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公益新闻

华声慈善:2018年度中国十大慈善公益新闻——慈善为民,逐梦新时代(组图)

发布时间:2019-06-23 15:43 | 来源:华声慈善 2019-01-25 16:38 | 查看:10498次

【编者按】理性公益、透明共建、多元化参与场景成为2018年“理性公益”元年的新亮点。这一年,国家在立法层面对慈善公益事业进行了更多规范和引导,促使公益事业稳步前进,逐步形……

1548404783_108997926.jpg

  【编者按】 理性公益、透明共建、多元化参与场景成为2018年“理性公益”元年的新亮点。

  这一年,国家在立法层面对慈善公益事业进行了更多规范和引导,促使公益事业稳步前进,逐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这一年,慈善项目不断涌现,慈善基金不断壮大,慈善工作者更加主动作为。

  这一年,在积极的政策导向下,更多的爱心生产力得到解放,进一步激活民间慈善力量,民间慈善活动迎来全新的发展期。

  冬至阳生春又来,一元复始万象新。经过华声慈善顾问团、编委会的评选,现推出《华声慈善2018年度十大新闻事件》特别报道,回溯重大政策的出炉,回顾行业峰会的盛况,重温爱心义举的正能量,记录2018年慈善公益发展之路的点点滴滴,展示我国慈善公益事业突破制约创新发展的巨大魄力。

  1.第三届中国慈善文化论坛聚焦“演变与传承”

1548404854_1113253059.jpg

  中国慈善文化论坛(2018)在北京召开,享有盛誉的学术大家、行业专家纵论古今,结合各自丰硕的研究成果,揭示了现代慈善文化经历了怎样的起源、演变和困境,慈善历史、慈善观念提供了怎样的支撑。浙江敦和慈善基金会执行理事长兼秘书长、西湖教育基金会理事、西湖大学创校校董陈越光现场阐述道,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复苏与发展,现代慈善公益事业已进入一个新时代,也正是有了新的理念认知,有了新的管理手段,有了新的经济资源配置模式,才有了40年来所有的公益慈善行业。荣获第十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年度“责任先锋”殊荣的敦和基金会执行理事长兼秘书长陈越光,作为传媒人、文化人、公益人,对多元文化的体认,对他人境遇的感知,令陈越光在公益领域保持持续行动与思考。2017年,只用了两周左右的时间,敦和基金会一次性完成对西湖大学的3亿元捐赠支付。2018年10月20日,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由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研究型大学——西湖大学就此诞生!作为西湖大学捐赠人代表,陈越光表示西湖大学的创建,以国家重点支持为保障,以社会力量办学为基础,成就向世界教育与科研高峰冲刺的研究型大学的理想。

  【华声慈善点评】当代的公益慈善行业是和改革开放同步的,也是和市场经济同步的,还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知同步的。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慈善事业众人拾柴火焰高,蓬勃发展。慈善行为只有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为、成为一种文化意义上的自觉,才能帮助人们找到慈善的原动力,从而积极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使人们在慈善事业中寻找到充实与快乐。

  2.中国慈展会的“新”声:讲好扶贫攻坚的“中国故事”

1548404909_412901085.jpg

  2018年9月20日,第六届中国慈展会在深圳会展中心正式开幕。本届慈展会以“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 贫困群体脱贫需求”为主亮点,通过展示交流、研讨会议、资源对接等全新内容设置,用慈善助力脱贫,用“新”声讲好扶贫攻坚的“中国故事”。作为国内唯一的国家级、综合性、国际化的慈善交流展示对接平台,民政部副部长、社会组织管理局局长詹成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谢经荣,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欧青平,联合国助理秘书长、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助理署长兼亚太局局长徐浩良,华民慈善基金会理事长、深圳市中国慈展会中心理事长卢德之,在本届高峰论坛上围绕公益组织等慈善资源投身到精准扶贫,公益金融、信息技术、特区扶贫、社会创新促进人才、技术、资金、服务等资源与扶贫项目议题,展开了中国脱贫攻坚工作的伟大成就深刻探讨演讲。

  【华声慈善点评】中国的减贫成就世界瞩目。从新世纪初开启扶贫工作,到如今已有十余年,不论是开发式扶贫、输血式扶贫、造血式扶贫、移民搬迁式扶贫、就业式扶贫、引进产业式扶贫……统统都是不可或缺的。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7亿多人摆脱贫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在世界上赢得广泛赞誉。在全球仍有7亿极端贫困人口的情况下,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减贫经验尤为关注。

