了使劲儿的方向,创作热情也更高了。
他又相继编写了《智育歌》、《德育歌》、《体育歌》、《美育歌》、《小学生守则歌》、《八荣八耻歌》等近百首儿歌。这些儿歌都以传播文明礼仪为内容,健康向上,琅琅上口,好记易懂。
2.“爷爷班主任”办出示范班 让德行教育扎根校园
孙恩洪非常关心孩子们的心里究竟在想什么。有一次,一个六年级的小女孩若有心事地凑到孙恩洪身边,开口就说,“孙爷爷,我能跟你零距离接触吗?”原来,这个小女孩养了一条心爱的小狗,小女孩妈妈怕影响孩子学业,悄悄把狗卖了。她为此半年没和妈妈说话,学习成绩也下降了很多。孙恩洪了解情况后开始与小女孩沟通,引导她正确认识妈妈的良好动机,打开了女孩的心结,母女也和睦了。
在邮电新村社区有个中学生,妈妈去世了,爸爸在外打工。他迷上了网吧,常偷家里的钱泡网吧,家里没钱可偷了,就偷家里的东西去卖。爸爸管不住他,干脆把家里值钱的物品送到社区保管。孙恩洪知道后,专门找到这个中学生,跟他聊天,领他去看爸爸打工的辛苦。看到瘦弱的爸爸在冷风里吃力地扛木头,中午只吃一碗泡面,这名中学生流下了悔恨的泪水。后来,孙恩洪把这个故事编成了小品《归队》,在学校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渐渐地,因为对未成年人工作有办法、有能力,还有用之不尽的创作热情和灵感,孙恩洪成了当地闻名的“爷爷班主任”。后来,白塔区的白塔小学、卫国小学、东文化小学纷纷请他做校外辅导员,孙恩洪干脆提出了做“编外义务副班主任”、办“德育示范班”的建议。他为“德育示范班”编写《班歌》,制定“孝悌、诚信、亲仁、笃学”的班训,以自己编著的《诠释<三字经><弟子规>》一书为教材,德育示范班很快办出了影响力和知名度。
孙恩洪常年坚持在家里的餐桌上伏案写作。图片来源:辽宁文明网
孙恩洪发现一些留守儿童没有机会得到更多的课外辅导,他想,“我是教语文的,别的不行,但写作是我的爱好和特长。”于是,在校方的支持下,他开设了义务写作辅导班,小学四年级以上的子女都可以免费参加。2005年6月,在南林子小学的教室里,笑声、掌声不断,30多名来自各校的留守学生欣然听课。当第一堂课结束后,孩子们丝毫没有走的意思,他们围着孙爷爷问长问短。一名四年级女孩是从黑龙江转学过来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没空关心孩子的学业,家庭条件也十分困难。听了课后,她兴奋地说:“感谢孙爷爷,我绝不会辜负爷爷的期望,一定要好好学习,作出成绩给爷爷看!”孙恩洪回忆说,那时他想,“只要孩子们愿意听自己的课,我就会一直讲下去。”
3.开办社区业余孔子学校
22年笔耕不辍60余万字传播文化
孙恩洪有着高度的文化自觉,也十分注重实践。退休后的22年来,他对青少年德育教育、家庭教育、教师礼仪和行为规范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深深感受到传统文化对于育人的重要作用。于是他默默地开始了一段“知而后行,行而后知”的出书育人道路。他系统地、全面地阅读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编写了适合青少年课外阅读的《诠释<三字经><弟子规>》,适合德育课学习的《弘扬传统美德 铸就文明人生》,适合社区科普大学选读的《传统道德读本》。孙恩洪说:“传统文化古为今用,有利于和谐文明社会建设,更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
