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新中国同行的文艺工作者的艺术足迹(组图)

发布时间:2019-01-07 22:11 | 来源:人民日报 2019-01-06 08版 | 查看:1398次

年岁交替 万象更新 满怀期待 迈向未来

七十抒怀(行书)苏士澍

东风随春归 发我枝上花(中国画)朱道平

吉祥如意(篆书)丛文俊

塔吉克歌谣(油画)郭北平

运货车(油画)尤劲东

大地回春(木雕)高公博

凤鸣朝阳(篆刻)刘一闻

  踏着新时代的节拍,2019已然到来。新的一年,新中国将迎来70华诞。70年,顽强奋斗的民族品格代代承扬。70年,伟大复兴的民族梦想从未放弃。70年,新中国美术伴随国家发展步伐,回应时代前进号角,从变革图强,到融汇古今中西,坚定展现中国精神、中国气派,一批批美术工作者用青春与汗水为祖国和人民谱写绚烂华章。

  今天,本刊特邀7位共和国同龄人,通过他们的视角,回望新中国文艺工作者的艺术足迹,感念改革开放的成果,祝福祖国、寄语新年。借此,也向所有为新中国美术事业做出贡献的艺术家致敬!

  ——编  者 

  生逢盛世地天明

  苏士澍

  今年,共和国成立70周年。

  我与共和国同龄,与共和国一起成长。

  我自幼喜爱书法篆刻,少时拜刘博琴先生为师,后师从启功先生,多年来从事中国古代书法碑帖的编辑出版工作,工作之余进行书法、篆刻创作。在文物出版社工作期间,遍览历代先贤碑帖,每有心得;常向诸位大家求教,多有受益。在不断提高工作水平的同时,也增强了对中华传统文化、中国书法艺术的热爱。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与新中国同行的我们,体会尤为深刻。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散发着不朽光辉。汉字文化,博大精深,在记录中华民族璀璨文明的同时,也造就了汉字本身的独特魅力。中国书法艺术,也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作为书法工作者,我们有责任用手中的笔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讴歌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壮丽诗篇,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时代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生逢盛世地天明,七十年来风雨程。赋诗以抒怀。

  怀感恩之心

  朱道平

  我出生于1949年5月,老家在浙江台州黄岩,少年时代随父母移居古都金陵。那时家居玄武湖鸡笼山东侧的一个大院里,闲暇时,我常与小伙伴们爬上后院高高的古城墙,眺望后湖烟柳那如梦如幻的景致,生动的自然之美敲打着我对艺术尚且朦胧无知的心扉,此后在金陵丰厚的文化积淀和众多师长的启迪和引导下,我走上了绘画之路。

  1980年,我进入南京书画院工作。那时,画院处于初创期,条件很简陋。我们在原先南京鼓楼检阅台的后台中用木板隔出的几间小房子里作画,画家也仅有四五人。但大家都很兴奋,怀揣理想,终日作画不辍。随着改革开放,国家日益兴盛,画院也人才济济,画家们创作愈发努力,成绩喜人。如今,画院又迁到环境条件更好的南京老门东新楼,并建起了设备齐全、明亮宽敞的金陵美术馆,成为市民欣赏艺术的中心。

  新年来临,新中国将迎来70周年庆典,可喜可贺!我将把改革开放以来创作的100件精品捐赠给金陵美术馆,为滋养我的金陵文化尽一份小小的心力,并以此表达我对祖国的感恩之心。愿新年大吉!国家更加繁盛富强!

  立德立言,矢志奉献

  尤劲东

  1949年出生的人,常被称作“共和国的同龄人”,无疑是一种幸运。

  更幸运的是,1978年恢复高考,我从插队的黑龙江兵团考到鲁迅美术学院上学,那时我已29岁,赶上了求学“末班车”。

  大学于我意味着满怀热望的时光。同班同学中,年龄大的如我已近30岁,最小的才18岁,但大家都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对知识充满渴求。当时教我们的老师治学严谨,责任心极强,令我感念至今。

  几年的学习,打开了我的视野,使专业能力得到大幅提高。毕业后我又考上中央美院的研究生继续深造。后来,自己也做了老师,有了更多走访其他国家学习、研究的机会。

  现今,我已退休若干年,回想70年人生,最难忘的就是改革开放,恢复高考。改革开放改变了我的人生,也改变了中国。

  70年,我见证了国家繁荣发展之路,见证了文化艺术领域的不断进步。

  同时,也由衷感谢那些为中国美术教育事业辛勤奉献的人们。祝新中国美术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

