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大山深处女信使20年行程30多万公里(6图)

发布时间:2010-04-24 09:56 | 来源:燕赵都市网 2010-04-20 15:58:11 | 查看:1634次

20年来,这条崎岖不平的山路,卢建芳不知道走了多少遍。

分发报纸,卢建芳每天工作的“第一站”。

包重、路陡、车难行,卢建芳选择坚持。

有的村路实在不好走,卢建芳便把车子停在路边,徒步送信。

两个馒头、一瓶水,路边石头上一坐,卢建芳的午饭就解决了。

把报纸、邮件、包裹等及时送达收件人的手中,是卢建芳最大的幸福。

  走遍20个深山村、穿过4道沟、往返50公里……每天,她都要骑着自行车经过曲折蜿蜒的山路,穿越崇山峻岭,趟过数条干涸颠簸的河道,把邮件安全及时地送达。

  她叫卢建芳,一位干了20年邮递工作的乡邮员,也是井陉县邮政局43名投递员中唯一一名工作在西部深山区的女乡邮员。

  20年中,卢建芳投递未曾出过一次差错;20年中,卢建芳行程3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8圈……

  等报纸、分发报纸及汇款等、打包装车、骑上自行车出发……不过才刚刚早上8时多,卢建芳就已经踏上了进山的路。邮包是沉重的、山风是刺骨的,路也是崎岖难行的,但卢建芳却很乐和。

  这样的日子,卢建芳已经过了整整20年。

  “及时把信送到村民手中,是我最大的信念。”

  今年40岁的卢建芳,是井陉县邮政局43名投递员中唯一一名工作在井陉县西部深山区的女乡村投递员,负责该局乡邮26段及28段的投递工作。

  “建芳负责的这两段一个是距离最远,最远的朱沙洞紧邻着山西;一个是沟最多。深山投递员一条路得来回走两趟,因为在大山里,只有唯一的一条路是沟通山里与山外的桥梁。”小作支局局长印彦平告诉记者,卢建芳的投递之路是同事们中最难走、最远的,所以,能一直坚持20年的她,一直是大家的榜样。

  山里雾气蒙蒙,湿度大,下雨天常有;要是在冬天,下雪天也是家常便饭。“每年冬天都会摔无数次跤,胳膊磕青了、手掌划破了、腿摔拐了……太多太多了。”卢建芳笑着说,自己现在已经习惯了摔跤的日子。

  两年前的一天,卢建芳冒着大雪,前往米汤崖村给人送汇款单,由于路面湿滑,她一个没抓牢,顺着山路滑了出去,手一下肿得老高。自行车没法骑了,她便将它放在一户老乡家,徒步前进。“山里人就巴望着孩子们在外打工挣个钱,这钱或许就是孩子们的学费、老人抓药的药钱,或者盖房的开销,是山里人的指望。” 卢建芳说,不管什么时候,邮件是绝对不能耽误的。

  时间已经晚了,而距离目的地米汤崖村还有十几公里的山路,怎么办?卢建芳咬了咬牙,放弃了曲曲折折的盘山公路,爬上陡峭的大山,因为那是最直线的距离,只要翻过5个山头,就能到达。卢建芳深一脚浅一脚,趟开膝盖深的积雪,艰难地攀爬在大山上……

  3个多小时之后,卢建芳终于到了那户人家,可此时自己却又累又饿又冷,快走不动路了。

  这么多年依靠两条腿工作,又经常磕磕碰碰的,现在,遇到阴天下雨膝盖就疼。尽管这样,卢建芳却一直坚持着。她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能及时把信送到村民手中,是我最大的信念”。

  “我是山里人,我爱这大山。”

  “辛庄村的卢坚强,有一个闺女一个小子,闺女在职教上学呢,儿子在尼龙厂上班;大里岩的白严峻,得了小儿麻痹……”常年行走于乡亲中间,卢建芳对她自己段上20个山村差不多每户的家庭情况都了如指掌,更是因此和村民们成了朋友。

  就拿卢建芳所说的这个残疾人白严峻来说,因为不能下地走路,他的世界一度很狭小;可是,自从卢建芳认识他,并发现其识字且喜欢看书看报后,他的生活一下变得不同。原来,卢建芳不仅帮他订了份杂志,还经常到他家陪他说说话,告诉他村里发生的新鲜事,还告诉他最近有什么样新的政策出台。为了让白严峻开阔眼界,卢建芳还在取得其他订户同意的情况下,把他们看过的一些过期的剩报纸拿来让白严峻看。“建芳可是个好闺女,心眼好。”乡亲们都这样夸道。

  卢建芳说,她是山里人,她深爱着大山,更爱着山里的人。

  “在父亲走过的邮路上,和他一样,用一辈子的爱干好一件事。”

  卢建芳说,自己热爱这份工作,是因为受到干了30年投递工作的老父亲卢考明的感染。

  卢考明当年也是跑这段邮路,而当年仅仅十来岁时,卢建芳就已跟着父亲走邮路了。到了卢建芳该参加工作的时候,她对父亲说出了自己想做一名投递员的想法,却遭到了极力反对。“深山邮递员是很辛苦的,男孩子走一天的邮路都会累得爬不起来,更何况是个女孩子。”可是,看到女儿已下定决心,疼爱女儿的卢考明最终决定让她先试试看,只是没想到,她一干就是20年。

  卢考明说,女儿刚开始工作时,他每天早上都比女儿起得早,做饭,叫女儿起床、吃饭,再看着她骑车而去。他说,自己每天都会为女儿祈福,希望她一路平安,也希望她能够坚持下来,因为这是要用一辈子的爱才能做好的事。

  也有人劝卢建芳出去闯闯,可以挣大钱;也有好几次机会离开这个艰辛的岗位,可是,她都放弃了。她说,自己总是忘不了山路上父亲弓着身体推车前行的背影,总是忘不了父亲说的那句“用一辈子的爱去干好一件事”。

  两代人,同走一条邮路,付出的是两倍的爱,倾注的是一辈子的情。(本报记者 吴温 董永博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卢亚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