孙恩洪将大量精力放在了学习和传播国学经典上,就连有亲友来访,也干脆带他们去接受文化“洗礼”。有一次,一位外地朋友来看望孙恩洪,他们来到了文圣区东大街的文庙广场,广场上有一座约十米长的“论语书简”格外醒目,但因为“书简”是用古老的篆字原文雕刻,朋友说:“我根本看不懂!”孙恩洪想,“论语书简”不能成为一本老百姓看不懂的“天书”,他干脆将这些篆字的白话文和注释印在纸上,在文庙广场义务发放和讲解。
孙恩洪在供销社区的业余孔子学校授课。图片来源:辽宁文明网
为了让更多人受到传统文化的滋养,孙恩洪开始积极主张创立社区里的业余孔子学校。他从自己博览的古代典籍中取其精华,结合自己思考编写了一本《圣贤语录》,力求能够做到古为今用。2008年7月15日,孙恩洪的设想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终于实现了,“供销社区业余孔子学校”正式挂牌成立,来这里上课的都是社区里的普通居民。随着上课人数的增多和社区居民时间的不确定性等特点,孙恩洪又增加了“社区大课堂式”、“庭院授课式”、“家庭聊天式”、“楼道座谈式”、“随时谈心式”等各种学习方式。7年以来,社区孔子学校已经成为了白塔区的文化品牌,全区成立了61所“孔子学校”,几乎覆盖了所有社区。孙恩洪担任社区孔子学校的总校长,在其中50多所学校授课,成了辽阳市远近闻名、德高望重的传统文化传播者。
22年来,尤其是在辽阳的11年来,孙恩洪老人甘做一头不知疲倦的“牛”,在文化育人的道路上笔耕不辍,撰文无数,且从未要求过一分稿酬。在白塔区关工委、老科协、妇联等部门的支持下,他将自己半个世纪的育人经验进行总结,编写出版了三万五千余字的《白塔区家长学校教材》一书,在新创办的“家长学校”中直接用于实践教学。他还写了《教师规》和《壮年礼仪》两本书稿,这两本小薄册子全是以“三字经”形式写成,一共1848字,体现了他对于中华传统道德规范与现代文明工作生活的有机融合的全方位思考。他还希望有朝一日能将其出版,免费向社会发放。据孙恩洪粗略统计,多年来他撰写论文、传统文化书稿达60余万字,开展各种报告千余场,为活跃社区文化生活倾注汗水与深情。
这些年,孙恩洪获得的各种荣誉。图片来源:辽宁文明网
早些年的时候,曾有人说孙恩洪这种“奉献”是傻子,他却以“傻子精神”明志,还做了一首《傻的衷诉》诗,诗中这样写道:“认准的目标,义无反顾,踏实的脚印,铺成人生的路。有人说我傻,脑袋是死葫芦,我宁愿舍弃一切,只要留住做人纯洁的风骨。为了灿烂的春天,愿把心血凝成点滴的甘露;为了壮丽的山河,宁肯筋骨缩成一缕闪亮的光束!”
说起梦想,孙恩洪说:“教书育人是我终身追求的梦想!我现在工作的主题是弘扬传统道德,铸就文明人生!为此,我殚精竭虑,办好孔子学校。我退而不休,育人不止,我宁肯舍弃一切,只要留住做人的风骨!”
(本网根据《中国好人榜——孙恩洪》、《好教师孙恩洪22年退而不休关爱下一代 笔耕60余万字做文明信仰的实践者》等稿件综合,感谢辽宁文明网提供素材)
编辑点评
孙恩洪是一名普通的退休教师,但是他有一颗“躬耕莫辍”的诚心,有一颗甘心情愿为别人做实事、做好事的善心,有一颗敬业奉献的真心。基于教师的天职,他在教书育人的事业中坚持奉献;缘于爱国的情怀,他不懈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在孙恩洪的人生信条中,勤学没有终点,奉献没有止境。他的心灵深处凝聚着热爱祖国之志,迸发着热爱文化之情,燃烧着热爱教育之火,他把文明当作信仰,在教书育人的职业领域内延续着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