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公益新闻

一二三”模式让残疾人幸福梦驶进“春天里”(5图)

发布时间:2016-09-15 14:32 | 来源:人民政协报 2016-06-14 12版 | 查看:1251次

——徐州市残疾人就业扶贫工作纪实

  

江苏省残联高小平理事长视察残疾人就业基地

徐州市残联联合团市委开展贫困残疾人帮扶工作

徐州市残疾人企业家协会成立大会

徐州市残疾人三轮车主就业基地开业典礼

新春兴集团安置残疾人集中就业

  四月的苏北大地,草长莺飞,春意正浓。走进位于邳州市高新区的新春兴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只见生产车间里人头攒动,机器轰鸣,一片繁忙景象。宽敞明亮的操作车间里,数百名残疾职工正围坐在操作台边紧张忙碌。各类废旧塑料经过分拣后,被源源不断地送往下一道工序。车间一侧墙上的职工情况表详细地记载着每名残疾职工的姓名、年龄、残疾证书号、家庭住址等基本信息。

  促进社会公平善若天成

  徐州市残疾人就业安置工作首先秉承的是体现党和国家的关怀、社会大家庭温暖,善若天成的理念。以促进社会公平、扶助残疾贫困为宗旨。新春兴公司自2008年1月成立以来,在生产经营中积极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目前共安置残疾职工1154人,是江苏省规模较大的福利企业之一。作为国内较大的从事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处置和综合利用的企业,同时又是政府当前积极倡导的环保企业,2015年新春兴实现利税1.6亿元,成为邳州市纳税大户,为繁荣地方经济、促进困难群体就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据介绍,新春兴公司只是徐州市残疾人就业安置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徐州市委、市政府把残疾人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建设“强富美高”新徐州总体布局,秉持“不让一个残疾人掉队”的理念,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工作举措,完善推进机制,推动全市残疾人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结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和脱贫攻坚新任务,围绕提升残疾人生活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扎实开展残疾人就业扶贫工作。

  在具体行动中,他们探索形成了以“一种理念引领、两个轮子驱动、三方力量推进”为主要内容的“一二三”工作模式,让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过上了幸福而有尊严的生活。

  一种理念引领

  “不让一个残疾人掉队”是徐州残疾人就业扶贫工作的核心理念。通过摸排梳理,徐州市委、市政府将全市残疾人群体分为三类,进行系统谋划、分层推进,确保帮扶工作精准到位、没有遗漏。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残疾人事业已经取得长足进步,残疾人生存状况得到显著改善。但目前全国8500万残疾人中,还有1230万农村残疾人尚未脱贫,260多万城镇残疾人生活十分困难。在徐州市残联理事长李敬峰看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推进残疾人就业扶贫工作必须着眼于残疾人全体,按照“金字塔”模型的要求分类实施,加快构建立体化的帮扶工作体系。

  鼓励“金字塔塔尖”优秀残疾人自主创业。“耳聋者目明,目盲者心灵”。残疾人虽然身体有残障,但在某些方面却可能具有健全人所不具备的突出能力。只要合理开发、科学引导,残疾人同样能够释放出巨大的创造能量。

  残疾人丁召红出生在一个普通工人家庭,未满周岁的时候患上小儿麻痹症。虽然腿部严重残疾,但丁召红却有一双灵巧的手和一颗不服输的心。高中毕业后,她拜师学习缝纫,从一针一线做起。2011年,丁召红利用自己积攒的5000元钱成立服装作坊。良好的信用、过硬的品质,小作坊做出了大名声,生意非常火爆。2014年4月,丁召红又成立了“铜山区红袖有限公司”、“红袖服装定制店”,带领残疾朋友一起创业。“别人给了你一双拐,不能让别人背你走,还要靠自己去走。”丁召红经常用这些话去激励身边的员工。目前红袖有限公司已被认定为残疾人就业基地,安置残疾朋友20余人。

  促进“金字塔塔身”有能力残疾人充分就业是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关键举措。我国目前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只能走劳动福利型发展道路,把劳动就业作为解决残疾人问题的中心环节,通过扩大就业,来增强经济自立能力,改善残疾人生存、发展状况。实践证明,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实现就业,既有利于提高生活水平,又有利于解除家属后顾之忧,促进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

