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公益新闻

第九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在济结束(5图)

发布时间:2017-08-19 21:22 | 来源:大众网 2017-08-17 | 查看:1325次

搭建残健共融大舞台开启文化助残新篇章

□实习生 卢鹏宇 报道 第九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东部片区)开幕式。

□实习生 卢鹏宇 报道 8月11日,第九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东部片区)声乐类汇演在开幕式后举行。山东代表队带来了四重唱《鸿雁》,歌声齐整协调,高低有致,优美抒情,令观众享受到了一场听觉盛宴。  本场汇演,来自全国各地的16个代表队共带来了32支声乐表演。其中,浙江代表队带来的女声独唱《蝶恋花》,歌者深情演绎,婉转动听的歌声萦绕在耳畔,让人沉醉其中。河南代表队带来的男声独唱《一壶老酒》,低沉而沧桑的声音充分诠释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上海代表队带来的合唱《大江东去》,将大江大河的雄浑与厚重演绎得淋漓尽致。

□实习生 卢鹏宇 报道 8月12日下午,第九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东部片区)器乐类专场,山东代表队压轴后出场,带来了器乐合奏《唢呐与三胡》。唢呐的高亢,与三胡的绵柔相得益彰,高低交错,或急或缓,更是将整场汇演的气氛推向高潮。 本次汇演,来自全国各地的30个代表队分别带来了不同的器乐类表演。内蒙古代表队首先登场,带来了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的经典作品《钟》。辽宁代表队选送的笛子独奏《毛主席来到咱农庄》颇具特色,虽说是独奏,但是需要两人完成,演奏者对于韵律和节拍,完全是靠背对观众的另一名指挥者,演奏者根据指挥来演奏,二人完美的配合,令观众拍手叫绝。

□记者 张鹏程 报道 8月14日下午,第九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东部片区)舞蹈类专场,浙江代表队表演了舞蹈《红船》。  本场汇演,来自全国各地的16个代表队共带来了32支舞蹈表演。吉林代表队首先登场,表演了舞蹈《琴声》,11位聋哑演员根据手语指挥把控韵律和节拍完成表演,用心灵之声舞动无声之美。山东代表队选送的舞蹈《泰山石魂》,演员用气势磅礴的舞步完美诠释了苍劲有力的泰山好男儿形象。此外,广东代表队选送的舞蹈《心鼓》、天津代表队选送的盲人舞蹈《伙伴》等也都赢得了满堂彩。

□记者 张鹏程 报道 8月13日上午,第九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东部片区)戏曲类专场,山东代表队表演京剧《阶级的情谊重于泰山》。该剧是著名京剧艺术片《红灯记》选段,演员深情的表演将李铁梅送别父亲的悲伤和李玉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演绎得淋漓尽致。本次汇演,来自全国各地的11个代表队分别带来了不同的戏曲类表演。由浙江代表队表演的越剧《孔雀东南飞》,演绎出了一段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天津代表队选送的京剧彩唱《坐宫》、河南代表队选送的《智取威虎山》之《打虎上山》等著名戏曲选段也都得到了观众和评委的一致好评。

