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奉献)山西陈氏四兄弟:扎根煤海、无私奉献(图)

发布时间:2018-06-09 21:41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08-12-02 | 查看:2171次

  爱企敬业显伸手 创新发展争奉献

  ——记同煤集团四台矿陈氏四兄弟先进事迹

  人人都说煤矿苦,但他们以苦为荣,一干就是十几个甚至是几十个年头;人人都说煤矿险,但他们兄弟四人一参加工作全都扑在煤矿第一线。春来秋往,青春岁月换得两鬓斑白;日月轮回,子承父业传承着一代又一代煤矿工人的崇高与伟大,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煤矿工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他们,就是响彻百里矿山的四台矿陈氏四兄弟。老大陈风广是一名出色的机组司机,老二陈风胜是一名优秀的掘进队长,老三陈风有是技术全面的首席员工,老四陈风杰是独挡一面的机电“大拿”。弟兄四人当中,老大陈风广、老二陈风胜是连续十多年的矿劳模,老三陈风有多次被评选为同煤集团劳模、优秀人才,老四陈风杰是矿上新近涌现出的青年标兵。他们的典型事迹不仅成为全矿广大干部员工争相学习的典范,曾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栏目中相继“亮相”,新华社、《光明日报》等国家、省、市级报纸、杂志上刊登了他们扎根煤海、甘于奉献的感人事迹。

  立志煤海 他们从不言悔

  “既然选择了煤矿,就没有什么后悔的”。这是老大陈风广经常说的一句话。陈家四兄弟出生在山阴县的一个小山村,后来跟随父亲来到了矿山。在父亲的影响下,兄弟四人自然就和煤矿有了深厚的感情。1986年,26岁的陈风广初中毕业后当了一名普掘工,一干就是30多个春秋。他始终奋战在井下生产第一线,先后干过掘进工、采煤工等,变化的是工种,不变的是他那兢兢业业、朴实肯干的工作作风。

  今年39岁,有着10年党龄的老二陈风胜现任四台矿机掘二队队长。回顾他那20多年的井下生涯,他感慨万千,他说:“那是1984年,矿上招工,我符合条件,就成了一名采煤工。记得第一次下井,我穿着崭新的工作服,走进漆黑的井巷,望着一排排整齐的支架,听着轰鸣的机器声,看着潮涌般的煤炭和干得热火朝天、挥汗如雨的工友,心里异常兴奋,我知道自己的人生又有了一个新的开端。那是我给我自己定了一条诺言,就是一定要在这个艰苦而又平凡的岗位上谱写自己的精彩人生。”

  的确,在那个年代,工人们讲的是艰苦奋斗、大干苦干,陈风胜和工友们在漆黑的巷道里扛棚子、移设备、架顶棚,钢梁磨破了肩膀,煤渣子划破了膝盖……但他从没有叫苦叫累过,用他的话说,怕苦就不要当矿工。一次,陈风胜工作的“掌子面”因顶板压力大,巷道低,生产陷入困境。作为班组长,他二话没说,带头爬进去,和工友一起连扒带刨地挖煤,手磨出了血,露出鲜红的嫩肉,但他始终没有退缩,经过与工友连续苦干20多天,最终恢复了生产。像这样的工作场景,陈风胜不知经历了多少次,但他从没要求离开过苦、脏、累、险的井下第一线。

  俗话说:“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今年34岁的陈风有,从参加工作初到现在,一直在井下生产一线工作,这源于他与煤矿有着无比深厚的感情。陈风有1994年参加工作,下井那天他刚满十八岁。当初与他一起招工下井的共有65人,这批人绝大部分因种种原因相继离开了井下生产一线。他本来也有机会,脱离这个苦脏累险的岗位。2004年,矿机电科需要机电检修工,准备把他调离井下。但他觉得自己在井下工作顺心,受人尊敬,割舍不了与矿井一线的情结,于是断然拒绝了。

  人们常说煤矿工人是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陈家老大、老二、老三在井下摸爬滚打,也把家里的老小送到了井下。

  作为排行老小的陈风杰,传承了几个哥哥努力学习、敢于吃苦的好作风。他话语不多,为人诚实,在2001年参加工作后,主动申请到综采一队当了一名井下机电检修工。工作中,他从不言苦不言泪,脏活累活抢着干。先在井下一线当普工,因他做事勤快,肯下力气,又爱动脑筋,不到半年就被队长相中,作为队里技术人才的重点培养对象。