  在新春兴公司,企业为每个人缴纳“五险”,各种待遇福利得到严格保障。残疾职工怀有感恩社会、感恩企业之心,特别珍惜宝贵的机会,工作积极性很高。在互动交流中,一个个原先相对封闭的心灵得以敞开,沟通能力的提高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集体、融入社会。“拥有一份理想的工作,改变不仅是残疾人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水平,更重要的是价值观念和精神风貌。”公司总经理赵冠银对此深有感触。

  对“金字塔塔基”的贫弱残疾人实行政府兜底保障。

  对于那些没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重度残疾人和特殊困难的残疾人,徐州市委、市政府积极贯彻普惠与特惠相结合的原则,对他们进行重点帮扶,提供基本保障,使这一群体能够平等分享发展成果。

  过去一年,徐州市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徐州市残联帮扶救助工作取得丰硕成果。救助残疾人共计8.839万人次,其中低保2.35万人次、护理补贴1.48万人次、特殊困难残疾人救助3.298万人次、低保重残补贴金发放1.71万人次,累计发放资金17209.74万元。农村重度残疾人、一户多残、依老养残等特殊困难及无劳动能力残疾人的生活得到了切实改善和基本保障。此外,农村残疾人参加新农合实现全覆盖,重度残疾人个人缴费全部实行政府买单,农村残疾人参加新农保稳步增长,城镇重度残疾人居民医疗保险政府全部负担,全面小康共建共享的理念得到充分体现。

  两个轮子驱动

  残疾人就业的难点在城市,扶贫的重点在农村。作为江苏省的农业大市,徐州市始终坚持城乡双轮驱动、统筹推进,促进城乡残疾人发展环境持续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

  在城市,突出解决残疾人就业难题。徐州市18万持证残疾人中,有劳动能力和就业需求的近10万人。围绕促进残疾人灵活就业,全市以残疾人就业优先计划为引领,坚持开源与挖潜并举,集中就业、按比例安排就业、开发和购买公益性岗位多管齐下,连续多年超额完成残疾人就业任务,徐州市残联的工作成效得到了中残联和省残联的充分肯定。

  在工作实践中,徐州市残联采取扩大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规模,依托福利企业加强残疾人集中就业基地建设,完善和落实福利企业优惠政策,对福利企业贷款技术改造给予财政贴息,鼓励福利企业兴办各种小型灵活的新型业态,就近就便解决不同就业能力残疾人就业问题,有序帮助农村残疾人转移就业。在新春兴公司,从事塑料分拣工作的残疾职工大多来自附近乡镇。残疾人走出农田走进工厂,离土不离乡,能够很好地兼顾工作和家庭,大大提高了生活幸福感。

  创新工作机制,加大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力度。徐州市残联认真落实按比例安排就业补贴和超比例安排就业奖励政策,对安排残疾人就业达到规定比例的给予补贴,对超比例的进行奖励。把征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作为撬动工作的有效支点,对没有安排或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到规定比例的用人单位,依法征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是徐州市残联的工作心得。徐州市残联、财政、地税等部门紧密配合,加强政策宣传、咨询和业务服务。经过努力,2015年全市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工作实现“七个首次”的重大突破:首次由市政府残工委下达残保金征缴计划,首次将用人单位落实按比例就业工作纳入政府信用体系,首次对用人单位安置残疾人情况、缴纳保障金情况、达比例和超比例奖励情况分别进行公示,首次掌握市政府综合治税办用人单位核心数据,首次建立地税与残联联合约谈催缴工作机制,首次通过政府采购律师事务所代理清欠。通过创新工作机制,全市残保金征收工作逐步实现全覆盖,做到因收尽收;用人单位安置残疾人就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显著提高,获奖励企业140余家,比例达到12.3%,实现新增就业146人。

  积极开发和购买公益性岗位。市人社部门积极开发适合残疾人从业的基层社会管理、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公益性岗位。市残联通过与徐州工程学院等高校和市妇联等机关单位磋商,动员开发适合残疾人就业岗位;通过与电信、移动、联通、电网等企业合作,买断村级营业服务网点,让2000余名残疾人在家门口实现就业。2015年,全市新开发公益性岗位达65个,较上年增加11%。

