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中国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召开 养老事业 众人拾柴火焰高(图)

发布时间:2018-11-10 22:27 | 来源:人民日报 2018年11月08日 18 版 | 查看:1592次

本报记者 熊 建

以上图片为往届老龄产业博览会上,观众参观体验参展产品。资料图片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中国保利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中国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SIC老博会”)8日在广州保利世贸博览馆开幕。本届SIC老博会为期3天,展览面积达2.2万平方米,吸引了来自全球老龄产业各领域的近350家知名企业参加。

  全方位满足多样化需求

  每年的SIC老博会都是对养老产业最前沿和科技含量最高的产品、品牌、服务的检阅。本届也不例外,吸引了来自日本、澳大利亚、法国、美国、德国、丹麦等国家和地区的近百家国际品牌参展,国际展商数量占比30%。其中,日本、澳大利亚、法国等国家和地区继续以组团形式亮相,竞相呈现新技术、新应用。

  本届SIC老博会的展示范围覆盖养老服务、养老运营、适老建筑设计、养老机构管理系统、老年人生活辅助用品、智能家居等专业领域。新技术、新应用同台竞发,全方位满足地产物业、养老机构、康复医疗机构、辅具服务机构、生产贸易机构、政府机构、社会团体及老年人等目标观众的多样化需求。

  今日,SIC老博会盛大开幕,各专业品牌荣耀亮相:睿莱中国—贝塔斯曼集团、医护到家、一家依、康益健康、帮得来等养老服务厂商;安馨在家、永爱、臻品乐善、优儒家具、华睿家居、保椿家居、森幸家居等适老家居厂商;以及众多适老卫浴品牌、无障碍扶手品牌、适老地材品牌、护理床供应商、养老地产品牌等。

  作为央企而言,保利一直以来都坚定看好养老产业前景,并努力承担起整合资源、聚集关注、开阔视野的责任,积极投身这项投入大、周期长、转化慢的事业中。“保利希望通过举办SIC老博会、福祉展等,搭建起大健康产业交流的标志性平台,政府、社会机构、金融、保险、地产、医疗等相关从业者都到此汇聚,交流思想、展示技术、交易商品、促进合作,构建范围更广、维度更多的大健康产业生态发展平台。” 中国保利集团副总经理、保利发展董事长宋广菊说。

  构建养老产业生态矩阵

  宋广菊表示:“老龄事业内涵丰富,包含了医疗、康复、保健、保险金融、健康管理、文化休闲、产业地产等方方面面,是‘健康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企业会选择在业务相关性强、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切入大健康行业,这也伸展开了中国健康养老产业结构的骨架。”

  因此,融合发展成为当前养老市场的趋势之一。在人口老龄化及“健康中国”战略推动下,涵盖养老、养生、医疗、文化、体育、旅游、绿色农业等诸多业态的康养产业蓬勃发展,成为备受关注的新兴产业。预计2030年,中国老年康养产业规模将达到22万亿元。在此背景下,本届SIC老博会巩固扩大无障碍生活、康复护理、养老智能化、保健养生四大专业展区,并应势注入长寿之乡、养老服务、养老地产、养老旅居等热门板块,力求突破传统养老的界限,促进不同领域资源的整合。

  “中国长寿之乡特色展区”是本届SIC老博会的亮点之一。通过与长寿之乡绿色发展区域合作联盟合作,本届SIC老博会将集中展示各长寿之乡的老年休闲旅游服务、健康疗养服务、养生名优产品、保健食品等。开幕当日,主题为“中国长寿之乡专场洽谈会暨连锁商超对接会”的专场论坛隆重举办,养生养老投资企业、养老地产开发商及有关商贸集团、公司、社区居家养老运营机构、医疗机构、连锁药店商超等专业采购商,现场与长寿之乡参展政府、企业进行项目合作、采购洽谈。

  此外,为完善养老服务链条,填补国内市场上介护服务、人才培训、设计规划等领域的缺口,本届SIC老博会开创性打造兼具特色展位展示和开放式演讲分享功能的“养老服务专区”,引进更多养老服务企业参与到行业分享的平台,重点讨论养老机构优质运营、认知症介护、社区居家养老、适老化设计、老年护理人才培训以及养老项目筹建等热门主题。通过展示其精细化的服务理念和案例,为推动养老产业发展发声。

  借助信息化提升管理效率

  随着医养结合的推进,养老机构在老人客群、工作人员、跨部门、多分院协同工作、管理流程和整体经营上日益难以为继,亟须借助信息化提升效率。作为SIC老博会的老展商,惠州颐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正为养老机构信息化提供一种卓有成效的管理手段。

  2009年起,颐讯开始专注于“颐康养老机构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发,经过8年发展,公司客户如今遍布27个省区市,覆盖500多养老项目,总床位数超17万张。

  颐讯总经理杨汪宝认为,一款养老信息化管理软件需具备的核心要素,主要是能够配合用户的运营。有了信息化的加持,养老机构可以游刃有余地处理、应对相关事务。

  除信息化外,专家认为,未来养老产业的发展还有如下几个特点,需要业界重点关注。

  认知症照护将会升温。目前我国认知症患者已超过1000万,居世界首位。认知症虽还没有根治的方法,但通过专业的护理可以有效地让患者维持日常生活,延缓病症恶化。然而现今国内机构照护模式落后,护理员知识结构不高,无法满足庞大的认知症照护需求。因此,关于机构护理人员的认知症培训在近年来备受关注,将迎来发展机遇期。