  爱企敬业 他们从不畏艰

  “当矿工一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二要有真本事”。这是在井下摸爬滚打了18年的陈风广的口头禅。今年44岁的老大陈风广现在是四台矿机掘五队的一名掘进机司机。1986年,陈风广当了一名掘进工,当时,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和生产工艺的落后,生产基本上是半机械半人力,在这样的条件下,他尝到了人生的艰辛。一个生产班下来,陈风广身子骨累得像散了架一样,回到家里,他闷闷不乐,沉默寡言。父亲见状,对他说:“孩子,你是矿工的后代,一定要坚持住,可不能怕吃苦。”陈风广是个懂事的孩子,他深知父亲话语里的含义,从此,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干出个样来。1998年,吃苦耐劳的陈风广被选进了青年突击队。每天8小时工作外,陈风广和突击队的成员们还要再义务2小时,从不计报酬,更没有一句怨言。一次,陈风广工作的工作面因顶板压力大,生产陷入了困境,陈风广二话没说,带头爬进去,和工友一起连扒带刨地挖煤,手指磨得血肉模糊,但他始终没有退缩,经过与工友连续苦干,最终恢复了生产,而他却累得晕了过去。18年来,陈风广带头参与处理过事故隐患938次,每一次他都会舍尽全力,员工们都称他为“拚命三郎”。

  现为矿机掘二队队长的陈风胜,是从一名普普通通的采煤工成长起来的。他先后从班组长到副队长、队长,但不管在哪一个单位、哪一个岗位,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他那热爱矿山、团结协作的精神。他带过的班组、区队,个个都是质量水平一流、工作业绩一流,连续12年被评为矿劳模。

  20年的井下工作历程,使他练就了一身业务精通、管理有方的真本领,他常说:“要想干出成绩,不是一个、两个人的努力,而是要靠全队员工的团结协作。”在从干队长的第一天起,他就和全队员工紧紧地拧成一股绳,有困难一起度过,有荣誉一块分享,他所带的队成了全矿闻名的指哪打哪的铁杆队。作为一队之长,他深感自己责任重大,思想上不敢有半点儿松懈和麻痹。多年来,他始终把安全工作视为自己的首要职责,严抓细查,全力把好安全关。今年9月份,在全矿开展的“爱企敬业、创新发展”研讨活动中,他组织员工把安全生产与企业精神结合起来展开研讨,在全队开展了打好百日会战,确保安全生产活动。在执行规章制度上,真可谓是铁板一块,毫不含糊。他勤于下井,而且每次下井总是揣个小本子,走到哪查到哪记到哪,发现问题能解决的当场解决,不当场能解决的就记录下来,然后派人处理。日后,再下井时,他总要复查一遍,即使少一个螺丝,他也要看看补上去没有。近3年来,全队没有发生一起包括轻伤在内的人身事故。

  20年的井下工作历程也使陈风胜对煤矿有着一种特有的感触。工作面设备的运转情况、复查情况他都了如指掌。如此“明察秋毫”的队长怎能不令全站干部员工折服?每当工作面遇到过断层、淋头水等险、急、苦、累活时,陈风胜总是一马当先,担负起最累最险的任务。他每次下井都要在井下干上10多个小时,他的行动感染了全队的每一位员工。今年9月,尽管井下工作面顶板压力大、夹石厚,仍然取得了360米的好成绩。

  妻子、朋友、员工们都说陈风胜一年365天,他基本就没有休息过。2006年5月份,他得了重感冒,为了保证生产,他总是上午输液打针、下午继续下井,有时还把药带到井下喝,工人们看在眼里,痛在心上:“队长,您有病,在井上指挥指挥就行了,别跟班下井了。”他总是感谢地一乐,“这点病没啥,小事一桩。”

  老三陈风有和老四陈风杰虽然是青年一代,但他们在工作上从不拈轻怕重,事事干在先、抢在前,成为青年员工争相学习的典范。特别是他们勤于学习、善于钻研的精神,更为青年员工树立了榜样。

