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患癌症仍牵挂老人 外来媳妇的孝心事业(图)

发布时间:2017-05-01 20:56 | 来源:安庆新闻中心 2016-10-31 | 查看:922次

  余焰霜 记者柯慧敏

  “爹爹、奶奶,昨晚睡得可好啊?”这几天气温下降了不少,担心养老院里有些老人的旧疾复发,院长张玉红每天早上一起床,第一件事情就是查房,仔细地询问一下老人们的身体情况。


  张玉红和养老院里的曾奶奶旅游时合影。

  今年53岁的张玉红是南京人,有过在国外工作生活的经历,十三年前,在生意蒸蒸日上的时候,她停办了在南京市闹市区经营的一家酒店,只身一人来到丈夫的家乡望江县城,接管了一家养老院,照顾起孤寡老人。而一提起张玉红,养老院的老人个个都竖起大拇指。

  放弃红火的生意到县城办养老院

  张玉红兴办养老院的初衷,似乎是偶然,也似乎是命中注定的。

  据张玉红回忆,早些年她在国外的时候,发现当地的养老院办得很红火,回国后想要从事养老事业的念头一直在脑海里翻腾。

  “直到十三年前,我老公家乡——望江县的民政局负责人来南京招商,期间说起县里新建了一个养老院,却无人经营的事。我当时就觉得这是个好机会,当场表态要接管养老院,可是家人都不同意,丈夫甚至要和我闹离婚。”张玉红说。

  倔强的张玉红认定了就不回头。不顾家人的反对,她将经营得红红火火的酒店关了,只身来到望江,以租赁经营的方式接管了县养老院。“刚开始的时候真的很难,院里一个老人都没有。怎么办呢?最后没办法,只得接纳三位老人免费入住。”说起当时的窘境,张玉红至今记忆犹新。

  服侍老人可不是个轻松的活儿。一开始,由于人生地不熟,也没有足够的经验,有的老人天天与张玉红较劲,吵着要吃她亲手做的饭菜;有的老人因为患绝症,吃不下东西,张玉红便买来老鳖炖汤亲自喂。时间久了,老人们慢慢喜欢上了这个外地媳妇。为了让老人们吃好喝好,她还特地为老人们提供点餐服务。

  后来老人们回家过年自觉地给她做宣传,吸引了许多老人入住。如今养老院里有30位老人,最小的年纪76岁,最大的已经96岁。

  外来媳妇以养老院为家

  张玉红对待每位老人就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每位老人的喜怒哀乐她都放在心上,每位老人身体的细微变化她都时刻关注着。她坚持为老人们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定期请医护人员为老人们检查身体状况,还在无儿无女无亲属的孤寡老人临终之时尽孝。

  一些失能失智的老人,稍不注意就会情绪激动,养老院服务人员在日常服务工作中被老人谩骂甚至挨打是很常见的。“有的老人来的第一天就把大小便搞得满床都是,可是我们别无选择,只有尽心尽力为老人服务。”张玉红说,“既然选择这一行,就要坚持。每个人都会老,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

  为了使入住养老院的老人们生活得更舒心,张玉红将老人们住的房间辟出单人间和双人间,为每个房间配备了独立的卫生间和洗浴间,楼梯、过道都装上助老手柄。

  十三年来,张玉红没有在家度过一个节日,她甚至还动员自己在南京市工作的丈夫、儿子也来养老院,陪伴孤寡老人过年、过节。

  今年96岁的曾奶奶是位独居老人,她的老伴在孩子两岁的时候就去世了,曾奶奶独自将孩子抚养长大。为了减轻孩子的负担,年迈的她主动要求住进养老院。“我在这里五年了,穿衣吃饭都有人照顾着,生个小病还有医生到床边来诊治,过生日有蛋糕和长寿面,每年还能免费到各个地方玩。”老人告诉记者,像合肥逍遥津、太湖文博园、江西九江庐山等地的旅游景点,都留下了她的足迹,“这里就是我的家,我哪儿也不去。”在老人们的眼里,张玉红不仅是院长,更是自己的亲人。

  不计成本身患癌症也要坚持下去

  十三年间,为了办养老院,张玉红也吃了不少苦,受到不少冷嘲热讽。她到处筹集资金,投入已过百万,始终没有盈利。为了贴补养老院,她在养老院旁边开了一家小餐馆,“可是挣的钱远不够填养老院的‘窟窿’。”

  在接受记者采访的过程中,张玉红还在不停地忙着,看看水热了没有、老人起来活动了没有……原来张玉红的养老院除了她自己外,只有五六个帮手。

  “开始的时候有十几名员工,可是不到三个月,领了工资后,6个人就跑得没影了。”张玉红说,由于无法给出有竞争力的工资,工作辛苦,护工流动性大,特别是逢年过节基本就找不到人手。无奈之下,张玉红只能打起身边亲戚的主意,动员亲戚朋友来帮忙。

  两年前,张玉红被查出患上乳腺癌,先后做了两次手术,可放心不下园内的老人们,她经常挂着吊瓶、穿着病号服,趁医生轮休时忍着病痛,瞒着丈夫和孩子偷偷跑出医院回去看看。

  今年夏天,皖江流域遭遇特大洪涝灾害。灾情发生之后,张玉红争取丈夫的支持,拿出准备给儿子结婚办喜事的钱,倾一己之力,慷慨捐资赠物,总价值达18万余元。

  经常有人问张玉红:“就你这么干法,能挣钱不?”张玉红说:“我从来没指望办养老院赚钱,想赚钱就不会开养老院了。”“那你图什么?”张玉红说:“图每一个在我这儿的老人吃好喝好心情好,平静地走完人生最后一段,我只求问心无愧。撑不下去的时候我也想过放弃,但看到30多个朝夕相处的老人,就舍不得走了。只要我身体条件允许,我就会继续做好我的养老事业。”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