  跨地区连锁化将日趋明显。养老行业在当前仍是微利行业,只有通过规模经济才能实现盈利,跨区域连锁化经营成为众多机构获取市场份额、打造品牌优势的战略选择和发展趋势。例如泰康之家在全国投资建设的连锁化“都市医养社区”,目前已完成北京、上海、广州、三亚、苏州、成都、武汉、杭州、南昌、厦门、沈阳等十一城联动布局。

  长照险将是持续热点。自2016年人社部发布的《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将上海、广州、青岛等15个城市纳入首批试点,经过一年多的摸索,目前参保人数已经超过了3800万人。2018年将成为奠定我国社会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政策框架的关键年份。

  多维度促进交流合作

  本届SIC老博会将以“精准发力 推动新时代中国老龄产业新发展”为主题,举办近20场专业活动,多维度、深层次促进业界交流与合作,助推中国老龄产业的蓬勃发展。

  伴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身体健康、心情愉快,生有所养、老有所乐”成为老人对幸福生活的基本诉求。为此,涵盖养老、养生、康健、医疗等诸多业态的康养产业成为备受国民关注的新兴产业。本届SIC老博会联合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举办医养结合发展论坛,共同探讨医养结合的热点问题和最新动向。

  专业社会工作融入养老服务体系,是提升养老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为此,本届SIC老博会在设立“养老服务专区”的同时,还联合广东省社会工作师联合会共同组织以 “社会工作让社会养老更幸福”为主题的社会工作与养老服务专场论坛。该论坛将邀请粤港澳大湾区专家学者和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各种业态的资深人士,分享社工展开长者服务的组织方式、介入路径与方法、具体社工技巧等内容,促成多层次的行业交流和项目对接。

区分人群 精准服务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研究员  冯文猛

  今后一段时期内的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发展,需要重点关注三方面内容。

  一是区分老年人中的不同人群。当前,老年人中需要照料支持的不足20%,另外的80%以上是活力人群。对需要照料支持的20%,重点是为其提供高质量、全方位、可负担的产品和服务。对于属于活力人群的80%,重点是进行健康指导和行为干预,充分延长其健康状态,创造机会让其融入社会、发挥余热。

  二是应注重提质增量。今后,在丰富产品和服务内容的同时,重点是要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打造老龄产业发展升级2.0版。

  三是重视健康和养老结合。在已出现的养老模式中,依托居家社区实现健康和养老结合是解决绝大部分老年人需求的有效模式,需要作为今后的发展重点,积极探索,全力推进。  

  做大增量 提升质量

  全国老龄办党组成员、副主任,中国老龄协会副会长  吴玉韶

  新时代老龄产业发展,既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更要立足我国国情,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老龄产业发展之路。

  一方面,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加大扶持和监管力度,营造更加公平公正、更可持续的老龄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

  另一方面,必须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做大增量、调整结构、提高效率、提升质量。只有做大增量,才能调整结构;只有社会参与,才能提高效率;只有适度良性竞争,才能提升质量。

  老龄产业是朝阳产业,发展潜力巨大。老龄企业要挖掘老年人的需求,研究老年人的“刚需”,在产品研发、提升质量上下功夫,在标准化、品牌化、连锁化上下功夫,在运用新技术上下功夫。

  重视社工 提供关爱

  广东省社会工作师联合会会长  李敏兰

  社工在从事职业助人的工作中,专有一个科目为“长者服务”。这个职业受过专业理论、专业知识与方法的教育和训练,熟练地掌握60岁以上的人群在以后每十年时间里,其生理与心理的变化规律,尤其是个人情感和社会关系、家庭关系会遇到的一些共通性困扰。

  因此,社工介入养老服务能在社区日常的生活中,了解和掌握老年人的喜好习性、过往的生活历程以及情感故事,了解他们工作经历和家庭关系,综合评估其物质和情感需求。能够恰当地运用国家福利政策和福利措施,运用社会提供的关爱长者的资源,运用市场高智能、高素质的物质条件,满足老年人中不同人群的个性化需求。

  可以相信,在国家高度重视老龄化问题的今天,社工行业的建立和成熟将能助力每位老人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让他们一生始终拥有尊严。  

  改革供给 创造需求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李  军

  老龄产业是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由供需关系决定的必然产物。随着人口老龄化,以满足老年人需求为主旨的老龄产业将大有可为。

  老龄产业的需求主体是老年人,而老年人在国民收入分配中以及在相关制度制定和决策中处于弱势地位。如老年人的收入增长具有被动性,即需要有相关制度进行保障支持,才能使老年人收入水平得以提高。由此决定了老龄产业中的需求不完全由老年人的消费意愿主导。

  如何既满足老年人的消费需求,又使企业获得适宜的利润,是老龄产业能否健康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性问题。为此,老龄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大力培育、引领和扶持,而不能完全靠市场化机制。目前应着力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老龄产业的供给方面提供有利的生存与发展的环境,努力构建“供给创造需求”的老龄产业发展机制。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