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防警官徐晓林四年如一日走访群众的感人故事

发布时间:2009-04-25 18:11 | 来源:腾讯网 2009年04月24日20:50 | 查看:1888次

  新华网广州4月24日电题:把爱洒在海岛群众的心坎上——边防警官徐晓林四年如一日走访群众的感人故事

  马云龙、张明栋

  徐晓林来自湖北孝昌的革命老区,2005年到地处偏远海岛的广东江门边防支队下川边防派出所工作,成为了岛上东湾、大澳两个村的片警。四年来,他坚持走访群众,用心耕耘自己的“责任田”,与辖区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把爱洒在了海岛群众的心坎上。

  通透民情,群众喜爱的辖区通

  东湾、大澳村地处江门市最偏远的海岛-―下川岛大山之上,信息闭塞。村民对派出所的工作不了解、不理解,加上地方语言不通,工作之初,徐晓林四处碰壁,经常吃“闭门羹”。但是,他没有灰心,哪怕是帮助村民砍一捆柴,提一桶水,织一副渔网,赶一群牛,插一亩田,他都热心尽力,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去,久而久之,群众从心里喜欢这个憨厚的湖北小伙子。

  为了完全掌控辖区的情况,徐晓林驻村工作,实地绘制辖区平面图,对居民住所、辖区环境、重点区域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标记,摸索出多询问、多观察、多记载、多思考了解群众的“四多”法;用心默记、用本登记、用图标记熟悉群众的“三记”法。

  随着群众工作经验不断累积,徐晓林的走访工作效果越来越明显,他的脑子里有了一张内容全面、细节突出的辖区三维地图,提名知人,见人知名,甚至是哪家地里种了多少粮食,院子里栽了几棵果树,哪家有人过生日他都了如指掌,成了名副其实的“辖区通”。

  关爱百姓,村民信任的贴心人

  “知民要下真功,爱民要动真情!”徐晓林如此说,也如此做。哪家没时间办证取证,他就送证上门;哪位孤寡老人病了,他就主动寻医送药;哪家小孩丢了,他就千方百计寻找……只要群众有需要,他就会及时出现。

  下川岛东湾村73岁的罗大爷,几年前儿子出海打鱼遭意外去世,儿媳改嫁后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生活非常困难。徐晓林知道后,立即将身上仅有的几百元钱塞给老人,还经常上门看望。东湾村83岁的方婆婆患有风湿性关节炎,行动不便,徐晓林便给她买了一根拐杖,老人笑逐颜开,每天拄着拐杖出去散步。2007年5月,大汪村孤寡老人赵梅家失火,徐晓林火速赶到,奋不顾身扑灭大火,救出身体多处灼伤的赵梅,顾不上休息又将赵梅送到医院,主动帮忙交了医疗费用。看着徐晓林一身的汗水,医护人员啧啧赞叹:“还是徐警官好,要不然老人家就性命不保啊!”

  徐晓林总是尽自己所能地帮助群众。工作以来,他为群众做好事359次,排忧解难173次。

  改善民生,百姓褒扬的好村官

  “关爱群众,就要帮群众脱贫致富。”担任民警村官以来,徐晓林尽其所能帮助辖区困难群众。

  徐晓林在派出所、警务区设置的群众捐款箱,筹得各界捐款3000余元,他本人又独自捐款6000余元。徐晓林与辖区8名困难儿童结成帮扶对象,同时积极发动社会各界帮助困难儿童和弱势群体。

  东湾村的罗某想办养殖场,徐晓林帮助罗某申请到扶贫贷款5000元,建起一家小型的海鲜养殖场,赠送罗某30册有关养殖方面的书籍,请来技术人员传授罗某养殖技术,找来销售商解决销售难题。一年后,罗某还清贷款,还有较为可观的收入,生活极大改善。

  南澳村民谭某,以种田为生,儿子读大学,女儿读高中,实在难以交付高额的学杂费。徐晓林了解到他有祖传的秘方可制造清热解毒、除湿化痰的特色凉茶时,帮助他在旅游区开了一家凉茶店,月收入达3000元。

  目前,徐晓林正计划发动有关部门和社会爱心人士帮助大澳村修建一条环村路,让村民更好的“走出去”,让别人更方便的“走进来”。

  维权送法,保海岛平安

  在走访中,徐晓林积极引导群众加强自防,不厌其烦地提醒群众“出门前别忘了锁好门、关紧窗”,“发现形迹可疑人员第一时间向派出所报告”。他还向村委会建议组建了一支40余名村民组成的义务巡逻队,培训了一批年轻、活动能力强、具有一定法律素质的治安积极分子,实现了责任区刑事案件零发案。

  在徐晓林的提议下,派出所专门成立了法律咨询、维权服务小组,为群众开展维权活动。仅2008年,他带领法律咨询、维权服务小组为驻地群众、外来工上法制课78次,解答法律问题32个,帮助外来工讨薪5万余元。

  四年多来,徐晓林一直义务担任辖区中小学的法制辅导员,定期为辖区校园上法律辅导课,为海岛的孩子们创建了和谐平安的校园环境。

(责任编辑:孙宾)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