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无穷尽,故事写不完

发布时间:2019-10-21 22:21 | 来源:人民日报 2019-10-16 20版 | 查看:444次

  李  迪

  老黄是国画家。社区民警陈先岩,来到老黄家入户走访,看到老黄正作画,张嘴就赞,您画的牡丹真漂亮!不料老黄白了他一眼,这是芍药!陈先岩无地自容。之后,他报名国画班恶补。再次登门时,先来一句白居易:今日阶前红芍药,几花欲老几花新。老黄大吃一惊。跟着又是刘禹锡: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老黄哈哈大笑,士别三日刮目相看,陈警官,请!俩人自此成好友。

  2015年,我三下扬州,与陈先岩朝夕相处。这位公安干警以快乐化解不快乐的爱民故事,让我写成长篇纪实文学《社区民警是怎样炼成的》,又以此为素材创作了小说《警官王快乐》。

  告别陈先岩,继续向前行。

  2016年,我来到牡丹绽放的洛阳,拜访花农毛治轩。田间一番话,才知真国色,朵朵皆辛苦。治轩说,牡丹四月开花,七月结籽。当年白露播种,来年春天出苗。叫实生苗。实生苗不开花,三年后挖出,嫁接品牌牡丹,埋沙中静养。成活后送地里育苗。为期两年,育苗期满,起到田里定植。精心伺候四年后,一棵能发十多根条。一根条就是一朵花。

  培育一棵牡丹,要花十年功!从育苗到定植,年年开花,随时可以卖。可我不让它开花,少培育一年我也不卖。牡丹舍命不舍花,一旦开花就不发条。为了让它多发条,骨朵一出我就掐掉。真心疼啊!为了对买花人负责,让人家买回去能多开花,再心疼也得掐。

  这话题,不仅是栽培牡丹了!

  回京后,我写出《牡丹花开》,发表于《人民日报》“大地”副刊。

  写完治轩不停步。2017年8月8日,七级地震袭击九寨沟。逃出的游客拼命奔向机场。祥鹏航空9601航班,在机长陈涛带领下从成都飞来营救。

  当飞机在狂风中成功降落九寨黄龙机场时,候机厅里已集聚六十多人,余震随时威胁他们的生命。

  陈涛说,赶快登机,马上返航!可是,机舱里半天也没动静。陈涛问,怎么回事?

  空姐蓝婷说,没人登机。

  为什么?他们不想活了?

  他们说,再等等,还有好多人正往机场跑呢……

  陈涛的眼泪涌了出来。他红着眼睛来到候机厅,我的兄弟姐妹们,本架飞机有一百三十七个座位,人不等齐,我不飞!大厅里响起一片掌声。三小时后,座位坐满,顺利返航。

  此刻,地面赶来更多的人。飞机飞了,我们怎么办?票务员巫雪梅说,大家别着急,机长说了,他还会回来接你们!

  当晚,陈涛再次坐进驾驶舱。

  一个星期后,我来到陈涛和机组成员中间。听到这动人的故事,我写出并发表了《9601航班,目标:九寨》。

  陈涛的故事还在心中汹涌,我又踏上新的征程。

  2018年,夏秋冬,昼夜行。我以七十高龄行走边疆九省区,包括青海、西藏。来到加油站,走近加油工。在罗布泊,站长孙富民说,虽然这里荒无人烟,但这里是钾盐宝库,开采的车辆少不了我们的油。

  建站之初,没水,没电,没路,没人。四个员工和一条狗。我从油站去公司开会,先得提前说一声,啥时候走,啥时候到,如果不到,就派人来找。天热得超出想象,温度计往地上一插就是七十度。但再苦再累,没一个怂的。我们的坚守,使祖国大地的神经末梢有了呵护生命的“血液”。

  孙富民的故事让我震撼。在采访一百六十三位加油员后,我完成了长篇纪实文学《加油站的故事》。告别加油站,前方是哪里?

  我看见崇山峻岭,我听到黄河涛声。

  2019年,我走进山西省永和县,在全县人民脱贫攻坚的决战中,认识了一个叫任永军的青年农民。

  任永军先天残疾。他用五万块扶贫款买了四头牛。有人说你养不了,你拿什么拉草?是啊,要拉草就要有车,剩的钱买不起新车。他不再向国家伸手,花一千块买辆报废车。找人一修,还行!可是,这辆老车的发动机打火要靠手摇。任永军根本摇不了。修车的说,你找个坡一溜,车自己就能着。

  任永军家旁边刚好有个坡,他把车推到坡上,骑上去往下一冲,轰隆隆!当真打着了。他大叫一声,这回难不住我了!就这样,他冲坡打火,开到野外割草也不灭火。回来把车停到坡上。第二天,冲坡就走,轰隆隆——

  最终,靠着这辆车拉草,任永军成功养牛脱了贫。我以《没有退路》为题写出他的故事。

  至今,我已五下永和。行走在九曲十八弯的黄河边,我把看到的听到的都写进长篇报告文学《永和人家的故事》。

  永和的路还没有走完,中国作家协会与国务院扶贫办共同开展的“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又向我发出召唤,下一个目标:湘西十八洞村!

  一边走,一边写。生活无穷尽,故事写不完。

  (作者为全国公安文联首批签约作家,代表作有《丹东看守所的故事》等。)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