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决策对印自卫反击战:开头我是死也不要打的(图)

发布时间:2017-09-30 18:18 | 来源:凤凰网 2012-10-14 09:27 | 查看:1806次

  核心提示:毛泽东在听取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汇报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情况时,插说了这样一段话:开头你们是要打的,我是死也不要打的。西边加勒万河谷那一次,总理、少奇、小平同志、罗瑞卿同志,实在要打,说不得了,欺负得我们厉害!我说,就让他欺负,无论如何不要打。

  本文摘自《学习时报》2012-09-10第07版,作者:黄迎旭,原题:50年前一场自卫反击作战的决策

  毛泽东在听取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汇报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情况时,插说了这样一段话:“开头你们是要打的,我是死也不要打的。西边加勒万河谷那一次,总理、少奇、小平同志、罗瑞卿同志,实在要打,说不得了,欺负得我们厉害!我说,就让他欺负,无论如何不要打。后头怎么搞的,我也看到不打不行了,打就打嘛。你看,从1959年开始,1959年、1960年、1961年、1962年,四个年头了,我们才还手。”这就是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是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的一场战争。

  1959年西藏平叛后,印度总理尼赫鲁非但不反悔支持达赖集团叛乱的错误之举,反而非常无理地向中国全面提出了领土要求,不仅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承认连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都不曾承认的麦克马洪线,而且要求中国“归还”印度人从来都不曾进入过的阿克塞钦地区。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坚决拒绝了尼赫鲁的无理要求,但表示中印可以就边界问题进行谈判,并首先提出了两国军队从“双方实际控制线各自后撤20公里”的主张,为开展谈判创造条件。印度政府不仅不愿进行认真的谈判,而且企图用武力手段攫取外交手段得不到的东西。从1959年开始,印度军队在东段越过麦克马洪线,在中段、西段越过传统习惯线,在中国境内建哨设点。1960年印度在西段实施“前进政策”,试图通过挤占蚕食,把中国军队赶出阿克塞钦地区。因为印度的无理和蛮横,总长2000多公里的中印边界东段、中段、西段全面紧张。1962年7月印度军队公然侵入中国阿克塞钦地区的加勒万河谷,进逼和包围我边防哨所和巡逻队,把中印边界紧张局势推到了一触即发的高危境地。

  面对印度的步步紧逼,中国一直采取克制忍让态度。加勒万河谷事件发生后,中央书记处开会讨论中印边界形势问题。在会议上,刘少奇、周恩来提出处置侵入加勒万河谷印军的武力驱逐和非武力逼退两套方案。毛泽东听了汇报后说:印度在我境内设点,我们完全有理由打。但现在还要克制,不能急于打。他在会议上提出了处置中印边界冲突的“八字方针”:“决不退让,避免流血”。会后又补充了8个字:“武装共处,犬牙交错”。总参谋部把这16个字整理为“绝不退让,力争避免流血;犬牙交错,长期武装共处”20个字,通知部队执行。这20个字蕴含的基本精神是,既不允许印度的领土野心得逞,促其知难而退,又坚守自卫立场,不打第一枪,力避扩大事态。

