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为乐喻纯汉(图)

发布时间:2016-08-26 10:43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5-11-05 15:23 | 查看:1046次

“爱心水窖”、希望工程、滇池治理、地震灾区……今年79岁高龄的喻纯汉老人家里有着厚厚一堆社会捐赠收据单,这些单据最早的从2003年开始,金额从100元到1000元不等。

2009年3月4日,在拿到省级劳模慰问金之后,他将其中的1000元捐给滇池治理基金会,这也是该基金会收到的首笔个人捐款。由于腿脚不便,且很少出门,喻纯汉和老伴还为此费了不少周折。“因为不知道捐款地点在哪,只能一路走一路问,坐公交车转了几趟才到达那里。”喻纯汉的老伴李大妈表示,从那以后,几乎每年喻纯汉都要拿出一部分自己省吃俭用攒下来的钱,捐出来用于滇池治理。

打开云南省水利厅的网站,能看到一篇《退休职工喻纯汉第七次向“爱心水窖”捐款》的文章,“2014年2月28日,云天化集团退休职工喻纯汉第7次向“爱心水窖”捐款1000元。至此,喻纯汉老人捐款合计达6000元。好事容易做,难的是一辈子都做好事!”喻纯汉的老伴李大妈说:“许多人都劝他,都那么大把年纪了,钱留着自己买买药什么的,可他不听,非要捐!”

“年轻的时候,因工致残,只能靠双拐勉强挪步,现在蹲不下来,腰也弯不下去,脚也抬不起来了,我们老两口很少出门。”喻纯汉的老伴李大妈说,但是唯独一件事,喻纯汉一定会亲力亲为,就是去捐款。”我也劝他找人代替他去捐,但总拗不过他。”

从喻纯汉家前往省红十字会的路程并不远,但每次出门都非常艰难。因为不放心老伴的身体,只要喻纯汉去省红十字会捐款,李大妈总是伴随左右。除了关心滇池治理外,喻纯汉还热衷于各种公益活动。“每当他从报纸或电视上看到,哪里地震了,哪里发生泥石流了,哪里干旱缺水了,都会想方设法捐款。时间长了,他与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都成‘老熟人’了。”

“没办法,年轻的时候,他捐款都成习惯了,现在去红十字会捐款已经是家常便饭了。”李大妈回忆说,其实早在年轻的时候,喻纯汉就是一个乐于帮助他人且不求回报的人。“年轻时候当兵,那时一个月就只有6块钱的津贴,遇到一个乞丐,把4块钱都给了人家。参加工作的时候,一个月只有30块钱的工资,去个旧出差,把15元的路费全给了一个残疾人,自己走路回到昆明。”

多年来,虽然老两口的生活并不宽裕,但是捐款成为喻纯汉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几十年来,喻纯汉一直过着非常俭朴的生活。鞋子坏了,自己补补就能再穿几年。家里电风扇坏了,修修就又能用一段时间。“这不,我刚在小区里捡到一个衣架,用铁丝穿个孔,连起来还能用。”喻纯汉笑着说。

除了钱和物,喻纯汉老人甚至已经计划好了将自己遗体也捐赠出去。老人将自己随身携带的遗体捐赠联络卡给记者看,联络卡上有老人的姓名,并且注明老人一旦停止呼吸,请第一时间联系卡上的电话,工作人员将会把遗体带走。

“我不会说什么豪言壮语,也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我只是一名普通的退休工人,能做的不多,只想做些对别人有用的事。”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