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岳疑云(图)

发布时间:2017-04-14 08:54 | 来源:钱江晚报 2017-04-09 11版 | 查看:760次

宋高宗为什么要杀岳飞?为什么要与金人签订屈辱性的和议?

何忠礼教授从时局与赵构岳飞个性等多方面分析

  本报记者 马黎 通讯员 王平 整理

宋高宗画像

  在何忠礼教授的讲座中,宋高宗为什么要杀害岳飞,与金人签订屈辱的“绍兴和议”,是极为重要的一块。虽然,这个话题被时常提及,但在何忠礼的研究中,有诸多我们不知道的细节,以下为何忠礼的讲座节选,从中,除了能读出岳飞遇害这一事件背后的缘由,还蕴含着那个时代的风云——

  绍兴十一年(1141)七月,岳飞被召回临安,八月九日,南宋著名抗金将领、民族英雄岳飞以谋反罪,被罢去枢密副使(副总参谋长,正二品)一职,十月十三日,与子岳云一起被投入大理寺(最高法院),十二月二十九日(公历1142年1月27日)根据高宗的旨意,被赐死于大理寺,岳云和部将张宪都被斩首。与此同时,宋金双方签订和议,主要内容有三条:一是南宋向金称臣;二是宋、金疆界,东以淮水中流,西以大散关(在陕西宝鸡西南大散岭上)为界,南宋割唐(河南唐河)、邓(河南邓县)两州及商(陕西商县)、秦(甘肃天水)两州之半予金;三是南宋向金岁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史称“绍兴和议”。同时归还宋徽宗灵柩和高宗生母韦氏。从“绍兴和议”的内容来看,这确实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屈辱性和议。

  高宗为什么要与秦桧一起杀害岳飞呢?为什么要与金人签订如此屈辱性的和议?

  关键词:

  文征明的影响

  现在有二种最为流行的说法,一说是因为岳飞坚持抗金,收复中原失地,而高宗却千方百计要与金人媾和。后来金朝大将兀术给秦桧写了一封信,内有“必杀飞,始可和”的条款。

  二说是高宗害怕收复中原,迎回“二圣”以后,就要将皇位让给宋钦宗,自己就当不成皇帝了。所以当岳飞在绍兴十年(1140)间出兵中原,经过激烈战斗,收复大片土地,南宋军队一直打到朱仙镇,距离开封只有几十里路的大好形势下,高宗连下12道金牌,要他立即停止北伐,班师回朝。

  对于第一种说法,根据我的考证,根本不存在这样一封信,高宗也不是三岁小孩,如此轻信金人的话。第二种说法,最早出于明代学者文征明之口,他在嘉靖九年(1533)所写的一首《满江红》词中有这样一段话:“岂不念,中原蹙(蜀);岂不惜,徽、钦辱。但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千古休夸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在杭州岳庙中就有刻着这首词的石碑)

  实际上,文征明的绘画和书法虽好,但对宋史却是外行。要知道南宋是高宗建立的,所有文武大臣都是高宗任命的,他的统治十分牢固,而只做了一年二个月皇帝,软弱无能、毫无建树的钦宗,即使能够回来,有谁会拥立他做皇帝呢?他即使能被放回来,无非是被软禁起来,“坐享厚禄,形同系囚”而已。那么文征明为什么有这样一种说法呢,原来他是从发生在明朝的“夺门之变”(1457)中猜测而来(简述历史背景——在明朝的长城以北,有一支蒙古瓦剌部的军队,经常南侵。明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再次南下,明英宗带兵抵抗,行军到土木堡被瓦剌军队俘虏,弟弟郕王在兵部侍郎于谦等人的拥立下,登上了皇位,史称景泰帝。后来英宗被瓦剌放回来,景泰帝将他囚禁在南宫。8年后,景泰帝病重,部分宦官和大臣便发动政变,拥立明英宗复辟,史称“夺门之变”)。

  这件发生在明朝的政变,被文征明想当然地用到了情况完全不一样的南宋,以为钦宗如果回来,会夺他的皇位,这就错了。文征明的这首词,在后世造成了极大影响。

  关键词:

  恐金、财政困难、失败的高概率

  宋高宗为什么要与金人签订屈辱的“绍兴和议”?

