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草原英雄小姐妹

发布时间:2017-10-06 15:54 | 来源:新华网 2017年10月8日 | 查看:2933次

您是否记得六十年代全国闻名的草原英雄小姐妹?当时年仅11岁、9岁的龙梅和玉荣为保护集体的羊群,在-37℃的气温下与严寒和暴风雪搏斗了一昼夜。她俩的故事曾被拍成电影,搬上舞台,写进小学课本,制成卡通画印在文具盒上,拔动了亿万人的心弦,激励了千千万万的青少年。38年后,我们再次瞩目她们……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记者 贺建业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电 大家是否记得六十年代全国闻名的草原英雄小姐妹?当时仅只是11岁、9岁的龙梅和玉荣为保护集体的羊群,在-37℃的气温下与严寒和暴风雪搏斗了整整一昼夜。她俩的故事曾拍成电影,搬上舞台,写进小学课本,制成卡通画印在文具盒上,拨动了亿万人的心弦,激励千千万万的青少年。34年后,记者走进内蒙古,寻方昔日的英雄。
  姐妹俩都已近不惑之年,家庭美满事业兴旺
  姐妹俩中记者首先见到的是玉荣。那天,在呼和浩特市的夫家娘舅替我打探到了玉荣的工作单位和电话号码。老人家告诉我:不要打电话,直接去。我一路驱车直奔玉荣所在的内蒙自治区残联。在一间陈旧的办公室里,我见到了玉荣:梳短发,穿一件普普通通的白色纱质短袖上衣,着长裤。坐在一张普普通通的办公桌旁,我简直无法相信:眼前这位普普通通的中年妇女就是昔日名扬全国震撼了几代人心灵的英雄? 
  玉荣看看眼前这位大老远的记者,仿佛看出了我的疑惑,她笑了笑:我就是玉荣呀!30多年过去了,我当然不再是小姑娘了。
  玉荣今年43岁,现为内蒙自治区残联副理事长,并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
  玉荣的丈夫叫朝克,在内蒙电台工作,出去采访是记者,回到台里是编辑。家有两“千金”,大女儿叫阿米拉勒,汉语意思为“生命的礼花”,小名乐乐,已高中毕业,下半年就要上蒙校读书了。二女儿叫格果日乐,汉语意思为“曙花”,小名朵朵,小学刚毕业。在家里,丈夫朝克性格开朗、幽默,是典型的模范丈夫,两个女儿都聪明漂亮,爱唱爱跳。对此,玉荣说:“人们觉得英雄的生活总有一种神秘感,其实,我们和所有的普通人一样。” 
  姐姐龙梅今年45年,在包头市东河区任人大副主任。丈夫叫张平,是汉族人,在内蒙包头军分区干休所当军医。八十年代他因研制出羊肠线穴位植入法,配合自制中药,治疗各种类型癫痫疗效显著,在国内医疗战线上颇有影响。龙梅、张平有一儿一女,女儿现刚读完郑州大学新闻系一年级,儿子在包头市体校拳击班。面对记者的采访,龙梅高兴地说:“全国人民一直很关心我们。请你转告读者,我们生活挺好的,很美满、很幸福。” 
  在东河区人大,龙梅负责分管城建、环卫、房产、规划土地管理等工作,在一座城市里,这些工作大概算是重头戏了。龙梅整天忙得不可开交,往往回到家天就黑了,还要忙一忙家务活。对此,龙梅的丈夫张平说:“龙梅十几年来,从没为家庭琐事拖过后腿,说实话,就是我的大学文凭和科研成果都注入了龙梅一半的心血。龙梅赛努呼鲁!”(意为“龙梅是个好同志”)
  玉荣呢,自1988年内蒙自治区残联成立就调来工作。起初,残联工作刚刚起步,经费不足,玉荣就拖着一双截肢的腿,在骄阳当头的炎热盛夏,骑着自行车,汗流满面地奔了160多个企事业单位为残疾人搞募捐活动。当时玉荣家住6楼,那段日子里,每当她艰难爬上6楼回到家时,装假肢的双腿疼得火辣辣的。累得她坐在沙发上一句话也不想说。看一看表:呀,孩子该放学了。咬咬牙,走进厨房捅开火,抓紧时间做饭。据玉荣说,自治区有96.4万残疾人,且分布在城市、林区、草原各地,工作起来相当艰难。
  不难看出,姐妹俩的性格仍是那么刚毅、坚强。唯其坚强,使他们童年时代就成了众所瞩目的小英雄。长大成人之后,她们同样把各种事情都做得更好。
  走近英雄,让我们与英雄一同领略他们甜美的爱情
  草原上有一种花叫萨日朗花,红艳艳的,每当太阳升起,金色的朝晖洒满草原,衬得那花愈鲜愈艳。如果你听完龙梅和玉荣的爱情故事,你会觉得草原儿女的爱情竟能燃烧得像那草原上的萨日朗花,惹人羡、惹人醉。
  先说说龙梅的爱情。龙梅17岁参军后在一次北京军区四好连队、五好战士“双代会”上认识了一位来自内蒙军区驻锡盟骑兵团的卫生员,叫张平。仅仅因为多看了一眼,龙梅的心里就有了异样的感觉。之后的几天里,张平也感觉到了龙梅的热情。但有几个原因使他对龙梅避而远之:一、他觉得龙梅是个光芒四射的英雄模范人物,自己和她差距太大;二、龙梅是蒙古族,自己是汉族;三、自己年龄还小,不是谈情说爱的时候。或许是缘不该绝,他俩后来又一同进修在内蒙军区252医院。龙梅锲而不舍,一而再再而三地找张平,给他递条子,约会。作为草原姑娘,龙梅热烈、执着的性格深深打动了张平的心。两人相爱了。那年龙梅19岁,张平22岁。
