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执手走过24年 丈夫不离不弃照顾患病妻子(2图)

发布时间:2017-05-06 22:13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6-11-03 13:23:00 | 查看:1286次

  22年前,妻子患上风湿性心脏病,从此不能再做重体力活;4年前,妻子中风瘫痪,失去生活自理能力。作为丈夫,杨中务一直不离不弃地照顾着,陪伴着。

  早上9:30,杨中务买好菜,回到家。周玉梅坐在空荡荡的走廊尽头,看到丈夫走过来,开心地呵呵笑。自从中风后,她无法用语言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每次看到丈夫,她会用笑来表达自己的好心情。

  

  杨中务照顾妻子

  泸州市纳溪区安富街道丙灵路社区12号,杨中务和妻子周玉梅就住在这里。30 多平方米的房子,虽然破旧,但记录着两人执手走过的24年,也见证了杨中务对患病妻子的真情陪伴。

  贫贱夫妻也有幸福

  他们的家,原来是丝厂的宿舍;如今,这片地被纳入棚改,周围的邻居们都搬走了,三四幢楼里,只剩下杨中务两口子。

  有人说,贫贱夫妻百事哀,可杨中务和周玉梅却在清贫的生活中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上世纪 80 年代,年仅 17 岁的杨中务顶替父亲的工作,进入凉山州雷波县林业局,成为一名伐木工人。在同事的撮合下,认识了当时在金娟公司上班的周玉梅,爱情的种子在两人一封封的鸿雁传书中生根发芽。1992 年,两人走进婚姻殿堂,不久,儿子降临,一家人过着幸福甜蜜的生活。

  

  杨中务照顾妻子

  就在两人结婚两年后,周玉梅被检查出患有严重风湿性心脏病,并由此丧失了体力劳动能力。为了方便照顾妻子,杨中务从凉山调回泸州,到泸州一家玻璃厂上班。

  治疗了几个月,周玉梅身体好转,可以在厂里做一些轻巧的活。但杨中务怕妻子累着,承包了家里的一切重活。

  2000 年,夫妇两人双双下岗。年仅 32 岁的杨中务原本可以去外面闯一闯,但为了照顾妻儿,他留了下来,在家附近打零工维持生计。

  尽管妻子不能劳累,家里经济紧张,但杨中务觉得,日子是可以熬出来的,有妻子相伴的日子是安心的。可是,杨中务没想到,更大的考验还在后面。

  患难才见真情

  2012 年,周玉梅风湿性心脏病病发引起中风,一头栽倒在地不省人事。经医院抢救,周玉梅右侧瘫痪,不会说话,智力水平很低。

  出院后,为了让周玉梅恢复得更好,杨中务天天带着妻子去针灸,持续了大半年。从家到街上,要经过一条长长的斜坡,每天杨中务都会背着妻子走过那段路“,那段时间她胖,有一百三四十斤,我只有一百一十多斤,是个体力活”。

  周玉梅瘫痪后,大概一年多的时间,每顿饭都是杨中务一口一口地喂。

  周玉梅稍好些,杨中务想重新教妻子说话。像教孩子一样,从数数开始,每天一有机会,他就会教妻子说1、2、3。妻子的智力慢慢恢复,她能从 1 数到 100,能断断续续地说两三个字。妻子的每一个进步都让杨中务欣喜不已“,她明白我对她好,就够了”。

  2013 年,为了摘除妻子风湿性心脏病这颗“定时炸弹”,杨中务不顾家人和朋友的反对,带着妻子到泸州医学院(现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做心脏病手术。在做手术的9个小时里,杨中务很着急、担心。当晚,当妻子醒来时,杨中务高兴地挨个通知亲戚朋友。

  在杨中务的精心照料下,周玉梅不仅能简单说几个字,还能坐起来,甚至拄着拐杖走几步。天气好的时候,杨中务会骑上平时用来跑两轮的摩托,带着妻子到纳溪城里逛逛“,她一个人在家,又说不清楚话,带她到外面看看,她心里会高兴点”。

  周玉梅瘫痪后,杨中务跑起了摩的,但生意并不好,一天能挣三五十块已经很好了。每天,杨中务跑摩的的时间不敢太多,因为白天妻子一个人在家,他不放心,中午要赶回家做饭。在外每隔一个多小时,他都要给妻子打电话。天色稍晚,杨中务不敢再跑,怕出意外“,我一旦出了什么事,她就没办法过了”。

  还有10多天,杨中务要搬家了,搬到廉租房里。这段时间,他四处找其他搬家户留下的旧东西,“前些天我去拆了一些木地板,想安在新房子里,如果她摔了也没那么疼。”

  每次说起妻子,杨中务流露出满满的爱意。“那天我问她,现在我照顾你,今后我动不了了怎么办。她连说带比地对我说,今后她照顾我。听到这样的话,心里很暖。”(肖光荣 记者 周菁 实习生 郭兰双 摄影报道)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