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罗湖区政协用现代公益创新履职方式的实践探索

发布时间:2019-03-30 22:15 | 来源:光明日报 2019年03月16日 07版 | 查看:2972次

力求精准回应民生需求 ——

  【实践探索】

  三年前的一条微信,推动了深圳市罗湖区政协履职方式的创新。

  2016年,委员微信群里一位医生委员发了紧急求助信息。他所在医院有一位19岁病危少女,因出不起钱决定放弃治疗。这个信息在群里一发布,就有委员秒回“我捐五万”,之后其他委员纷纷响应。

  受这件事情的启发,罗湖区政协委员提议成立公益基金,得到所有委员的响应。2017年1月,全国首个政协委员公益基金在罗湖成立。从募捐发起到签约启动,只用了15天,每天的捐款数据都在不断刷新,一周破100万元,不久就破了400万元。目前,作为设立在罗湖区慈善会名下的专项基金,两年多来,已筹得178名委员捐出的660多万善款,资助200多万。

  新时代如何更大程度调动委员履职积极性,更好发挥政协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作用,是亟待地方政协思考的问题。

  公益是现今社会最大的公约数,是凝聚正能量的极佳载体。罗湖区政协尝试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委员发起成立公益基金,形成委员自我发起、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模式,推动委员慈善事业制度化、专业化,通过公益帮扶、社会资助、慈善营造等探索新时代政协委员履职创新、实践创新之路。

  基金成立之后开展了系列活动:发起倡议募捐筹款、传播公益文化、启动调研活动催生相关提案等。已援助困难家庭92户,资助公益项目13个,尝试“运动+公益+慈善文化传播”的现代公益模式。

  据罗湖区政协委员吕平介绍,该基金由政协委员募捐,严格按照现代公益理念进行专业化运作。资助的项目,由第三方平台向社会征集,由专家从精准回应社会需求,项目专业性、可操作复制性和项目转化为提案的可能性三个方面进行评审,并由委员投票后产生。委员还组成监督组对每一个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监督推进,“我们力求精准地回应实际民生需求,让每一笔钱都有效、透明、精准、到位。”

  罗湖政协委员公益基金,在引导委员们选拔项目、资助项目、参与项目的同时,引导他们寻找、发现解决或改善社会问题的善策,并转化为提案,探索新型社会治理模式。

  在“让爱流动——罗湖区贫困家庭心理援助计划”中,执行机构用了短短3个月完成了50户困难家庭的家访,针对各个家庭的实际情况提出脱贫建议。项目的实施让基金的贫困帮扶由单纯、粗浅的经济援助,向专业、精深的心理援助深入。“我的人生遇到了这么多的挫折,也获得了来自各方的经济帮助,但从来没有人关注过我心里的困苦,现在有专业老师倾听我的心声,给了我极大的安慰。”在项目执行人游滨受罗湖政协委员公益基金的委托,对受帮助家庭进行心理疏导时,受助人这样说,这样的声音推动的委员公益基金的不断前行。

  这些受资助项目在经过专业评审后,通过“健行罗湖”徒步活动,由委员们通过徒步竞赛获得投票资格,为心仪的项目投票,根据票数多少确定委员公益基金的资助项目和资助金额。

  “竞赛只是形式,重在参与。”罗湖区政协委员余锋光表示,“这个活动聚集了近200多名罗湖政协委员,大家齐心协力践行现代公益理念,希望能由此树立一个标杆,唤起更多人对慈善公益的关注。”

  在罗湖区政协委员王文晖看来,通过“健行罗湖”,政协委员需要参与项目的评审、执行以及成效评估,他们会努力撬动自身优势和各方资源帮助项目成长。

  在基金管理过程中,为确保委员们的善款能用好、用实、用到位,委员们自主建立了“一章三会五制度”。委员公益基金的年度工作、款项的发放使用等问题,均由执委会提出申请,管委会集体决策,慈善会专账管理,定期通报全体委员,接受全体委员的监督,形成了规范化、程序化的运作模式。

  罗湖区政协委员张亚是一名律师,他说,罗湖政协委员公益基金作为一个冠名基金,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开展慈善活动,这本身就是一种规范化的体现。这让委员慈善,在操作程序上更完善,在帮扶项目上更精准,在实现效果上更显著。

  该基金的成立让深圳国际公益学院院长王振耀教授“备受鼓舞”:“虽然只有400多万元,但因为政协委员都有让提案资格,所以该基金可以、能够、必将发挥4个亿元的作用。”

  (本报记者 陈慧娟)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