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 新中国理财专家(图)

发布时间:2010-02-20 08:09 | 来源:人民网 2001年5月08日 09:15 | 查看:1329次

1955年,陈云作《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报告》

  国有难事

  念陈云

  忆昔艰辛治国,重整破碎河山。几经劫难过,板荡识英贤。百姓柴米心叩,万家忧乐怀牵。有道是,知难行更难,远足赖前瞻。唯实不唯上,警世留真言。净宇若胸襟,双袖清风展。后世论楷模,念及几潸然。在新中国的史册上,陈云是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又是著名的理财专家。其实早在战争年代,他就是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历来坚持由实践来验证真理,反对盲从。“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这段广为人知的话,即出自陈云之口,也是他光辉一生的写照。

  ■他化名“廉臣”,撰写了《随军西行见闻录》,以一个医生的口吻第一次向世界宣传长征

  ■1959年夏,“大跃进”恶果显现时,毛泽东感叹“国乱思良将”,提出仍让陈云管经济

  陈云,1905年出生于上海青浦县练塘镇。幼年便丧双亲,由舅父母抚养,因此又名廖陈云、廖程云。1919年,他小学毕业后,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当学徒。1925年入党并投身五卅运动。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他回家乡搞农运,曾任农民起义武装的党代表、青浦县委书记和江苏省委农委书记等职。

  1930年9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共六届三中全会上,陈云被补选为中央候补委员,六届四中全会上当选中央委员。1931年9月,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成立,他是成员之一。1933年初,他随临时中央迁到江西瑞金,任白区工作部部长。

  长征初期,陈云任红五军团中央代表,在遵义会议上积极支持毛泽东。会后,中央派他恢复白区工作。部队过了大渡河后,陈云历尽艰难,化装潜出四川。到了上海,他发现难以活动,便于1935年9月转赴莫斯科,向共产国际报告了长征及遵义会议情况。

  随后,陈云化名“廉臣”,撰写了《随军西行见闻录》一书。为便于公开发行,书中以一个立场中性的医生口吻,介绍了红军长征的种种情况。1936年,此书先后在法国、苏联和中国出版发行,第一次向世界宣传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

  1937年初,得知红军西路军在甘肃西部失败,陈云以中央代表的身份回国到达迪化(今乌鲁木齐),随后接回进入新疆的西路军余部。他从中挑选骨干,又从延安调来人员,组织他们利用苏援装备学习航空、车辆驾驶等,为党在后来建立机械化部队奠定了重要基础。

  抗战开始后,陈云到延安,长期担任中央组织部长。在干部工作中,他以正派公道著称。党的“七大”后,陈云成为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在党内领导人位置排序中,继“五大书记”之后为第六位。

  抗战胜利后,陈云马上搭乘苏联飞机赴东北。当时虽然中央曾提出过进军东北的口号,但陈云经过实地分析,认为苏联按照当时的国际条约不会将大城市交给中国共产党,因此建议向两侧的农村和小城市发展。

  1947年初,他主管南满工作时,面临部队被国民党军压到长白山边的严重局面。他在七道江会议上一锤定音,要求不再撤退而保卫临江,终于扭转了东北的战局。解放沈阳后,他又主抓接管工作,为全国完整接收大城市创造了一个典型范例。

  新中国成立后,陈云任副总理兼财经委员会主任等职,“八大”后还成为中央五位副主席之一。在被称为“共和国总管家”的周恩来身边,陈云是主要的理财家。1957年,他因反对急躁冒进受到错误批判。

  1959年夏,“大跃进”恶果显现时,毛泽东感叹地引用了“国乱思良将,家贫思贤妻”的古语,提出仍让陈云管经济。在三年困难时期,陈云想尽一切办法,扭转了局面。可惜,至60年代中期以后,他又遭到排斥。

  1978年,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陈云重新当选为党的副主席、中央纪委第一书记,后来又任中顾委主任。1995年4月病逝,享年90岁。

