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争相摘“穷帽” 打破“等靠要”

发布时间:2016-09-30 14:35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6年09月20日04:58 | 查看:714次

本报贵阳9月19日电 (记者郝迎灿)“‘帽子一摘’,钱没了咋办?”2011年,贵州制定全省“减贫摘帽”总体规划,实行贫困县退出倒逼机制,力争在2018年完成50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和省定贫困乡镇全部“摘帽”。

  规划一出,各地哗然,当年只有三个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县份申报“减贫摘帽”。遵义市正安县扶贫办主任张涛说:“究其原因,就是害怕吃亏,担心‘摘了帽子’没钱了。”

  戴着“贫困帽”,“实惠”少不了。以正安县为例,近3年争取到的财政扶贫资金在9000万元左右,远高于同期非重点县的平均水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部分地方对扶贫开发认识发生了偏差,认为戴上‘贫困帽’就冬暖夏凉,依赖性严重,越扶贫越想保贫。”贵州省扶贫办总农艺师周兴表示。

  为了切实解决各地在扶贫工作中“等、靠、要”等惰性思想,贵州在全国率先实行对上不对下的“减贫摘帽”政策。对上不对下是指,贵州的“减贫摘帽”考核标准只在省内使用,不与国家层面挂钩,目的则是保证对重点县的扶贫政策不变、支持力度不减。

  “重点县‘摘帽’标准以贫困发生率下降4.3个百分点为先决条件,同时按6∶4的权重分别考核农民人均纯收入和人均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两项指标。2015年调整为考核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周兴介绍说。

  正安县近年坚持以产业化扶贫为主导,落实“人均一亩茶、户均2亩果,百万优质家禽助增收”的产业化扶贫之路,创新党建扶贫新模式,大力推进“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2013年贫困人口减少2.6万,贫困发生率下降4.3个百分点,于当年底顺利摘下“贫困帽”。

  摘了“贫困帽”,扶持不减少。“扶贫资金不仅没有减少,还增加了,2013年是9000万元,去年则达到1个亿,今年第一批到县资金已有6300多万元。”张涛说。

  根据省扶贫办相关规定,对“摘帽”重点县和贫困乡镇仍然保持原有扶持政策不变,并以其前三年获得常规导向扶贫资金总量为基数,原则上以10%的标准逐年递增,实行“摘帽不摘政策”。此外,周兴表示,“对实现‘摘帽’的重点县,从其‘摘帽’当年起至2018年,每年给予1000万元扶贫项目资金奖励。”

  据统计,“十二五”期间,贵州全省累计实现35个重点县、744个贫困乡镇“减贫摘帽”,省级财政已安排“减贫摘帽”专项资金17.5亿元进行奖励。

  在“十三五”时期,根据今年4月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建立贫困退出机制的意见》,贫困县退出按照贫困发生率为主要指标来确定,即西部地区重点县稳定低于3%。贵州出台相应办法,既保证政策连续性,又确保与国定退出标准保持一致。

  “对执行省定‘减贫摘帽’标准退出的35个贫困县,继续按国定贫困退出标准开展‘减贫摘帽’工作;未实现省定标准‘减贫摘帽’的重点县,继续按照省定标准进行考核,从达到省定‘摘帽’标准的次年开始,按照‘年度贫困发生率每年下降4.3个百分点以上’的标准进行考核,并按国定退出标准和退出计划实行刚性退出。”周兴说。

  据介绍,在正向激励政策下,预计贵州全省50个重点县于2017年全部达到省定“减贫摘帽”标准,2017—2019年分阶段按照国定标准全部退出重点县序列。

  《 人民日报 》( 2016年09月20日 06 版)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