  欣逢盛世,老当益壮

  丛文俊

  生而得时,长而乘势,壮迎复兴,老逢盛世。作为共和国的同龄人,这四句话可以概括我的70年人生历程,悲欢、迷茫、奋发、成功,莫不与国运息息相关,这种感受是刻骨铭心的。

  改革开放伊始,恢复高考。1978年起,我先后攻读本科、硕士和博士,徜徉于学术之大千世界,生命也变得有了色彩和意义。上世纪90年代初,我误打误撞,进入了以学术研究为基础的书法艺术领域,坚持以传统文化为指引的书法史、书法文献与传统书法批评的系统研究。

  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是历史担当,必须努力弘扬传统文化艺术精神,既要建立属于当代、面向未来的书法学术研究体系,还要做好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转化,以推动当代书法艺术健康发展。

  时代催人奋进,要尽己所能,做一些无愧于时代的事情。多年来,我就书法史、书法文献、书法理论等多方面展开研究,同时努力提升各种书体创作水平。时不我待,要做的事情太多,每念及于此,就会在心底发出“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的自勉之声,要与共和国的繁荣昌盛相伴而行,直到永远。

  我爱我的祖国

  刘一闻

  《我和我的祖国》是一首歌名。这是一首感人肺腑、催人奋发的歌曲。当我准备提笔撰写这篇小文时,脑袋里竟然一下跃出这六个字。

  我出生在1949年年底,当我呱呱坠地时,胜利的歌声已响彻祖国大地。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带有解放牌印记的新中国幸运儿。

  上中学后,各种业余文体活动蓬勃开展,也就在那时,我迷上了书法和篆刻艺术,从此它们占据了我的全部精神世界。

  1968年初中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工厂当工人。若干年后被招至上海博物馆从事书画专业研究工作。这一职业的转变,还是得益于最初小通书法篆刻之道。不过,从更大的视角看,我之所以能够有今天的点滴进步,也是祖国母亲哺育培养的结果。

  一晃70年过去。如今,我已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古稀老人了。回想起自己曾经走过的漫长道路,不禁心生感慨万千。

  一路走来,我更加坚信,祖国的强大是人民的幸福。

  我爱我的祖国。

  祝福我的祖国!

  奋力前行新起点

  郭北平

  我生于1949年。和大多数同龄人相比,我算是幸运的一个:17岁考入美院附中,有大量画画的机会,而且都是极富挑战的创作实践;23岁进入陕西省美术创作组(“秦文美”),与蔡亮、张自嶷、刘文西等老师同室作画;24岁进入西安市特种工艺美术厂,和康师尧、崔振宽、江文湛、王炎林等先生共事6年,直至30岁考到阳太阳先生门下读研,才开始潜心主攻油画。毕业后,我进入西安美术学院任教,教书育人的同时继续画画。

  从艺几十年来,我的作品曾入选全国美展和中国油画展等国展20余次,获全国奖8次。但我并未止步于此,仍然保持着旺盛的创作激情和精力。在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等主题性创作工程中,我精益求精,力图将历史与现实深度融合,展现泱泱大国气魄。

  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感念改革开放!共和国将迎来70华诞,对我来说,70岁也应该是新的起点。我将奋力前行,坚定文化自信,勇攀艺术高峰,力争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民族和时代的优秀作品。

  心系祖国,根在民间

  高公博

  能与新中国同龄一直让我感到既自豪又兴奋。53年来,我一直从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乐清黄杨木雕项目,见证了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在满满的幸福感中,我能够尽情创作一切美好的事物,用无声的雕刻语言讲述内心真实感受。

  从制作传统木雕开始,我连续开拓了表现材质外在美的树根雕、挖掘材质内在美的劈雕艺术以及体现天然美的意雕艺术。几十年来,我从一位普通民间艺人成长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走向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我始终坚信,民间艺术自古以来就是属于大众的最朴实的表达方法,理应抒发最真挚的生活感受。我用不同雕刻技法先后创作抗击非典的不凡形象《白衣天使》、实现奥运梦的《同一个梦想》等作品,因为我被这些故事所打动,我为祖国的强大和民族的复兴自豪。

  岁月与经历让我懂得人生应当有所作为,因为生命来之不易。与新中国同行,将是我一生的荣幸。未来,我将继续不懈努力。深深祝福亲爱的祖国!

  人物速写:赵  壹

  版式设计:窦勤勇  陈  为

  (编者注:原文标题为《与新中国同行》)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