  今年春节期间,在矿上开展的“三讲四保”大会战中,陈家四兄弟放弃与家人团圆的机会,坚守岗位,带头担当生产重任,起到了表率作用。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兄弟四人本打算请年休假带老父亲出去旅游。在得知矿上开展“抓安全、迎奥运、保电煤”活动、全力保障电煤供应的消息后,他们主动给老父亲做工作,想推迟旅游计划。没想到父亲不但没埋怨他们,而且还鼓励他们说:“个人的事小,国家的事大,现在国家缺煤短电,你们就安心工作吧!8月8日晚,当全国人民尽享“奥运盛宴”的时候,陈家四兄弟却依旧奋战在地层深处,特别是老三陈风有当天早班由于机组出现了故障,从早上9点一直干到下午3点,4点多钟才出了井。晚上7点半,当他和家人吃完晚饭准备观看奥运会开幕盛况时,接到队里电话,说机组又出现了故障,他二话没说,急匆匆来到队里换上工作衣就下了井。他说:“抓安全、迎奥运、保电煤,是我们煤矿工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创新发展 他们从不间断

  刻苦钻研,勤奋学习,逐步使陈家四兄弟成了矿上家喻户晓的技术大拿、革新能手、岗位标兵。

  只有初中毕业的陈风广,文化水平不高,但他工作的座右铭却是“要做就做最好的”。 2000年,矿上引进上马了新型掘进机。只有初中文化的老大陈风广凭着一股犟劲,下定决心要当一名有技术的新型矿工。在刻苦学习的三个月里,他先后通读了《机械原理》、《电器原理》等专业书籍,写下了几万字的学习笔记,顺利地通过了掘进机驾驶技术考试,成为第一代驾驶新型掘进机司机。为了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水平,工作中的陈风广更是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班中遇到每起机械事故,他都认真分析原因,并将分析情况记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下班后认真向技术员学习,熟练地掌握了掘进机机组的性能和操作方法。2003年,他发现EBZ———132SH掘进机,由于设计上的缺陷,电控箱机械不能闭锁,为了解决这一难点,他日思夜想,向技术员请教,图纸画了一张又一张,零件加工了一件又一件,经过不断努力,通过对隔离刀闸进行改造,实现了机械闭锁,消除了一项动态失爆。仅2007年1-10月,经他修理的各种锚索机、风镐、马达等大小型设备250台(件),为矿上节约成本80多万元。

  “打铁必须自身硬”。这是老二陈风胜经常对人说的一句话。为了更好地组织生产,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陈风胜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技术服务生产的原则,先后进修了矿井掘进全部课程,使自己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管理思想。在实际工作中,他积极探索生产管理的新路子、新方法。2002年以来,四台矿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员工渐渐熟悉并记住了一个词组——精细化管理。根据矿上的要求,陈风胜进一步规范和整合完善了本队50项规章制度。制度有了、完善了,并不等于管理就到位了,督促和检查制度落实情况才是关键所在。陈风胜从一人一事、一岗一位、一班一组抓起,并通过“班前认真安排,班中重点督促,班后严格落实”的方法,彻底改变了员工过去的操作习惯,现在,工人进入工作面后,都明确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怎么干,工人的自保、互保意识增强了,安全生产也得到保证,实现了由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迈进。

  今年34岁,有4年党龄的老三陈风有是弟兄四个当中接受教育最多、参加工作最晚的一个。但他参加工作后,却始终没有放弃学习。他决心要把学校里未能实现的梦想在岗位上实现,用他的话说,新时代的煤矿工人既要当乐于吃苦的“老黄牛”,又要当勇于创新的“垦荒牛”,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参加工作后,他在综采一队当了一名机电检修工,为了不断给自己“充电”,自费2000多元购买了专业书籍,这些书不知被他翻阅了多少遍,仅学习笔记就写了厚厚的两大本。在工作中遇到技术难题,他就是不吃饭不睡觉也要弄个明白。通过锲而不舍的学习和苦练,陈风有开始在技术上脱颖而出,并逐渐成了队里的技术尖子。2004年,综采一队上马一套新型大功率电牵引采煤机,为了能尽快驾驭这一设备,他勤学善思、谦虚请教,对这套机组的变频器、主控器以及组合开关等主要部件的性能、工作原理全部熟悉掌握。每当采煤机出现故障他主动请缨,大胆尝试处理,现场解决不了,上井后找配件动手拆卸,反复推敲、分析,直到弄懂、弄通。