  鼓励和支持残疾人自主创业。为促进部分具有专长、能力突出的优秀残疾人自主创业,徐州市陆续推出一系列举措:发起设立残疾人创业担保基金,对自主创业残疾人给予最高6000元的一次性创业扶持;推广“爱心店铺”创业模式,云龙、鼓楼、泉山三个主城区由政府购置摊位、租赁店铺,免费提供给有创业愿望的残疾人经营;结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要求,评选“十大杰出残疾人青年企业家”,在全市积极培育和选树残疾人创业先进典型,点燃更多残疾人创业创新的激情。

  据统计,“十二五”时期全市实现残疾人就业9600余人,创业1300余人,其中按比例就业5300余人,集中就业600余人,灵活就业1300余人,庇护性就业800余人,劳动力转移1500余人。广大残疾人弘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积极投身各行业各领域生动实践,爱岗敬业、积极奉献,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农村,重点推进新一轮脱贫攻坚。新年伊始,徐州市召开了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这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召开的第一个专题性会议。会议明确了“十三五”时期全市扶贫开发工作的任务书和路线图,号召全市上下坚决打赢新一轮脱贫攻坚战,确保全市人民共同迈入小康社会。

  在徐州,有76%的残疾人生活在农村。如果说农村贫困人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那么农村残疾人则是短板中最突出的一块。按照新一轮扶贫标准(年收入6000元),徐州农村残疾贫困人口总数达6.1万人,占贫困总人口的48.9%。他们贫困程度普遍较深、扶持难度较大、返贫率高,是贫困农民当中最弱势的群体。

  没有残疾人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面小康;没有残疾人的生活改善,就不可能有全面的民生改善。徐州市委、市政府把残疾人扶贫工作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纳入全市脱贫攻坚奔小康工程,按照标准再提高、重点再聚焦、内涵再丰富、底线再织牢的总体思路,统筹安排、集中突破,开启了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新征程。

  精准识别精准施策

  贫困残疾人家庭的困难各种各样,只有走近残疾人,深入了解每个家庭的特殊需求,拿出具有针对性的举措,才能真正帮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为此,徐州市委、市政府积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扎实推进农村残疾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围绕精准识别,有关部门进村入户、深入摸底,确保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残疾人在新一轮建档立卡时“一个不少、一户不落”。同时建立动态管理机制,重点解决好新发生贫困或因病因残返贫及时纳入问题。

  围绕精准施策,坚持靶向治疗、定向发力,千方百计寻找可靠稳定的增收新办法和致富新路子。对有发展高效农业愿望的,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鼓励合作社、能人大户带动发展设施大棚和规模养殖,先后发放扶贫贷款1464万元,扶持519户农村贫困残疾人从事种植养殖业。对有创业就业愿望的,开展免费技能培训,邀请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村致富带头人授课,全市建立各类稳定的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18个,创建各类创业带就业孵化、见习、实习基地51个,年培训各类职业技能和农村实用技术残疾人5861人次,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持证率和就业率均达到95%以上。

  在完善整体政策设计的同时,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创新扶贫工作机制,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残疾人脱贫致富之路。在沛县,“基地+残疾人+合作社+公司”四位一体模式让农村残疾人自己当上老板。这一模式下,大公司解决贫困残疾人技术培训,合作社解决生产互助,创业扶贫基地解决产品销路,同时以康复扶贫、教育扶贫等措施相配套,让轻度残疾人直接参与生产劳动,让重度残疾人以现金入股,年底参与分红,系统地形成了输血、造血、就业、创业、脱贫、致富良性发展的“健康链”。农民张兴亚下肢重度残疾,沛县残疾人创业基地成立之后,在政府资金扶持、技术支持下,张兴亚主动带领192名残疾人参股,实现了“人均一亩棚、户均过万元”的可喜成绩,辐射带动全县2200多名残疾人从事特种设施蔬菜种植,致富的张兴亚对政府心存感激,主动放弃享受最低生活保障。

