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关切

发布时间:2019-04-30 00:23 | 来源:光明日报 2016-09-24 01版 | 查看:2019次

——学习习主席G20杭州峰会重要讲话精神

  邹广文

  【光明专论】  

  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我们从未像今天这样清晰地感受到世界与我们生活的紧密关联——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世界各民族间的文化冲突与融合日趋加剧,世界政治格局中主体国家的主权观念空前强化。置身于经济全球化时代,需要我们更新思维观念,尤其是要在基于对人类命运深刻思考的前提下,形成一种健康的未来发展意识,而这不论对中国还是世界而言都尤为紧迫。在刚刚召开的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杭州峰会上,借这一擘画全球治理蓝图的契机,习近平主席提出倡议:“我们应该促进不同国家、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的人们深入交流,增进彼此理解,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在多种场合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2013年3月,他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首次向世界传递了对人类文明未来走向的中国判断:“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2015年9月,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他更是明确向世界各国呼吁:“为了和平,我们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针对不同场合、着重不同阐述角度的这些讲话整合起来,形成了一个论述体系,一方面表现了当代中国领导人的世界情怀,同时也清晰地向世界传递了这样的信息:人类文明是一个有机整体,世界各国只有通过进一步推进不同文化形态间的交流互鉴,人类才有光明的未来。

  一、人类的普遍交往与“命运共同体”

  人类的文明发展是有目的性关切的。对人类发展现实与未来的美好期盼,是思想家们的重要思想表达。从世界的视角看,随着人类经济全球化的展开,世界整体发展意识也越来越清晰自觉。学术界通常以1492年哥伦布开辟新航路作为经济全球化开始的标志,因为此前的人类文明发展基本上是在离散时空环境下进行的,各大文明之间并无普遍交往。随着新大陆的发现,世界各民族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着人种、物种乃至文化的广泛交流,极大改变了世界的发展图景。

  基于对资本全球扩张的历史判断,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深刻指出资本主义“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这就是说,资本的全球扩张,客观上将世界各个民族都拖入到了“现代化”的历史逻辑之中。紧接着马克思恩格斯预言,与经济全球化所开启的“世界历史”相伴随的将是一种“世界的文学”。而这种“世界的文学”指称的就是因人类现代性历史实践所带来的世界历史多元一体的文化景观。对于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图景,马克思恩格斯曾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用“共同体”或“联合体”等相关概念做了表达,意指一种扬弃了阶级对立的共产主义社会理想。

  当前,人类文明进入了一个不同文明形态间的交往日益紧密的新的发展阶段。习近平主席对未来人类文明将走向“命运共同体”的判断,既与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文明交往理论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性,同时又是着眼于未来人类和平与发展所做出的时代新诠释。众所周知,现时代发展的突出特点是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特别是随着资本的全球扩张和科技的迅猛发展,出现了一系列全球性问题,如粮食安全、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网络攻击、人口爆炸、环境污染、疾病流行、跨国犯罪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及其所造成的影响是全球性的,而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有赖于全世界各国的通力合作。

  面对这一时代情势,我们急切呼唤和培育一种以应对人类共同挑战为目的的共同价值观。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体现了对中国与世界互动发展特征的清晰认识和把握。和平与发展——这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不变的价值诉求,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做出了多角度的阐释,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判断到“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的感言,从“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号召,到“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的期盼,从“共筑亚太梦想”的呼吁到“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的方案的提出……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其中的核心价值诉求——坚持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努力把握人类利益和价值的通约性,在国与国关系中寻找最大公约数。总之,面对日益增加的全球性挑战,世界各国的相互合作变得至关重要,亟须奏响和谐共生的时代乐章。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时代内涵

  理论是时代的心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是中国领导人基于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入思考给出的中国答案,是对人类文明未来走向的中国判断。那么,这一关乎人类未来发展的中国表达具有怎样的时代内涵呢?