  我认为原因有三个:一是宋高宗的恐金病在作怪。(当时金兵的力量确实很强,时人描写金军是:“人如虎、马如龙,上山如猿,入水如獭”),对于一个父兄被俘、目睹金兵强大的年轻人来说,恐怕还是比较正常;二是南宋在经济上已很难支撑继续对金人的战争。宋金战争经历了十余年之久,南宋已打得筋疲力尽,军费支出巨大,财政发生绝大困难,由于加强对农民的剥削,造成民变不断,如果再打下去,南宋很有可能会崩溃;三是岳家军虽然打到了开封附近,但要渡过黄河,在河北大平原与金军展开决战,失败比胜利的概率要高得多。由于岳家军战线长,后勤保障很困难,骑兵力量又不强,而此时的金军只是退缩,没有被歼灭,它完全可能采取诱敌深入,分兵包围的策略,使南宋军队失去援助,然后将其围歼。从历史上看,北宋二次进攻辽朝的失败,可以说是前车之鉴:一次是在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五月,北宋军队灭掉北汉,从太原乘胜向东进攻辽朝,企图收复燕云十六州,起初一路很顺利。七月,宋军在高梁河(北京西直门外),遭到辽军伏击,被打得大败,伤亡惨重;一次是在雍熙三年(986),北宋分四路伐辽,开始也很顺利。五月,在岐沟关(河北涿州附近)遭辽军伏击,宋军大败,损失惨重。太宗当时在军中竟找不到自己的军队,仓皇坐牛车逃回,屁股中箭,十年后箭疮发作去世。以上二次伐辽失败的原因几乎都相同:一是军队缺粮,无法继续战斗,二是辽军采取透敌深入,然后两翼包抄的策略将宋军围歼。既然当年北宋军力尚很强时还打不过辽朝,现在岳家军要中原拊,甚至收复燕云,基本上也是不可能的。

  岳珂在他所写的《金佗稡编》中为了夸大他祖父的战功,说什么如果不是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将他召回,则可直捣燕京,无非是为了夸大他祖父的战功,可是后人就信以为真。

  关键词:

  收兵权、议和、岳飞的刚正不阿

  宋高宗杀岳飞的原因,不是因为金兀术提出要杀岳飞而杀岳飞,也不是怕岳飞要“迎回二圣”,威胁他的皇位而杀岳飞,而是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为了收兵权和与金议和的需要。在宋代,最高统治者将“抑制武人”作为基本国策。可是十几年的宋金战争,武人势力确实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使高宗和一般文臣感到害怕,如果将战争继续打下去,害怕出现尾大不掉的情况,在宋金双方军事力量取得某种平衡以后,就要收夺诸大将的兵权。但如果要收兵权,就必须与金人议和,否则谁来领导军队与金人作战呢?可是议和又遭到岳飞、韩世忠等大将的反对(特别是岳飞),所以为了收兵权,为了与金人议和,高宗就要向岳飞开刀。二是岳飞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屡屡得罪高宗,又不善于保护自己,所以遭到高宗的忌恨。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如绍兴七年,南宋罢去了淮西军将领刘光世的兵权,他所率领的五万余淮西军,原来高宗答应划归岳飞领导,可是后来高宗变了卦,军队被朝廷收回了,岳飞对此非常不高兴,就赌气擅自离开鄂西前线,上庐山为他母亲守孝去了。由于朝廷对淮西军处置不当,使淮西军发生了兵变,四万多淮西军士兵叛逃到了金朝方面,南宋淮西的门户完全被打开,形势对南宋非常危急。高宗急命岳飞下山回到军队中去防御金人的进攻,可是岳飞拒绝下山,后来高宗又派人上庐山做他的思想工作,经过软硬兼施的劝导,6天后才下山,高宗对岳飞的印象当然不会好。再一件事是一次岳飞上朝时向高宗提出“立储”的建议,违背了宋代武人不能干预政治的祖宗家法,也引起高宗的很大不满。

  此外,岳飞是一条河北汉子,性格刚强,不善于保护自己,除韩世忠外,与张俊等人的关系都不好,与宰相秦桧的关系更不好,所以一旦有事,落井下石的人不少,替他说话的人却很少。三是岳飞资历浅,与高宗关系不深,个人作风正派,高宗对他的猜忌更大。另外,我还有一种推测,恐怕与还与金人的挑拨有关,当时就有人传出一个消息,说岳飞暗地里派人与钦宗的儿子相交通,要迎立他为皇帝,以北伐中原。这对高宗来说,当然更是愤怒,不过这是猜测而已。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