  毛泽东这时仍然决定“不打”的战略考虑是什么呢?综合有关论述,主要有这样几点:第一,为控制和缓和西南方向危局留下余地。早在印度挑起边界争端之初,毛泽东就曾直言不讳地告诉他们: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在东方,而不是在西南方,“我们不能有两个重点,我们不能把友人当敌人,这是我们的国策”。毛泽东讲的是推心置腹的话。面对来自美国从太平洋方向施加的政治、军事压力,中国绝对不希望其他方向有麻烦,处于两面应敌的境地,因而真诚地希望印度回心转意,继续共同维护中印友好关系,保持西南方向稳定。当中印边界火药味越来越浓时,中国仍希望能够控制局面,转圜中印关系。第二,要让国际社会有时间看清楚谁是谁非。中印边界争端爆发出来时间不长,许多国家不了解争端原委,分不清正义在谁一方。而且印度拥有不结盟运动领袖的光环,博得不少新兴国家的同情和支持。因此,退避三舍,让印度充分表演,帮助国际社会看清楚谁不讲道理,有利于中国争取政治上、外交上的主动。第三,不上美国、苏联的圈套。美、苏都偏袒印度,在舆论上支持它,同时向它出售武器,鼓励它同中国对抗。虽然美、苏各打自己的算盘,但利用印度整中国、陷中国于全面紧张的用心却是一致的。毛泽东明确说:我们和印度的斗争,是复杂的国际问题,不仅仅是印度问题,美、苏等都在支持印度,他们想利用我们暂时困难的机会,推我们上阵,整我们一下,但我们不上他们的圈套。总之,毛泽东主张耐心一些,花费一些时间,尽量争取用和平方式解决中印之间的争端。

  然而,仅时隔3个月,中国就发起了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雷霆万钧之力砸向印度。其中原因很简单,就是印度把事情做绝了,使中国退无可退,没有了回旋余地。印度在制造了加勒万河谷事件后,加紧扩军备战,到10月中旬把东段兵力增加到2万多人,西段兵力增加到5600多人,对中国形成重兵压境之势。12日尼赫鲁在出访前宣布,他已下令把中国军队从“入侵地区”清除掉。14日印度国防部长梅农声明,要同中国打到最后一个人、最后一支枪。16日尼赫鲁出访归国后立即召开高级军官会议,部署作战行动。17日印度军队在中印边界东段和西段同时实施猛烈炮火攻击。20日印军发起大规模全面进攻。印度把中国逼到了不能不战的地步,就如毛泽东所说的“不打不行了”。周恩来说得更清楚一些:“这一次冲突,实际上是一年来的酝酿和发展,是最后一个月冲突扩大化的斗争。”领土是中国的核心利益。然而,中国并不拒绝就领土争端进行谈判,也不拒绝互有退让,但决不接受强加在头上的东西。当有人想用武力来决定边界划分时,中国决不会示弱,坚决以武力对武力,这是捍卫国家核心利益所必需的。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是中国为了捍卫核心利益被迫进行的一场正义战争。

  中国在这场战争中的惊世之举,就是在全面获胜、印度已经无力再战的情况下,非但没有乘胜按照自己意志单方面把边界确定下来,反而宣布主动停火,主动后撤,并且是按照1959年11月7日以前存在于中印双方之间的实际控制线后撤20公里。之所以这样决策,周恩来解释说:“我们付了血的代价是为了争取人心,主持正义,而不是要用武力来实现我们的领土要求。这一点很重要,我们是为了正义而战不是为了改变现状而战。”有人说中国军队因为在高原寒冷地区难以立足才后撤的,这就太小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这支军队了。在这支军队面前,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中国军队主动后撤,就是要进一步表明打这一仗的目的,绝不是为了改变边界现状,而是为了打掉印度的气焰,并告诉它解决争端靠武力是行不通的,唯一有效的途径是老老实实坐下来谈判。对于同是曾经被侵略被殖民的印度,中国始终坚持谈判解决争端的基本立场。

  通过这场战争,中国实现了哪些利益?第一,以快打快收的作战行动基本消除了非主要方向的麻烦,保证自己可以把主要精力用于应付主要威胁,这有利于稳定国家战略全局。第二,尽管印度有人始终咽不下这口气,但再也不敢像战前那样肆无忌惮,这有利于维护中印边境地区的总体和平,也促进印度政府认真对待中国的谈判建议。第三,打败了有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撑腰的印度,打出了国威、军威,进一步确立了中国不惧怕任何霸权的国际形象,提升了战略威信,而这种战略威信是维护国家安全不可或缺的。第四,做到了有理、有利、有节,在全世界面前彰显了正义,暴露了印度的无理,有利于中国赢得国际舆论,掌握政治主动。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