   3.汶川地震,十年祭奠,社会力量救灾在反思中前行

1548404940_16770507.jpg

  2018年5月9日,“社会力量参与汶川抗震救灾十周年纪念活动”在北川羌族自治县新县城启动,活动旨在总结十年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经验,展示十年建设成果,探讨未来行业发展,明确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的新方向。

  【华声慈善点评】2008年至2018年,十年间,我国参与自然灾害救援的公益组织数量、投入救灾款物规模不断递增,涉足的救援领域以及救援方式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公益组织通过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创新灾害救援模式,在应对自然灾害过程中,充分发挥了组织灵活、服务多样的优势。公益组织救灾模式也从属地救灾逐渐转向联合救灾,从单纯的紧急救援转向防灾减灾、备灾、救灾以及灾后重建全领域灾害风险管理,救援项目从“赠予”式向受益人“参与式”、“合作式”多重模式发展。社会力量通过全方位参与灾害援助工作,不断创新打造适于受灾地区发展的援助项目。

  4.华人慈善飞速发展 “善二代”崭露头角

1548404994_1462185412.jpg

  2018年7月4日,一场全球华人慈善领域的思想盛宴在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精彩呈现。来自中国、美国、德国、英国、新加坡等世界一流大学的慈善研究专家、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慈善家、企业家齐聚“全球华人慈善行动——清华论坛”共话全球华人慈善事业的发展与未来。与第一代慈善家相比,作为新一代华人慈善家的代表,美国唐仲英基金会执行董事梁为功、荣程集团副总裁、荣程普济基金会理事张君婷、励媖中国联合创始人及总裁、新加坡华裔陈玉馨、华民慈善基金会理事易思来等为代表的“善二代”,则更关注慈善事业中的风险把控,努力在第一代慈善家的公益初心与不断变化的现实状况中寻求平衡,年轻慈善家们更善于运用数据、科技、媒体等现代化技术,并将现代企业经营中资产管理、项目管理、风险管理等才能运用在慈善公益事业中。

  【华声慈善点评】“富家子女”的教育培养,已成为全球性的议题。“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如今在“善二代”中开始打破。企业接班人不仅要接过父辈有形的资产,也要接过父辈慈善这笔无形的精神财富。对于他们来说,掌握越多财富,也就同时承担着更多社会责任。通过现代慈善经营手段,以家族资产捐赠形式建立起来的基金会应与家族剥离,让基金会拥有完整股权,使企业捐赠与企业的发展战略、商业利益等有机联系起来,形成制度化运作机制和慈善文化,让慈善事业可持续传承与发展。

  5.集中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专项行动启动,净化社会组织发展环境

1548405031_1274743671.jpg

  民政部联合公安部在2018年4月-12月开展集中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专项行动,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负责人表示,目的是通过集中整治,去“存量”,遏“增量”,实现对非法社会组织的标本兼治、惩防并举的治理效果。8月23日,民政部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民政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厅副主任陈日发指出,据最新统计,中国各地已取缔、劝散非法社会组织1800多个。

  【华声慈善点评】这些非法社会组织既是在抹黑国家相关政策与发展战略,又是在干扰正常的政治经济社会秩序,其危害显而易见。越是在形式上与政府关联得密切,越是变相提高了公共治理的成本,这样的非法社会组织让那些正常提供公共服务的组织机构沾染了污名,也让一些公共组织承担的职能“空心化”。“零容忍”是对待非法社会组织的基本态度,无论是单纯地谋取不正当利益还是“捆绑政府”,都不能有任何生存空间。

  6.大中华与大慈善 第五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慈善论坛在内蒙古召开

1548405117_954392327.png

  2018年8月27日,第五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慈善论坛在呼和浩特市举行。来自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的慈善组织代表、企业家、专家学者等300多位嘉宾,围绕“慈善中华”“慈善接力传承”“NGO与生态保护”等议题相互交流、分享慈善经验、共话未来发展。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副会长、华民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卢德之博士以《大中华与大慈善》为题作主题演讲。他表示,大中华与大慈善的核心是资本与共享,实现路径和方法是构建“共享文明”。

  【华声慈善点评】21世纪面临的是一个复杂多变的世界,也是必须用共享治理资本的时代,而慈善则是共享发展的重要途径。21世纪慈善作为新的现代慈善形态,它以全球发展为目标,融合不同文明成果,用慈善的方式参与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民族、环保、太空等领域协同发展,推动全球共享发展。中国的共享实践与经验对21世纪人类文明协同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并且打开了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的新思路、大通道。

