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的希望

发布时间:2009-10-30 09:50 | 来源:长江网 2009-10-30 08:07 | 查看:2709次

  “90后”英雄群体的悲壮之举,再一次击退了一些人关于“90后”的“垮掉的一代”的偏激判断。面对“90后”的思维习惯、言谈举止,一段时间以来,一些人一度枉下断言,原因就是因为这些孩子们思维习惯与大人们不合拍,与其说不合拍,不如说一些人的观念陈旧,做法老套,安于现状而已,自己不能与时俱进,却要挑三拣四,所以导致了“垮掉的一代”的愤青之词。

  “90后”英雄群体的悲壮之举,再一次消除了一些人对年轻一代的担心与怀疑。年轻一代血气方刚、思维活跃、敢于创新,加速了社会发展进程。然而,一些人没有正反两面看问题,而是带着有色眼镜挑毛病,拿着模板衡量年轻人,难免出现偏颇之词,担心与怀疑也就更加不可避免了。

  “90后”英雄群体的悲壮之举,再一次展示了年轻一代高尚的道德品质,让人们看到了中国未来发展的希望。他们有知识,他们有抱负,他们更有高尚的道德追求。危急关头,他们挺身而出;紧要时刻,他们没有犹豫。虽然不会游泳,但本能使他们没有犹豫,生命的神圣,没有让他们更多思考,在献出年轻生命的同时,也诠释了当代年轻人生命的内涵与价值。正所谓“学子铸造‘无字丰碑’,‘90后’英雄感动国人 ”

  “90后”英雄群体的悲壮之举,体现了偶然与必然的哲学问题。这个群体,曾因“90后门事件”“90后贱女孩”等,一度饱受诟病。他们遇到落水事件是偶然,他们救人也是一种偶然,但偶然存在于必然之中,危急时刻,他们奋不顾身,勇于救人,也是一种必然,这种必然,正是他们平时注重道德修养,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的具体体现,救人是一次偶然事件,更是一次必然选择。如果没有平时的积累与修养,犹豫、观望或者束手无策都是一种表现。

  值得深思的是,大学生们的壮举,引发了一些人关于价值观的讨论,探讨这一行为是否“值得” 。网易网友“挑战天涯”发问:“为了救两个小孩子,牺牲了三个大学生,值得吗?!”“精神可嘉做法不可取!自己不会游泳就不要贸然下水!” 其实,这不是是否值得的问题,而是一种价值取向问题。想必大学生们救人一刹那,绝不会权衡利弊,三思而后行。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大学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家华表示,“这是一个英雄的壮举。人需要‘义利观’,义在利之上。” 他说,“一个人的本质,不仅仅是简单的存在,更应该是一种超越的价值和追求。这种精神的信仰,就体现为大义。任何社会都需要提倡这种大义。”

  搜狐网友4cd说:“我是一个大学生的家长,为这一代大学生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中国的‘90’后是大有希望的。”

  据了解,发生在中国的类似“大义”行为近年来屡屡见诸媒体,“80后”“90后”是行动的主角。只是一些人没有注意而已。

  例如,今年10月5日,广东韶关南雄市乌迳镇4名中学生为救落水女生,不慎滑入深水身亡。

  去年3月,哈工大航天学院研究生何晓波、刘峰在松花江寒冷的冰窟中救起一对落水女孩,成为“2008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

  2007年1月,长江大学学生赵传宇英勇跳入寒江,救起一位76岁老太太,并且不留姓名,感人事迹被传为美谈。

  赵传宇因此当选湖北省十大道德模范,并于新中国60周年国庆大典上,赵传宇登上了“未来号”花车,展示一代大学生的风采。

一度被称为“迷失的、自我为中心的、无社会责任感的、垮掉的”“90后”,以实际行动甚至是生命的代价纠正了一些人的偏见,与其说要重新认识,不如说要反思,反思曾经的错误判断。[作者:雨寒]

(责任编辑:张小燕)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