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宏明:“答应了病人下再大的雪也得去”(图)

发布时间:2009-11-30 08:45 | 来源:新华网山西频道 2009-11-26 15:38:37 | 查看:978次

  吉宏明,男,46岁,现任山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目前系中国医师协会山西省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神经外科医师分会脊髓脊柱组专家,中华医学会神经肿瘤学组专家,山西省神经外科专业学科带头人,山西省"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33人才",山西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曾系山西省"十佳杰出青年"。

  从事临床、科研、教学工作二十多年来,勇于创新,刻苦钻研,始终对本专业的国际、国内发展水平及动态有着深入的最前沿的认识和了解,于山西省内率先开展了多项神经外科新技术,对神经外科疑难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颇具造诣。

  这是太原遭遇暴雪的第一天,上午九点多,山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吉宏明正开着自己的汽车,行驶在去往榆次的公路上。

  前几天,榆次一家医院的医生联系吉宏明,那里有一位患者需要做开颅手术,而当地的医疗技术有所欠缺,需要吉宏明亲自上手术台,吉宏明一口答应了。

  不料一早起来才发现,窗外已是四处白雪茫茫 。

  "已经答应了患者今天做手术,人家把头发也剃了,十几个家属都守在手术室门口,这种时候我怎么能说不去 ? "面对《山西青年报》记者,吉宏明说,人家之所以找你去会诊,是因为信任你的技术,"对方把手术室准备好,给患者把麻药也打了,我必须得去 。 "

  凌晨惊魂

  对于吉宏明来说,不论是雪天还是午夜,开车去外地给患者做手术早已不是第一次了,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的名声早已享誉省内外,全省各县市地区三分之二神经外科的手术都会和他们科室的医生联系会诊,最多的时候,科室有七名医生都在外地参加会诊。

  "县市的患者很可怜,有些是因为家里穷无法支付来省会的开支,有些是因为医保只能报销当地医院的,更多的是因为患者的病情过重,经受不起路上的折腾。"吉宏明告诉《山西青年报》记者,由于科室的医生经常外出,科室人手不足,所以他每次出去,不管多晚,只要能在天亮前赶回来,他都要连夜往回赶,"第二天早晨八点还得上班呢。"凌晨三点做完手术,吉宏明驾车往回赶,六点多他从滨河路高速下了车,突然在滨河路的隔离带中走出来一个人,吉宏明握紧方向盘赶紧向右打,又向左往回打方向,车也随之打了七八个摆子后,整个车转了180度,"好在当时路上车少,不然我就完蛋了,"摆正车身后,吉宏明把车停在了路边,休息了一个多小时才缓过神来。"那次把我吓坏了,"吉宏明说,勉强把车 开回医院。

  对于这种经常遇到的,没有人知道的惊险,此前吉宏明从来不会跟外人提起,每次接到地市的会诊电话,他仍然是毫不犹豫地答应。

  不挂号一样看病

  无论是对科室的同事还是病房的患者,吉宏明总是一副笑呵呵的样子。"吉主任脾气特别好,对谁都没有架子,每天早晨医生办公室门口都挤满了来找他看病的人,不管认识的不认识的,挂了号还是没挂号的,他都一样给看。"护士长许娟告诉《山西青年报》记者,有时候没有挂号的患者,只要是拿了片子找到吉宏明,一般他都不会拒绝。

  尤其是对于家庭条件困难的患者,吉宏明格外的热心。

  有一次,一个外地的患者由于医院没有空余的床位,而他和家属又没钱住旅馆,最终找到了吉宏明,"主任,我们实在是没钱去住旅馆,能不能给想想办法?"吉宏明了解到他们家在农村,来太原一趟不容易,坐汽车就要六七个小时,而他们带的钱也不多,根本住不起外面的旅店。

  吉宏明亲自找到护士长许娟,"护士长,求求你了,这个人他家住得太远了,来太原一趟特别不容易,他们经济条件又不好,去外面住旅店一晚上就要好几十,你就想想办法把他收下吧,算我求你了。"看着吉宏明一副着急的样子,许娟给患者在病房加了一张床,把他收了进来。"他就是这个样子,不管医院的床位满不满,只要让他看见患者有困难,他就忍不住要帮忙。"许娟无奈地对《山西青年报》记者说。

  每天去查房,吉宏明都有自己的一套称呼,见了老年人就叫"大爷"、"大妈",见了年纪差不多的就叫"大哥"、"大姐",见了小朋友就是"小姑娘"、"小宝贝",总之,怎么亲切他怎么叫,从来不直呼患者的姓名。

  病房里有一位大妈,每次去查房,吉宏明都会坐在大妈的床边,先握着大妈的手唠唠家常,问问大妈"昨晚睡的好不好?"然后才开始询问大妈的病情恢复得怎么样。每次见到吉宏明来查房,大妈都高兴得合不拢嘴,见人就夸:"吉大夫看病和别人不一样,那对咱亲切的,就和自己儿子坐在身边一样。"吉宏明对待同事也是这样,虽 然身为科主任,但他从来没有红过脸训人。"吉大夫就是性格太好了,别的人犯了错,他都拉不下脸来说。"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的"创始人"、老主任王树荚告诉《山西青年报》记者。

  为病人节省每一分钱

  "做医生的,要同情每一位患者,为他们考虑,费用方面能省就省。"吉宏明经常会告诉科里的年轻大夫们。

  前几天,吉宏明在门诊收治了一个15岁的男孩。男孩来看病时,走路一拐一拐的,经过检查发现男孩得的是国内罕见的脑干肿瘤,病情十分复杂,以现有的医疗条件很难治疗。

  遇到这种复杂的情况,正常情况下,大夫都会告诉病人:"我们这里看不了,你去北京吧。"就可以很容易地解决,吉宏明却没有这样做,他把患者的所有病历、资料都留了下来,把科室所有人都召集起来,大家一起研究。

  正好有一名北京的专家来医院参加其他患者的会诊,吉宏明得知这一消息后,专门找到了北京专家,把这个孩子的病历拿给他看,还让专家给出了解决方案。孩子的父亲得知后感动地说:"我们就在门诊挂了个10块钱的号,吉主任就这么用心地给我们看病。还找北京专家给我们看,真要是让我们自己去北京看病,多花那么多钱不说,光是找医生我们就不知道去哪找,更别说找专家给看了。吉主任真是帮了我们一个大忙呀。"为了严格控制药物的用量,给每一位患者省钱,吉宏明给科室的医生制定了"唱病历、唱药量"的规定。每次开晨会的时候,吉宏明都要临时抽出一位患者的病历,让主治医生把患者的病情、用了什么药、所开每一种药的用途和用量一一说出。

  "每一种药都不能多用,给患者多开哪怕1克都不行。"吉宏明说,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适应症,每次"唱药量"时,他都会仔细地对照着药品说明书来查看,"开晨会时,当着众人的面'唱病历'、'唱药量'是为了让大家起个监督作用。"在吉宏明的严格管理下,规定实施一年来,医生们的操作更规范了。"人是最宝贵的,容不得出一点错,谁来医院看病都是想看好,所以我们才要管理得更加严格。"

(责任编辑:周仙姿)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