  宝剑锋自磨砺出。通过勤学苦练,陈风有练就了一手“望、闻、问、切、嗅”的“听声音、摸温度、嗅味道、看运行、量数据”故障法。机组电气技术改造是一项高难度的技术攻关课题,他利用实践处理故障的经验和结合相关理论知识,有系统地编制了多项关于机组变频器保护改造的技术攻关课题。其中,MG-300/701-WD型电牵引采煤机上的美龙电控600变频器AGBT管在生产中损坏,并且没有配件,如去原厂修复不但费工费时影响生产,还需要修理费30万元,也给井下工作面正常生产也带来极大制约。对此,他通过查阅相关技术资料,多次现场实验,对美龙电控600变频器进行彻底更换改造,引用青岛天讯800变频器进行改装,经过对控制线改造,更改相关线路及元件,对电脑程序和指令进行了重新输入,终于试验成功。目前,改造后的变频器已经投入实际生产使用中。据统计,自2004年以来,陈风有共完成技术革新项目80多项,创综合效益达300多万元。

  老四陈风杰秉承了几个哥哥努力学习、敢于吃苦的好作风,他把“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作为座右铭,在2001年参加工作后,主动申请到综采队当了一名井下机电检修工。闲暇之余,工友、同事邀请他一块儿打扑克、下棋,他都婉言谢绝,却“挤”出时间拿出业务书籍,认真翻阅,与此同时加强实作演练,迅速为自己“充电”。几年下来,陈风杰把采煤机的每个齿轮、每个螺丝都熟记于心,并能迅速准确地排除各类故障。随着时间的推移,陈风杰逐渐成为了队里有名的“技术能手”。当他看到机组电缆每次移动都需专人拖,而且电缆磨损也很快,为了尽快攻克这一“顽症”,他主动请缨,搞攻关。那段时间,别人都下班回家,他独自研究、分析,一干就是几个小时,每次都是一身汗、一脸油。工友们看见说:“慢慢搞,别着急,又不是一下两下可以解决的事”。最后,他想办法用一个小滑轮控制电缆。这样不仅节约了劳力,而且也消除了电缆的损耗,这一项发明下来每年可节约40万元费用。他还改造了EBJ-132SH油箱,每日可节约600多升油,节省费用60万元。

  热心助人 他们从不言谢

  陈家四兄弟都工作在生产一线,无论在什么岗位、单位,员工们只要说起陈家四兄弟,个个都赞不绝口。有的说他们是员工们的贴心人,有的说他们乐于帮助别人,有的说他们有副热心肠……。的确,在他们弟兄四个呆过的区队班组,员工们有什么难事、急事、知心事都愿意和他们弟兄四人沟通。老大陈风广热心关注公益事业,他多次在大同市红十字中心血站无偿献血。有一次,他和妻子进大同市办事,听到血站工作人员说:“最近市内血库血液告急,B型血更缺。”陈风广上前挽起袖子说:“我是B型血,你抽吧。血站工作人员化验后,发现他的血质很好,并征求他的意见能否献400毫升血时,他毫不犹豫地说:“可以。”10多年来,他8次无偿献血2000毫升。今年3月血站采血车来到了矿上,他马上就献了400毫升血,第二天,他又来到队里照例下井。多年来他不仅自己献血,还积极地鼓励身边的人,在他的带动下,他的妻子也加入到了无偿献血的队伍中。

  老二陈风胜是员工的“模范家长”。他经常深入员工家庭,倾听员工呼声,员工有婚丧嫁娶大事他安排人去帮忙;员工生病,他带领队干部一班人前去看望;员工过生日,他在矿电视台为其点歌祝福,并且送去生日蛋糕;员工有好建议,他积极采纳并且给予奖励……仅2007年1-10月他先后家访38次,看望患病员工28人次,捐款3000元。今年3月,青工小李患了重病,陈风胜听说后,买了慰问品赶到小李家进行看望,他还派人为小李联系医院,考虑到小李家庭比较困难,回到单位后,他又发动全队员工捐款。陈风胜就是这样,只要队里员工有事不管大小,他都会想方设法给予帮助。可是对于自己的家庭,他却不是一个称职的丈夫和父亲。自从干上采煤这一行,他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单位,所有家务事都落在妻子一人肩上。一天工作下来,他吃完饭倒下就睡觉。妻子是管了大人管孩子,忙了家里忙外边。每当说起家庭,陈风胜总是说:“我欠妻子孩子的太多了。”