□ 本报记者 张鹏程 申红 实习生 卢鹏宇
  8月16日,第九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东部片区)在省会大剧院举办闭幕式及汇报演出。8月10日至8月16日,1500名来自北京、天津、河北等16个省(市、自治区)的演职人员汇聚济南,参加艺术汇演。汇演历时5天半,项目包括声乐、器乐、舞蹈、戏曲四个类别,共105个节目参加比赛。演员们的出色表现,给人们带来了心灵的震撼,也惊艳了泉城。经过汇演评委会的认真评选,四类节目共评出评委特别奖10个,一等奖33个,二等奖32个,三等奖30个,优秀组织奖16个。
    一样的生命,别样的美丽
  优雅的旋律、跳动的音符、舞动的手指……钢琴独奏《十面埋伏幻想曲》赢得了阵阵掌声。坐在钢琴前的女孩儿,却看不到台下人们脸上的笑容——她是一位盲人。
  盲人女孩王秋懿在汇演前,每一天都在苦练,不敢有一丝松懈。作为济南推送的代表山东“出征”文艺汇演的参赛选手,她举办过钢琴独奏音乐会,获得过业内大奖。此次参赛,她对自己创作的作品《十面埋伏幻想曲》,非常有信心。排练中,王秋懿神情投入、眼睛微闭,嘴角总挂着淡淡的笑容,指尖流淌出的动人音符,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对参加艺术汇演的残疾人演员来说,台上一分钟,台下不知要流下多少汗水与泪水。王秋懿的指导老师说:“演员们需要无数次的排练,为准备这次艺术汇演,每天排练七八个小时,他们非常需要一个能够证明自己的舞台,所以很珍惜参加全国汇演的机会。”
  一样的生命,别样的美丽。演员们用精湛的技艺和真挚的情感,演绎着完美的艺术,也描绘着他们五彩缤纷的梦。认真看完8月12日的最后一场演出,济南市民刘先生的双手因为鼓掌拍得通红,他说:“如果说以前还停留在对残疾人同情和怜悯的心态,看完他们的演出,带给我的却是震撼与感动,让我肃然起敬。”
  通过文化艺术开启残疾人心智,让他们获得快乐和满足,是残疾人事业中重要的一部分。近年来,在济南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下,济南市残疾人文化事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不仅涌现出一大批像王秋懿一样的艺术人才,还通过大力发展残疾人文化产业,改善残疾人文化环境,为繁荣济南文化作出了贡献。
  “给他们一个舞台,你可以看到他们美丽的梦。”济南市残联有关负责人表示,“他们渴望就业,渴望融入社会。希望全社会给予他们更多尊重和关爱,给他们提供更多平等的舞台”。
    培养更多拔尖人才
  济南文化资源相对集中。剪纸、鲁绣、秧歌、琴书……除了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和艺术形式外,这些年在文学创作、声乐、舞蹈、书法绘画等领域也涌现出许多杰出人才,这其中就不乏残疾人的身影。油画家王少毅,剪纸大师阎铁鲁,聋人画家兰珍妮,作家钟倩,还有先后登上《中国达人秀》《中国梦想秀》舞台的轮椅歌者赵亦静,还有代表中国多次赴海外演出的济南“我的兄弟姐妹艺术团”的演员们……虽然他们身体不健全,但都不甘心做生活的弱者,他们的作品不仅向人们呈现了文化艺术之美,更展现出广大残疾人身残志坚、执着追求的精神风貌。
  为了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培养更多人才,2015年底,济南市成立了残疾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下设作家协会、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民间艺术协会、表演艺术协会等5个协会。别看市残疾人文联成立时间不长,但影响却大——“成德杯”征文比赛、全市残疾人文化艺术作品展、全国助残日文艺演出……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为济南市残疾人文艺爱好者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平台,更为济南市发现、培训、聚集残疾人文化艺术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
    让残疾人共享文化艺术盛宴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文化事业也处于蓬勃发展的新时期。2015年以来,济南市残联将推动残疾人文化产业发展作为重点,开始了新的尝试和探索。
  近两年,济南市残联大力推动全市残疾人文化产业发展,将其作为扩大残疾人就业规模、提升残疾人就业质量的有效途径。通过制订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产业发展思路、任务目标与工作措施。目前,济南市已有2个全国重点扶持残疾人文化创业就业基地,4处省级残疾人文化创业从业基地;15处市级残疾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这些示范基地,面向以残疾人为主体的创业人员提供创业孵化、实训、成果展示等服务,目前已有不少残疾人在艺术工艺创作中闯出市场化的路子,为济南残疾人文化艺术事业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先画叶子,把墨晕染开,再加上枝枝蔓蔓……”在槐荫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书画艺术创作室老师刘荣刚寥寥几笔,一幅小鸡食米图便栩栩如生地呈现在纸上。两位残疾人“学徒”也有模有样地跟着学画。“老师免费授课,这个机会太难得。”肢体残疾人张先生感慨地说。
  据了解,为丰富和活跃基层残疾人文化生活,去年以来,按照《山东省残疾人文化体育建设示范县(市)区工作标准》,济南市市中区、历城区、平阴县残联积极创建。通过完善文体设施、制订文化活动计划、建立残疾人文化艺术人才培养培训与管理机制、举办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大大丰富了济南市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其他县(区)也积极探索创新残疾人文化服务的新途径、新载体,动员残疾人勇敢走出家门,充分调动残疾人参与社区文化生活的积极性。
  济南市残联依托公共文化设施,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提升残疾人享有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推动了济南市残疾人群众文化事业发展,有效促进了残健共融、社会和谐。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