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教师”重在打破“校园隔墙”

发布时间:2018-04-19 10:14 | 来源:党媒平台 2018-04-17 13:11 | 查看:785次

  “共享教师”来了!近日,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的山村中学斋堂中学迎来一名特级教师李春旺。本学期起,李老师走出工作所在学校,来到深山学校给孩子们上课。打破学校界限,让优秀教师流动起来,让好老师授业更多学生,正是当地推出“区管校聘”制度的初衷。

  以往,教师编制卡得严,学校调动教师,需要层层报批,手续复杂、过程漫长,导致需要的老师进不来。无论是门头沟区的“区管校聘”,还是正在全国各地推行的“县管校聘”,将教师关系归于县区级教育部门,由学校自主聘用教师,使教师由“学校人”变为“系统人”,其作用显而易见:其一,教育部门可以根据生源变化和教学需要,统筹调配教师编制总量和岗位结构比例,盘活资源、满足实际需求。其二,偏远地区孩子也能享受到与城市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资源。其三,“区管”“县管”是为教师编制“松绑”,“校聘”则是建立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让教师能够根据岗位设置竞聘上岗,激发他们的事业心,实现自我价值。

  “共享教师”,是一项打破任教“终身制”、消除教育不公、促进教师个人成长的改革举措,但在推行过程中阻力不小。有来自教师方面的“心理隔墙”——这一方面是校际间的落差,这种落差不仅来源于不同地区学校的待遇差距,还有生源质量差距、教学环境差异,都可能带来教师心理的不适应;另一方面是缺乏必要的配套和保障措施,偏远学校服务能力普遍落后,让城市教师很难主动自愿参与交流、参与后也很难安心投入工作。更有来自学校方面“利益隔墙”——教师动起来,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本属于自己的骨干教师流到外校去,对本校的招生情况、人才队伍建设、教学质量都可能产生影响。

  “共享教师”重在打破“校园隔墙”。既然是改革,必然会触动到一些人的利益,利益格局中的优势者不会轻易妥协,但教育公平事关整个社会长远利益,相关部门应坚持正确的改革导向,在实践中逐步完善政策,不断打破教育管理体制障碍。学校特别是一些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学校,应将眼光放长远,切实担起社会责任,提高资源“共享”积极性。“留人更要留心”,相关政策也要对落后地区有所倾斜,努力拉平校际间差距,提供更好待遇、更完善的配套和保障措施,消除“共享教师”后顾之忧。

  教育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面临的种种问题折射出均衡其他教育资源的迫切性。说到底,“区管校聘”或“县管校聘”制度主要是为了均衡教师资源,而教师资源均衡只是教育资源均衡的一个方面。实现师资均衡效应最大化,不仅要在微观层面使包括“区管校聘”“县管校聘”在内的教师流动制度科学合理,具有操作性,更要在宏观层面用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改革,探索更为公平公正的分配思路与方式,带动包括教师资源在内的所有教育资源均衡化。教师管理体制这池子水活起来,让优质资源流动形成良性循环,每个孩子才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安徽日报评论部  韩小乔)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