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知成诈骗重灾区”的意外与启示

发布时间:2017-02-22 10:58 | 来源:重庆日报 2016-01-19 11版 | 查看:940次

  丁永勋

  面对掌握大数据实施精细化诈骗的骗子,需要全社会各尽本分、共同努力,构建全方位的防骗网。

  哪些人最容易被网络信息诈骗盯上?全国首个反信息诈骗联盟“天下无贼”发布大数据分析报告,首次对诈骗产业链进行解剖,并对诈骗人群及被骗人群进行了精准画像。报告显示,信息诈骗越来越精准,“高知人群”已成为大额诈骗的重灾区,“智商低才被骗”是一种认知误区。(据《人民日报》)

  大数据,往往能告诉我们不为人知的真相。高知人群成为大额信息诈骗重灾区,看起来有点挑战常识,其实也不难理解。因为高知往往收入相对较高,而且经常接触网络信息,所以才有诈骗者“投其所好”,研究出专门的骗术。信息诈骗,其实就是骗一个概率,大规模群发和精准的诈骗,总会有上当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接到诈骗信息的人数高达4.38亿,相当于每3人中就有1人接到过诈骗信息。

  仔细研究数据,还会发现很多有意思的现象。比如,在受骗者中,40岁以上人士占62%,事业单位职工、无业和离退休人员是高发人群,他们文化水平较高,往往收入也高,有一定积蓄,但对网络信息新事物缺乏了解,容易上当受骗;而另一方面,作案者则呈现年轻化态势,“90后”占犯罪人数的八成以上。当熟练掌握网络信息技术的年轻人,遇到对互联网生态不甚了解的中老年人,骗术就更容易得逞。

  当然,这也不能说高知更容易上当受骗,或者高知被诈骗的社会危害性更大。从诈骗信息发送情况看,这几乎是无差别的轰炸,只不过一些低知识群体接触信息的渠道有限,被诈骗的金额少一些。但对他们来说,这可能是一生积蓄或者救急的保命钱,被骗无疑是雪上加霜,甚至危及社会稳定。

  高知人群成为信息诈骗重灾区,说意外其实也不意外。只能说明信息诈骗更猖獗,手法越来越精准。网络信息诈骗,利用的是互联网技术手段和人性的弱点,得逞的前提是信息不透明、不对等,个人是否会上当,可能跟知识水平和智商关系不大,而跟接触和判断信息的能力有关。

  不过,从这些大数据分析中,也可以找到有针对性防止信息诈骗的对策。比如,个人应该提高信息判断能力,学会识别和分析诈骗信息,不要对天上掉馅饼的事轻易动心,掌握一些防骗求助常识。但面对掌握大数据实施精细化诈骗的骗子,仅有这些还是不够的。这需要全社会各尽本分、共同努力,构建全方位的防骗网。

  首先是公共部门和有条件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机构,要承担保护个人信息的责任,防止个人信息被泄露、转卖;互联网、电信等企业也有责任提高技术水平,对诈骗信息进行有效拦截、制裁,至少不能见利忘义,跟诈骗者里应外合,或者对诈骗信息默许纵容。

  除此之外,大数据技术也可以为防诈骗助力。骗子都懂利用大数据了,监管部门和相关企业不能放着这样的利器不用。通过诈骗信息的标注、提醒等功能,可以发动人人互助,发挥技术和民众的力量,让诈骗信息无处遁形。

  (作者系北京媒体从业者)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