  30多年后,玉荣谈起龙梅姐姐的爱情,感慨颇深:“他们可是8年抗战,真不容易呀!”龙梅、张平相爱后,双双受到了来自各界不小的压力。蒙古族同胞说龙梅:你是蒙古族的后代,是乌兰夫同志树的,你一定要找个蒙古族女婿。对张平,有人当面就讥讽他“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说你找个英雄,将来还不是给人家带孩子、洗尿布,说不定人家地位高会把你蹬了。龙梅的家是蒙古族,父母更希望她找个蒙古族小伙子。结果,两人在爱河里苦苦挣扎,奋斗历经8载,直至1979年才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批准,结合了。
  对此,玉荣幸福地说:“照比姐姐,我算幸运多了。”玉荣谈起她与丈夫朝克起初同是内蒙古师范大学的同学,工作后两人自由恋爱。当记者问你们是谁追谁,没想到采访间一向沉稳的玉荣竟爽快地说:“当然是我主动追他了!”事后,记者想:也许现在的人不会理解,玉荣虽是双腿截肢,但她当时是万众瞩目的英雄。在人们心中,玉荣光芒四射、高不可攀。当时,玉荣任乌盟教育局副局长,后来下基层锻炼在乌盟民族中学任副校长兼副书记,而朝克只是一名普通老师。在玉荣心中,朝克生活上关心她、照顾她、性格幽默开朗,同是蒙古族,有共同语言;在朝克心中,玉荣与其说是位英雄,不如说是位通情达理、聪明善良的好姑娘。接受玉荣,就等于接受她的一切,包括她的残疾,她的生命中的耀眼的光环…… 
  如今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玉荣说:“当时我在北京中央民族学院进修,不知怎么,脑子里总是闪现着朝克的影子,我当时实在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就给朝克去了封信。信寄出好多天没回信,我有些着急了,觉得自己太唐突、太草率,开始有点后悔了。20多天后,在我即将离京赴重庆、南京实习时,收到了朝克表明心迹的回信。回到内蒙后,组织上问我个人问题考虑没有?我一听:机会来了。就把和朝克恋爱的事向组织做了汇报。组织上对朝克做了考察,告诉我:“这后生还不错!”1981年五·一节那天,我们就结了婚。”对他们的婚姻,玉荣这样评说:“我们都是同学,比较了解,又都是牧民的孩子,志同道合。”
  如今,昔日的英雄都有了自己的孩子,孩子怎么看她们?她们是否也有自己的苦恼、困惑?英雄的路该怎样走?
  对当年只有11岁、9岁的龙梅和玉荣能斗暴风雪保护集体羊群,玉荣说:“那是我们家教严。父亲总告诫我们:一定要放好公社交给我们的每一只羊,一只也不能丢。当时,雷锋精神也是深入人心。遇上暴风雪时,我们真的就是在想:要向雷锋叔叔学习。我们从小就有这种关心集体和他人的思想,直至现在,这种思想也比较牢固。如果现在遇到这种事,我想我还能像以前那样去做。”
  可对孩子们的教育,玉荣曾一度困惑。朝克给两个女儿讲大姨妈和妈妈当年同暴风雪搏斗保护集体羊群的事迹,希望她们能向大姨妈和妈妈学习,做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的好孩子。然而,孩子们不能完全理解她们的行为。小女儿朵朵问:“妈妈,人比羊更应该受到保护,为什么为了救羊而把人冻坏呢?应该救人呀!”“那是集体的羊”,玉荣说。“集体的羊和个人的羊不一样吗?”朵朵又问。玉荣沉思了。如今的孩子思想观念又大不同以前的她们。想要用一句话两句话来向孩子们阐明“为了集体利益有时需个人做出牺牲”这个道理是不可能的。她知道:对孩子的教育不是她一个家长一个曾经的英雄所能做到的,它需要的是全社会。
  在女儿们身上,还发生过这样一个笑话。一次,玉荣大女儿出去玩,人家喊“小玉荣”,女儿回家说别人在骂她。
  对当前有些现象,姐姐龙梅也深有感触,她说:“以往,我到许多地方讲我和妹妹的故事,最打动青少年的是那种集体主义大公无私的精神。”现在,英雄已明显感到自己在某些方面力不从心。为此,她们常常情不自禁地想到过去。
  玉荣向记者透露,她现在生活中的苦恼是孩子的学习问题。他们家是蒙古族,丈夫朝克希望自己的女儿能有一人掌握本民族语言,就把大女儿送进了蒙文专科学校。可蒙文现今使用范围很窄,孩子又没学别的专业,夫妻俩怕这样多少会影响女儿今后的事业和前途。
  采访中,玉荣与记者就当前社会许多现象交流了看法。玉荣有些困惑,但她很冷静。那就是,无论社会大舞台如何日新月异的在变化,她无论扮演什么角色,都将始终是生活中的强者。(摘自1998年8月6日《鞍山日报》)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