  在铜山,残疾人创业基地建设成为促进残疾人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三堡镇龙亭村万丰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徐庄镇来安村广浩食用菌种植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大许镇横山村二亚大蒜产运销农民专业合作社、大许镇板桥村大唐山草莓专业合作社等4家专业社的生产规模、辐射功能、经济效益以及安置残疾人就业的能力达到省定创业基地标准,成功申报后获得了相应资金扶持。在基地从事种植、养殖和农副产品加工的残疾从业人员达146人,帮助90多户残疾人贫困家庭增初步摆脱了贫困。

  三方力量推进

  残疾人要实现就业和脱贫,既需要自身的努力,更需要国家和全社会的共同帮助。促进残疾人就业脱贫,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的作用,加快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格局。

  党委、政府的主动履职和积极作为是实现残疾人就业扶贫目标的重要保障。2014年下半年,一场声势浩大的非法营运机动三轮车整治行动在徐州拉开帷幕。取缔非法营运机动三轮车,有利于规范城市交通秩序,保障营运者人身安全,但也不可避免地造成部分残疾人面临失业和转岗。市政府组织专门力量深入调研,形成了系统解决方案,要求各地积极筹措就业安置岗位,对有就业能力的残疾人车主安排就业,工资按照购置公益岗位最低标准的1.5倍并缴纳“五险”执行;对无就业能力且家庭特别困难的残疾人车主,按最低工资标准实行特殊救助,并按每年500元办理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目前,已完成残疾人车主就业安置609人,实施困难救助886人。细致周到、充满人文关爱的制度安排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近年来,徐州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鼓励扶持残疾人就业创业的意见》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为做好残疾人就业扶贫工作创造良好政策条件。市残工委充分发挥作用,统筹做好组织、协调、服务、管理工作,推动残疾人就业、民生工作连续多年被纳入政府年度惠民实事工程。市残联积极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主动当好参谋助手、桥梁纽带、服务标兵、稳定基石,

  努力建设温馨和谐的“残疾人之家”。人保、民政、工商、税务、财政部门等通力合作,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群团组织积极参与,形成了推动残疾人就业扶贫工作的强大合力。

  只有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坚持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与产业发展相适应,才能为残疾人就业扶贫工作提供不竭动力。徐州市农村电商在全国起步较早、规模较大。借助电商行业的优势,市有关部门组织开展肢体残疾人电子商务培训,对有创业愿望的残疾人给予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推广“互联网+”就业模式,鼓励和引导残疾人勇敢地到网上“冲浪”,通过电商经济实现居家就业和社区就业。作为全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和工程机械之都,徐州依托城市特色产业、优势产业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拓展残疾人创业空间,实现了产业繁荣和残疾人事业进步的相互促进。

  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对帮助残疾人纾难解困、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形成了有力支撑。在徐州,一批富有社会责任感的福利企业积极安置残疾人就业,大量成功人士和普通市民热情投身残疾人慈善事业,他们纷纷投入真情、奉献爱心,不仅为政府分忧、为残疾人解困,也有力地激发了全社会崇德向善、友爱互助的正能量。残疾人宋文蛟于2013年创办了汉唐公益发展中心,免费为残疾人提供电子商务、微信营销、淘宝测评等技能培训,已帮助150余名残疾朋友实现网上创业。去年宋文蛟精心策划的“残疾人电商助飞计划”项目参加了全市公益创投大赛,成功入围并得到了资金扶持。宋文蛟本人被评为“江苏省十佳志愿者”,并荣获“徐州慈善奖”。

  2014年7月,徐州市残联牵头成立了残疾人企业家协会,吸纳91名残疾人企业家为个人会员、各县(市)区残联为单位会员。协会通过组织恳谈会、经验交流会和参观考察活动,为企业家们提供了学习交流和开展合作的平台。协会的组建帮助残疾人企业实现了由单打独斗、各自为战到优势互补、抱团取暖的转变,促进了残疾人企业的沟通交流和互助共进。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站在“十三五”新的起点,徐州残疾人就业扶贫事业正阔步行进在“希望的田野”上,必将展现出更加绚丽多彩的新篇章。

  (张玉合 作者系徐州市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