  ■只用半年多时间就使全国财政收支接近平衡,解决了旧中国多少

  年来无法解决的金融物价问题,一时被人叹为奇迹

  陈云作为党内少有的工人、店员出身的领袖,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几个关键时期都做出过突出贡献。这既出于他自身的优秀品质,同时也与他所处的成长和工作环境密不可分。中国近现代最大的工业金融中心上海,是陈云人生轨迹起步的地方。西方资本主义在这里建立了侵略据点,并以早期资本主义冷酷的敲骨吸髓式的压榨,给神州古国带来了重重灾难。不过与此俱来的副产品,便是在这里出现了体现近代科学管理的市场效益观念,出现了一批精明的上海人。对于陈腐的“重义而不喻利”的封建传统观念来说,那种看似缺少温情却务实求真的作风,正是破旧立新的重要催化剂。

  陈云受家境所限,只读完了小学,靠辛勤自学成才。他通过工作实践,了解了中国最近代化的城市;在长期农运斗争中,他又懂得了中国的乡村;后来又与国外的学习考察相结合,终于使他在思想认识上出现一次又一次飞跃,成为解决难题的能手。

  新中国成立时,面对经济崩溃的烂摊子,主持中央财经委的陈云连出良策,只用半年多时间就使全国财政收支接近平衡,解决了旧中国多少年都无法解决的金融物价问题,一时被人叹为奇迹。他在党内较早发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问题,支持并提出实行包产到户的建议。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再度复出,又反对“洋冒进”。在共和国迈向现代化的漫长历程中,陈云的真知灼见将永远铭刻在史册上。

  ■解放战争时,他拒绝别人送来的

  好枪:“如果到了需要我用枪的时候,仗早打输了”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他率先提出

  为彭德怀、陶铸平反等大家都不

  敢触及的禁区性问题

  陈云平生最爱竹———竹是虚心、正直、廉洁与坚韧等美好品质的象征,也概括了陈云性格的某些特点。“要讲真理,不要讲面子”是陈云在延安任中央组织部长时所写文章的题目。他强调,指导工作应采取“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态度,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解放战争时,他刚到南满领导工作,当地的一些同志马上张罗给他挑一支好手枪。陈云微笑着回绝说:“好枪还是给前方打仗的人吧,如果到了需要我用枪的时候,仗早打输了。”

  每到一个地方,他总是先问粮、油、煤等物资供应的实际问题,很少讲空洞的教条。在国家经济建设的问题上,陈云有时跟中央的主要领导意见相左,却能率真直言。1958年“大跃进”时,面对钢、煤、粮、棉四大指标过高的数字,他指出这是难以完成的。三年困难时期,面对供应紧张、货币无法回笼的状况,他提出打破过去总宣传物价平稳这种讲面子的做法,适当地实行高价政策,由此很快解决了财政难题。

  1978年末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有关对彭德怀和陶铸等人的平反、康生的罪恶等问题还是大家都不敢触及的禁区。陈云却在会上率先提出这些问题,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

  从普通学徒到共和国元勋,在战争废墟撑起民族灵魂,陈云付出了多少智慧和艰辛。从陈云的故居翠竹,能让人读懂如何学做事,学做人。

  ■经手钱财以亿兆计,生活却十分简朴自律

  新中国成立后,陈云作为国家最主要的理财人,难免给人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其实,生活中的陈云非常平易近人。他7岁时入本镇小学读书后不久因家贫失学,是校长杜衡伯让他免费入学。对此,陈云一直怀念不忘。1986年,当镇上小学请他题写校名时,陈云欣然命笔。

  陈云还多才多艺,喜欢评弹,会吹箫、吹笛,也会拉二胡,在繁忙工作之余以此自娱。据身边的工作人员讲,晚年的陈云用牛皮纸包书、用绳子捆扎仍很利索,连年轻人都赶不上他。他的毛笔字很好,也得益于年轻时当店员的经历,因为往外寄书,包要包得结实,地址也要用毛笔写得端端正正。

  陈云自己的生活一向简朴,并始终严于律己。有一年,11月10日左右,北京的气温骤降。周恩来去陈云那里,发现陈云正拥着棉被坐着办公,仍抵御不住寒气。周总理看着于心不忍,马上表示特许这里提前几天烧暖气。陈云却坚辞道:11月15日供暖的时间是我定的,我不能破这个例。(国防大学 马祥林 徐焰)

  《北京青年报》 2001年5月08日

(责任编辑:吴雄)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