  老三陈风有是个热心厚道的年轻人,当矿上组织给灾区人民捐钱捐物时,他总是踊跃参加。前年冬天,矿上给员工都发了一件“雪中飞”羽绒服,陈风有考虑到山西右玉地震灾区的老百姓缺少防寒服,他毅然抱着新发的“雪中飞”羽绒服向劳保科捐衣点走去,门外一名拉煤车司机看到后说:“崭新的一件羽绒衣正好我开车穿,给你120元我买了。”陈风有嘿嘿一笑道:“你有票子,哪买不了件棉衣,瞅这点便宜,这是捐给灾区的。”不仅如此,他为左邻右舍的群众修理电器有时还得自己贴配件费,而且态度诚恳,热情礼貌……一次他接到一位员工家属的电话,反映电视机坏了好几天,本人又行动不便,不能拿去修理。他二话没说,立即上门为其修理好。去年以来,他义务为员工修理家电80件。提起陈风有,四台矿的人都赞不绝口:“他真是个好人”。

  从参加工作起,老四陈风杰就积极加入到青年志愿者行列。在日常生活中,他乐于助人,有一位姓白的老太婆丈夫早逝,一生无儿无女,且年老多病,每月只靠领取400多元的养老金来维持生活。去年的一天,老人因病晕倒在路边,陈风杰下班发现后及时将老人送去医院抢救,得知老人一生坎坷经历后,陈风杰决定与老人结成“一助一”帮扶对子。逢年过节他忘不了为老人粉刷房屋,贴春联、买蛋糕。平时,他抽空为老人劈柴、拉煤、担水,还经常为老人购买医疗用品,陪老人做运动。老人生病后,他天天为老人煎药、做饭、端屎、倒尿,直到老人恢复健康。老人的邻居都羡慕不已,在陈风杰的帮助下,老人在生活上得到了帮助,精神上也得到了安慰。

  2005年的一天,在109国道四台矿入口处,一辆满载货物的三轮车与迎面来的一辆中巴车相撞。由于中巴车跨越黄线快速超车,将三轮车撞翻在路上,三轮车司机被压在下面。中巴车驶出50米才停住车。途经此地的陈风杰看到后,立即跑过去尽力抬车,由于车太重,他招来3个人帮忙将车抬起,救出了满头是血的司机。同中巴车车主将伤者送到医院进行救治,直到伤者脱离危险他才离去。

  今年5月19日一大早,四台矿各基层单位掀起了向四川汶川地震灾区捐款的活动热潮。当天,老大陈风广和老二陈风胜都在井下忙于生产,老四陈风杰早晨接到通知,井下电机出了故障,他7点就下了井。老三陈风有开完班前会刚刚换上工作衣准备下井,听说单位组织捐款,就急匆匆跑到最前面,硬往捐款队伍里挤,边挤边说:“兄弟,对不起,让我先捐吧,我要马上下井”。他走到捐款箱前,一只手投进了一千二百元,另一只手又投进一千二百元。工友们开玩笑地说:“你下井还带这么多钱?他说:“我们弟兄四人昨天就听说今天要捐款,早准备好的,这一份是我和老三的,另一份是老大和老二让我带来替他们捐的”。笔者向陈风有了解情况予以报道时,他匆匆地说“这是应该的,我们弟兄四人虽不能亲临现场抗震救灾,但是我们一直牵挂灾区人民的冷暖,希望我们捐出的爱心资金,能为灾区人民缓解一定的燃眉之急,使他们尽快恢复生活,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爱企敬业显伸手,创新发展争奉献,扎根煤海竟风流。陈氏四兄弟在工作岗位上默默地演绎着平凡的人生。而他们的普通和朴实,正是同煤矿工的缩影和真实写照。也因为有了千千万万个像陈氏四兄弟这样的井下工人,才撑起了煤矿这片天。

  来源: 山西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