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教师守孤岛28年 教室在仓库出行靠船

发布时间:2017-05-30 20:38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6-11-02 15:52:40 | 查看:1557次

  儋州市南丰镇教师符木里坚守“孤岛”教学点28年 

  “只要有一个孩子在,我就留下来” 

  松涛水库南岸有一处半岛,三面环水,背靠一条没有路的大山,村民出行只能靠渔船穿越水库,从地理环境上讲,这是一座孤岛。

  半岛地属儋州市南丰镇,岛上有一个教学点,符木里是教学点的唯一老师,才49岁就鬓角发白的他在这里已待了整整28年。

  28年前,高中毕业风华正茂的他望着孩子们那一双双渴盼上学的眼神,满口答应了村支书的请求留下教书;28年里,他坚守在志文教学点,将一批又一批孩子送出村。

  尽管学生越来越少,尽管家已搬到孤岛对岸热闹处,他依旧坚守在这里,他说,只要有一个孩子上学,都要坚持下去。

  去留之间,他毅然留下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因修建松涛水库,由蓄洪区迁往南岸的村民组建了志文村。水库蓄水后,渔船成了家家户户出行的唯一交通工具。

  因为交通不便,志文村孩子们的读书就成了老大难问题。在符木里之前,志文小学的教师走了又来,来了又走,待在这里的最长记录是两年。“如果送孩子到对岸的镇中心学校去读书,往往是一两个月才能回家一次。”

  符木里是志文村人。1988年,他高中毕业,正值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伊始,琼岛大地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机遇,符木里也盘算着到外面闯一闯。临行前,他在村里待了一段时间,当他走进志文小学的教室,却发现这里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教师荒:唯一的老师又走了,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实在派不出愿意到此任教的老师,三十多个孩子正等着老师给他们上课。

  在教室门前,村支书对符木里说:“小符啊,你是本村人,又有文化,孩子们出门上学不容易,你就留在这里当一名代课老师吧。”看着课桌前一张张稚嫩的小脸,符木里准备到外面闯一闯的腿再也迈不开了,他留了下来,以代课老师的身份走上了讲台。

  这一留,他就待了28年 

  符木里依然记得当时志文小学办学的困难,教室设在一间破旧的仓库里,土坯茅草房,墙上经常爬满不知名的虫子。仅仅在上了一个月课后,一场狂风暴雨就将教室吹塌了大半。

  望着只剩下半间的教室,符木里后悔了,后悔为什么要答应留下。他盘算着一定要和村支书说说,能不能另找人代课。

  第二天,符木里召集孩子们宣布放假,在倒塌的教室门口,孩子们齐刷刷地站成一排,几个年龄稍大的孩子扯着他的衣角,怯生生地问:“符老师,我们什么时候再回来上课?”

  符木里的心一下就软了,他咽下告别的话语,安排孩子们暂时放假事宜后,就急急找到村支书,要为孩子们寻找临时教室,要村支书赶紧打报告修建新教室。

  在符木里和村里的努力下,上级主管部门很快拨下款来,由于建材运输不方便,四间教室断断续续修建了三年多时间才竣工。1992年,孩子们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教室,符木里也下定了留在这里为孩子们教书的决心。

  2000年,已经坚守12年的符木里转正成为公办教师。另两位代课教师由于未能转正离开了讲台,符木里一人承担起了一年级到三年级所有课程的教学任务。

  为了孩子,他决定一直坚守 

  2005年,符木里一家在南丰镇上买了房,妻子也在镇上找到了工作。但符木里依旧坚持在志文村里给孩子们上课。

  近几年,志文村的人口越来越少,村里适龄儿童人数也越来越少,如今只剩下两名学生。南丰镇中心学校多次提议撤并志文教学点,让符木里到镇上工作。但每一次,符木里一想到教学点撤并后,孩子要坐一个多小时的船到对岸读书,特别是一些家庭贫困的孩子一两个月回不了一次家,再看着那些要求他留下来的村民和孩子,便一次次打消了走的念头。

  为了调回镇里工作的事情,妻子不知和符木里吵了多少次。但每次他都是用一句话拒绝了妻子的要求:“我这样走了,那些孩子上学怎么办?”

  符木里说,长期以来因为交通不便,志文村一直处于贫困状态,特别是近几年村民赖以生存的橡胶价格一路走低,大部分村民人均年收入还没有达到贫困线以上,这些家庭的孩子因为经济收入的原因,不得不留在村里上学。

  “为了这些贫困家庭的孩子们,我也得留下来。”符木里说,今年9月份,村里还有两名孩子到了上学年龄,他们的家长也希望能够就近在村子里读书,只要有一个孩子在,他就要留下来。

  (海南日报记者李磊)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