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暖花开·三村人物志|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组图)

发布时间:2019-03-06 22:54 | 来源:党媒平台 2019年03月06日 12:24 | 查看:1143次

头图

2018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四十年沧海桑田,中国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除却城市的高歌猛进,乡村地区也在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这一年,我们记录下一些乡村人物的真实故事。希望通过他们的理想与现实、期盼与收获,让您更加懂得此时此刻的中国乡村。

幸福的烦恼

常洁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得胜乡华丰村村民

村里的熟人都说,平时很难见得到常洁的笑容。多年前,常洁丈夫外出打工,出了意外,腰落下了病,从此家里的重担就压在她肩上。“农忙时在家耕种,农闲时去饭店打工,或是帮人卖衣服,挣的钱还不够家里花销,孩子买学习资料的钱筹起来都头疼。”

2017年3月,当地阴山优麦公司招人,渴望改变现状的常洁立刻跑去应聘。招聘负责人听说她是建档立卡贫苦户,当即录用了她。“我农忙时在家种地,农闲时来公司上班,每年有半年时间在包装车间工作。”常洁现在与人合伙承包了100亩地,都种植了公司免费提供种子的燕麦,她们种的燕麦公司全收。对常洁而言,每月有2000多元的工资,生活有了保障,她的笑容也多了起来。

最近,常洁却多了一个小烦恼:公司订单越来越多,生意越来越好,但她也要经常加班,这意味着陪儿子的时间少了。“这是幸福的烦恼,过去我连想都不敢想呀!”常洁笑着说。

常洁

常洁

贫困户故事片截图1

贫困户故事片截图

贫困户故事片截图2

贫困户故事片截图

种植美好未来

邓年生 江西赣州市瑞金黄柏乡龙湖村村民

邓年生

邓年生

2011年,邓年生的人生遇到了转折。他父亲身体突然不好,他从一个年轻气盛的青年迅速蜕变为家庭顶梁柱。“当年我没有经验,家里的橙树没照顾好。200多棵才产3000斤,只卖了3000多元。”邓年生尝到了“屋漏偏逢连夜雨”的滋味。

从那以后,邓年生开始花大力气学习橙树管理技术。“父亲在世时种植橙树,我根本没照料过果树,对当果农也没兴趣。”而现在,他则需要加倍“补课”,剪枝、打药、施肥哪一个都不能马虎。“橙树的枝条要通风,要有阳光,结的果子才大小适中,含糖量才高;配的药水浓度也要合适,过浓,会杀死橙子花,打落果子,过淡,对虫害没有作用;肥料,一年要施3-4次……”谈起照料橙树,他现在说得头头是道。

在销售方面,邓年生颇有信心,“我听说平安在网上推广我们的赣橙,未来赣橙会走向更多家庭。2019年我会寻找合作者,一起做电商。譬如在微信朋友圈找代理,人家赚一点,自己赚一点,达到双赢。”他还从村委会处了解到,中国平安在帮扶龙湖村发展脐橙产业,贫困户每户最高可贷8万元,这让他干劲更足了。

在家门口致富

陈国容 重庆市奉节县永乐镇长凼村村民

陈国容

陈国容

陈国容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了脱贫,她曾经出门打工闯荡,但一年到头下来挣不了几个钱,家里老人小孩也照顾不了。于是,她决定在家门口寻找致富之路。

2016年,陈国容成了重庆市汀来绿色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的原料基地合作种植户。刚开始,她在香菇基地做菌棒或给菌棒种植菌种,“先学技术,每天可赚80多元,技术熟练了每天可以挣到130多元。”陈国容说,基地有不少大棚,都是汀来公司投资建设,学过技术的村民可以承包一至两个大棚,“汀来公司低价提供菌棒,如果种植户没钱,可以在香菇销售时再扣除。”在整个种植过程中,公司始终给予技术指导。

“忙不过来时,我丈夫和孩子都帮忙。管得好的香菇产出就多,品质好的每公斤能卖12元以上,一年下来纯收入在5万元左右。”陈国容高兴地说,她对现在的状态很满意,“我承包大棚,相当于在汀来公司提供的平台上创业。公司提供场地、菌棒和技术,我提供劳力。赚的多少,由我们的劳动和努力程度决定,而且没有投资风险,又不愁销路!”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