  7.隆回味 中国道——“诗书礼乐”浸润隆回校园

1548405229_1770812420.jpg

园丁公益国学讲习所董事长黄培莹作主题微讲座

  “人格教育为主场,少年君子勇担当。经典教材进课堂,国学通识共成长。”长沙市园丁公益和华声慈善网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面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的各环节带入隆回县。2018年12月,“隆回县首届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成果展示暨国学讲师初级班培训结业典礼”在隆回举行,从教师队伍培训体系建立,到校园“诗书礼乐”融入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改革,再到校园文化全面构建,截至2018年年末,隆回县已有12所学校被授予优秀传统文化基地校做为示范效应。

  【华声慈善点评】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教育的使命,中国教育应该使每一位受教育者,在思想意识中形成民族文化基因。文化基因的形成主要在青少年时期,因此,培养学生形成民族文化基因的主要责任在基础教育的中小学。在园丁公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国学经典进隆回校园为中小学生开启了一扇重拾国学经典的大门,让我们不仅可以瞻其华美,更可经世致用,触手可得。

  8.“冰花男孩”广受社会关注,先捐后疑,慈善常识亟待普及

1548405276_377261345.jpg

  2018年1月9日,云南昭通鲁甸县一名头顶风霜上学的孩子照片在网上引起广泛关注,社会力量纷纷捐款帮助这名“冰花男孩”。而后,则有网友质疑捐赠款项没有全部发给“冰花男孩”。鲁甸县教育局局长则回应称,在捐赠人没有指定的情况下,款项将用于解决类似“冰花男孩”一样的孩子的问题,让这个区域的孩子们都能够得到社会的关爱。该事件引发全民对于募捐发起说明及善款使用有效性的讨论,慈善捐赠常识在中国的普及任重道远。

  【华声慈善点评】“冰花男孩”的走红,原因在于他不仅戳中了网民的泪点,更是戳中了社会痛点。针对“社会捐赠30万多元,‘冰花男孩’只得500”等传言评论称,30万元如何分配,首先得遵从捐款人的意愿,捐款人如果指名是给冰花男孩的,就应该尊重捐款人的意志。最忌讳的是界线不清,公私不分,打着冰花男孩的招牌,又干着完全跟冰花男孩无关的事。慈善事业不能有吃唐僧肉的想法,更不能有见者有份的念头,贫困学生需要救助,但不是以偷梁换柱的方式来募集捐款。否则哪怕钱都用在正路上,也难免让捐助人心存芥蒂。公众的担忧说到底是对诚信机制的担忧,想看到善款完全用在孩子身上,更想看到的是善款能不能以一种规范、透明的方式运作。

  9.《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发布,推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

1548405320_1920950789.jpg

  2018年8月19日,新华社对外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8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就《指导意见》举行新闻发布会。《指导意见》强调要坚持调动全社会扶贫积极性,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两方面力量作用,强化政府责任,引导市场、社会协同发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

  【华声慈善点评】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聚焦特殊贫困群体,通过对这类贫困群体加强社会保障兜底的同时,还探索一些有效的补充办法,不仅有助于提高脱贫质量,让特殊贫困群体脱贫不返贫,而且对于确保不让一个贫困人口落下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具有标志性意义。

  10.《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办法》9月1日起实施

1548405358_1882468652.jpg

  从2018年9月1日起,根据民政部出台实施的《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办法》,慈善组织的诸多信息将必须向社会公开,真正成为“阳光下的事业”。“公开才有公信,此次《办法》的出台,最大亮点是对于慈善组织信息‘为何公开’‘谁来公开’‘怎么公开’‘公开什么’均做出了规定。”针对此次出台实施的《办法》,诸多慈善组织从业人员均表,此次《办法》对慈善组织信息公开作出了全面而具体的规定。

  【华声慈善点评】信息公开,是慈善组织问责的重要方式,无论慈善组织在其他方面是否履行慈善宗旨,只要没有尽到信息公开义务就应当依法受到处罚。慈善行业需要有道德要求,更需要制度约束。如果说公信力是慈善组织的生命线,那么公开透明,就是慈善组织最好的保障。《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办法》的出台,定将推动慈善组织以实际行动赢得更多捐赠者、受助者和管理者的信赖,有效的保障慈善事业的生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