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衣食住行医等各个领域,我们都已经进入了自保式害人中——

发布时间:2016-07-21 16:09 | 来源:齐鲁晚报 2015年10月25日 | 查看:1116次

“互害心理”衍生出可怕的“互害社会”

据中国青年网2015年10月18日报道,在10月16日召开的首都国际癌症论坛上,中国抗癌协会秘书长王瑛说,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337万,死亡约211万。“癌症已成为我国死亡第一大原因,死亡人数占全球癌症死亡人数四分之一。” 癌症的原因是复杂的,与遗传、与体质、与饮食皆有关。但是有一点是不能回避的,癌症的高发其实和环境的恶化也是有关系的。有报道说,使用剧毒农药种植养殖的现象已经十分普遍,这其实也是导致癌症多发的原因之一。
  互害模式下

没有人会成为赢家
  国庆长假期间,青岛天价大虾刚闹得沸沸扬扬,这边,媒体又报道出,江苏苏州等多地校园被爆有“毒跑道”,学生上学后集中出现了流鼻血、头晕、起红疹等症状。记者随后进行了深入调查,不用多说,又是一堆的乱象丛生,最让人后怕的是,一些跑道中使用的有毒塑化剂,甚至将导致长期接触的男孩儿以后失去生育功能!
  而这,不过是冰山一角。这不,仅仅是几天工夫,首都国际癌症论坛上,我们就看到了更惊人的数据,每年,我们竟然有那么多的新发癌症病例!而我们所吃的、所生活的环境都是诱因!难怪,网上有一篇文章《中国已经进入互害模式》,被很多人转发。文章说,在衣食住行医等各个领域,我们都已经进入了自保式害人中,也终将害到自己。
  比如,农民种菜,喷洒农药,自己不吃,卖给别人,他说,菜有毒,我吃肉;养殖工人说,肉里有瘦肉精,有激素,我不吃,卖给别人,我吃菜;比如奶粉里有三聚氰胺,餐馆里呢,用的是地沟油,表面上看,他们自己都不吃。那么,有毒的食品谁吃掉了呢?医生、工人、服装生产者……甚至还有他们自己。 
  再来看看我们穿的衣服。服装生产者在服装里添加了甲醛、致癌芳香胺染料等等,这些劣质的衣服虽然只是穿在身上,不是吃进口里,也一样会刺激皮肤,致病致癌。那么,有害的衣服又是穿在谁的身上?再比如,开发商开发的豆腐渣工程,房子塌了,桥倒了,路坏了,那些豆腐渣工程谁在用呢?农民、工人、医生、食品加工者……都有可能。
  至于医生,他们清清楚楚地知道,过度输液会降低人体免疫力,损伤肝肾等器官,导致人体菌群失调,使用抗生素增加患癌风险,等等,他们自己很少输液,也不过度检查,只把这些开给病人。那么,谁又在被医生“摆布”?农民、工人、食品加工者、开发商……都有可能。 
  于是,一个互害生态链就这样形成了,每个人,无论你从事什么行业、地位高低、年龄大小,都不可避免地生活在这个生态链里,无法逃脱。而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公安部曾经披露过十大肉制品犯罪典型案件,央视《焦点访谈》栏目也多次曝光,农民在心知肚明下,使用剧毒农药种生姜,并且声称“自己吃的,另外种一沟”。可他们挣的那一点蝇头小利,恐怕还不够医药费吧?
  可悲的是,每个人还自以为聪明,觉得自己占了别人的便宜,比别人高明,而这,恰恰就是处于互害社会生态链中个人的典型心理。