  第一,树立极限意识,致力于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全球共建。20世纪70年代初,由英国经济学家B·沃德和美国微生物学家R·杜博斯主编的著作《只有一个地球》问世,书名如警世之钟,在旁征博引、丝丝入扣的论证中表达着强烈的忧患意识:生活在世界不同角落的不同人群,共同拥有唯一的地球,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极限意识”。的确,不同的人群可以生活在不同的地区和国家,可以有贫富之别,可以占有不同份额的资源,但作为命运共同体,今天的人类有一点是平等的,即我们只有同一个地球。人类要生存,社会要发展,就必须拥有一个能与人类长期和谐共处的自然环境。告别盲目的发展状态,共同建立起一种全球性的生态文明,这是保证人类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未来人类的实践行为必须自觉关注现代生态文明的重建,展示人类文明发展的真正意蕴。

  第二,注意守护文化多样性,在文化的一元与多元之间找到平衡和张力。文化多样性问题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与现代性的历史节奏凸显于我们的时代生活的。文化多样性本是世界的“原生态”,但经济全球化却加剧了不同文化系统之间的紧张,使得人类文化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现代性的一元逻辑日益成为改变人们日常生活的发展要素,高效率、标准化、整齐划一取代了文化的个性化追求,人类文化发展的多样性被消弭。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形常常是处于强势文化一方对弱势文化采取了“文化霸权”或“文化殖民”,并将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强加于对方。今天,人类作为命运共同体,必须倡导文化多样性,尊重文明的多样性。这种文化多样性既是对文化个性与特殊性的表达,也是人类共同文化品质的展示,正所谓“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只有尊重文化多样性,尊重文化的独立性、异质性和完整性,我们才能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的多姿多彩。

  第三,坚持合作共赢原则,合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文明。不可否认,当今世界仍然存在着不同的国家利益、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意识形态以及不同的社会制度的分歧和对立,冷战思维还不时充斥于国际关系之中。但只有超越冷战思维、零和博弈和各种偏见的藩篱,超越种族、文化、国家与意识形态的界限,让共同利益压倒分歧对立,做出和平共处、有序竞争以及合作共赢的明智选择,世界才可能有光明的未来。从这一价值诉求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不啻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提供了一个理智可行的行动方案。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过程,也是人类新文明和世界新秩序的生成过程。要实现这一历史使命,绝非一日之功,更难凭一国之力,需要各国持续不断的共同努力。正像习近平主席所强调的:“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都要始终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合作不要对抗,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别国合理关切。”所以,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只有始终如一地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这面旗帜,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局面才可能真正形成。

  三、努力培育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经验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体现了对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及未来时代发展的中国判断,展现了应对当前挑战、加强全球治理、开创人类美好明天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置身于这样一个世界大变局的发展时代,从容步入世界舞台中心的中国,没有理由不向世界贡献出建构未来的中国经验。

  首先,从中国的文化传统来看,中华民族素有勇于担当的“天下”情怀,而且历经沧桑始终不变。从“协和万邦”“贵和持中”的和平思想,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之道,再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价值判断,可以说“天下”情怀已然成为中国人固有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基因,且薪火相传,绵延不绝。尤其是作为儒家代表的孔子所倡导的“和而不同”“以直报怨”的中道智慧,其精义就在于克服两极对立思维,立足包容接纳的心态,才能达到天与人和谐、人与人感应、人与物均调。这一倡导对于我们今天缓解各国文明间的冲突与紧张,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无疑是弥足珍贵的思想资源。

  其次,从当代中国的发展情势分析,随着当代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国在世界未来发展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倡导包容性的多边主义外交理念,建构更加开放、公正和有效的世界秩序,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中贡献出富有示范性的当代中国经验,这应是我们所努力的方向和目标。从首次就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行动计划,到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此次G20杭州峰会再次向世界传递了这样的信息: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正在更加积极有为地维护世界和平,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致力于通过协商谈判和平解决争端;更加积极有为地参与国际事务,致力于推动完善国际治理体系,积极推动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更加积极有为地促进共同发展,坚持正确义利观,义利并举、以义为先,促进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自主和可持续发展。

  由世界大国走向世界强国,不仅仅意味着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增长,还意味着责任的增强。中国所坚持和奉行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一条倡导不同文明之间开放包容与交流互鉴、促进各个国家之间相互尊重与合作共赢、推动全世界共享和平与共同发展的道路。中国人民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追求的不仅是中国人民的福祉,也是各国人民共同的福祉。G20杭州峰会所传递的文化关切、所表达的中国价值,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得到了进一步发扬光大。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