不随大流

摆脱互害心理
  那么,我们是怎么一步步形成“互害心理”的呢?仅仅是利欲熏心吗?我们不妨来听听专家的解读。在青岛天价大虾新闻事件发酵后,资深媒体人肖余恨先生写了一篇精彩的评论,他说,为什么会发生宰客现象?一是掠夺性心理,二是报复性心理,三是侥幸心理,四是蛮霸心理,等等。
  所谓掠夺性,就是挣一笔是一笔,也不指望游客再回头了。报复性是指,我在别的地方,也会被宰,在别的消费方面,也没有保障,不过是依样回报罢了。侥幸是说,出事的概率毕竟不大,相比较收益,可以忽略不计。蛮霸就更好理解了,这是我的地盘,我说了算。就是发生冲突,我是当地的,有各种资源可以调动,你一个外地人,又能奈我何?如此形成一种互害心理。
  除去以上原因,著名心理咨询师王小雷还提到另外一个相当普遍的心理原因,就是从众心理,用通俗的话说,就是“随大流”。看见别人不法谋利,明知道不对,自己便也跃跃欲试。一个人这样想,两个人这样想,一大群人都跟着这样想,这样做,麻烦就来了。
  就在青岛天价大虾遭到一片声讨之后,南京的徐女士在超市买回的虾仁,解冻后,竟然变成了一摊“虾仁汤”,一时,又成了舆论热议的话题。我们何时不再互害?明知道是错的,却一而再再而三去犯错,甚至犯罪,这就不仅仅是监管的疏漏,更是一种大众心理的病态!
  最近有一部热映的电影《夏洛特烦恼》,差不多能概括这样一种病态的心理,正如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不择手段地挣钱,牺牲幸福,牺牲健康,牺牲人性,最后沦为可悲的挣钱工具。如果不能换一种思维,换一种健康的心理,哪怕像电影里主人公一样不可思议地换一种人生,也依然是没完没了的烦恼。
  现实生活中,我们不是很快就看到,青岛天价大虾的老板最终的结果了吗?店铺倒闭,被处9万块钱罚金,以及更可悲的名誉扫地,人人喊打。这样的人,就算曾经赚了再多的钱,又有什么意义呢?可想而知,那些昧着良心制造“毒跑道”的商家厂家,他们最终也未必能逃脱掉互害生态链下的惩罚。
  心理学家杨凤池教授在《幸福“心”帮助》一书中,这样提醒我们,“幸福取决于——你怎么对你自己,怎么对你周围的人,怎么对待生活。”不摆脱互害心理,幸福以及蓝天白云、健康踏实的美好生活,永远在别处。

自强不息

才有可能构建美好的社会
  凤凰视频曾经做过一期《互害社会,如何解毒》的节目,掀起了一股全民热议风,在一轮轮激烈的讨论过后,特邀法律媒体社会各阶层专家进行了颇有建设意义的解答。在这里,我略举一二。观点之一,“社会的任何罪恶我都有责任。”观点之二,“友善是互害社会的解药”,其中,“自强不息”在我看来,是最好的答案。很多恶性事件,一经媒体曝光,我们习惯性的思维,就是“监管部门哪去了?”“政府干什么去了?”“法律干什么去了?”而往往看不到,我们每个人所应尽的责任。其实,任何社会的改变,或者说真正美好的生活,归根结底,还是要靠我们自己去努力。
  还记得天堂和地狱的故事吗?有人问上帝,天堂和地狱的区别。上帝说,“来吧,我让你看看什么是地狱。”他们走进一个房间,只见一群人围着一大锅肉汤,却一个个瘦骨嶙峋,一脸饿相。他们每一个人都有一把比他们的手臂还长的汤勺,却没法把汤送到嘴里,只能饿着肚子,怨声载道。
  “来吧,我再让你看看什么是天堂。”上帝把这个人领到另一个房间,这里的一切和刚才那个房间没什么不同,一锅汤、一群人、一样的长柄汤勺,但大家都身宽体胖,正在快乐地歌唱幸福。
  故事的道理很简单,如果人人只顾自己,那么他人即是地狱;如果你帮助我,我帮助你,很显然,大家都喝上了肉汤,感受到了幸福。地狱和天堂只是一步之差,互害还是互利,全在于我们的选择。
  心理学家相信,人与人是彼此感应的。你敢昧着良心卖天价大虾,他就敢铤而走险生产有毒塑化剂;相反,你若抱持救人而非杀人的心态来做人做事,很多难题都会迎刃而解。我始终相信,尊重他人的生命,就是祝福自己。
  马云的传奇故事,几乎妇孺皆知。很多人最关心的总是,马云为什么能赚到那么多钱?那么,马云自己怎么说呢?马云在浙江乌镇的一次演讲上,这样说过,“什么是钱?钱的背后是信用,信用的背后是交易,交易背后是大家诚信的往来和行为规范。”在马云看来,只有“利他主义”,才能获利。
  这和许多人鼠目寸光的互害心理,是不是恰恰形成鲜明对比呢?互害,最终只能害人害己,而利他,才能携手共赢。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