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防控前线忙 咱们后方来“暖家”(图)

发布时间:2020-02-16 18:00 | 来源:广州日报 2020年02月16日 A5版 | 查看:609次

市新闻发布厅召开新闻通气会 介绍疫情防线后方保障情况 

配送小哥们整装待发。

  疫情防控期间,广州市如何做好老年人、困境儿童等民政服务对象的保障工作?当医护人员在一线奋战时,其家属和家庭如何保障?昨日,广州市新闻发布厅召开疫情防控工作系列新闻通气会,来自市民政局、团市委、市妇联等多家单位的代表介绍了疫情防线后方保障的“暖家”工作。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斌、邓潇丽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廖雪明

  养老和儿童安全

  疫情期间得到全面保障

  广州市民政局在疫情防控工作启动后迅速响应并部署落实了各项防控措施。全市1万名养老服务员、2800多名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在岗服务。及时下发加强养老、困境儿童疫情防控工作通知和5份养老、3份困境儿童工作指引,各养老、儿童福利领域服务机构相应制订工作方案、应急预案,加强疫情防控的精准性、有效性。

  市社会组织管理局局长王福军介绍,为了确保在院老人、困境儿童安全,民政部门实行了“六个最”措施:最严格的封闭式管理;最严格的全面排查;最严格的聚集管控;最严格的消毒防疫;最严格的个人防护;最温馨的人文关怀。同时还全力做实四个“不放松”:救助力度不放松、救助服务不放松;救助安全不放松;救助流浪乞讨人员不放松。

  在疫情防控期间,全市11个区已全部完成对逾6万名困难群众的健康情况、生活情况及特困人员护理需求情况等的摸查工作,并为有需要的群众提供上门帮扶服务或帮助购买药品、生活用品等,共开展护理服务约3100人次,派发口罩约5200个,发放慰问金、米油等慰问品约1670人次。在疫情防控期间,安排专人到从化、增城、黄埔等地的五保安居点“飞行”检查,实地指导各五保安居点做好疫情防控管理工作,发动爱心企业、慈善机构捐赠2200个口罩,提供给困难群众(包括安居点入住群众)用作疫情防护和生活保障。从1月24日至2月13日,全市排查街面流浪乞讨(露宿)人员1138人,派发棉被、衣物、口罩和方便食品共6000多件,入站救助620人。

  广州市在疫情防控期间构建了多元的关爱体系,筑牢安全防线。

  发挥社区综合服务保障作用:截至2月13日,镇街、社区(村)、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等为居家老年人提供服务共26.8万人次,其中服务特困老年人群9.3万人次。市居家养老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平安通服务机构向老年人及其家属推送疫情防控短信48万条,电话防控提醒8.4万人次。市平安通服务机构累计摸排特殊长者6508人,处理紧急呼援、咨询转介服务4862人次。1月23日启动一级响应以来,各服务机构为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上门生活照料、助餐配餐等服务2.8万人次。

  强化救助保护队伍作用发挥:截至2月14日,通过微信、电话和上门的方式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尤其是特殊困境儿童的排查、关心和指导近8643人次,送达告知书6516份,对有需要的困境儿童提供临时监护关爱服务9人次。成立疫情防控期间困境儿童专家服务团队,设医疗、儿童心理、教育、法律、社工、其他等6个专家组,依托困境儿童24小时救助保护服务热线进行分类转介,一对一连线解决困境儿童及其家庭的困惑。

  社会组织提供专业社会支持:广州社联困境儿童关爱中心对白云区内21名散居孤儿、74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及180名残疾儿童开展电话访问,掌握困境儿童及其家庭成员生活及身体近况、外出情况,宣传居家防疫措施等。广州市社会福利和养老服务协会、广州养老服务产业协会等为老服务类社会组织发挥行业优势引导各养老服务机构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广州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广州市为本社会心理慈善服务中心等心理援助类专业社会组织及时开通心理援助热线,为老年人、儿童等居民群众提供疫情防控教育、临时困境应对、心理危机干预、社会心理支持等服务,为维护老年人、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减轻心理压力提供专业社会支持。

  慈善+社工+志愿服务融合推进:截至2月14日,广州市慈善会累计直接接收疫情防控捐赠款物8545.05万元,其中捐赠资金7785.39万元,捐赠物资估值759.66万元。广州市社会组织向湖北、武汉、广州等地慈善组织直接捐赠资金1341.15万元、捐赠物资价值1006.19万元。3.5万余人次社区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为老人、儿童等对象提供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截至2月14日,全市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利用社工站、专项项目服务点等开设了222个“广州社工红棉守护热线”,主要提供防疫知识咨询、心理辅导等服务和为困境孤寡、患病长者、困境儿童等困难群众提供上门送药、送口罩、送菜等紧急援助。

  配合镇(街)、村(居)开展线下防控排查,服务超过10.1万人次;整合链接爱心物资5800多件。广州市慈善会携手广州市社会工作协会推出“善暖社区——资助社区疫情防控计划”,市慈善会在社区防疫方面首期投入逾100万元善款及印制22万张防疫宣传单张,依托201个慈善捐赠站点(社工服务站)。广州市志愿者协会“长者心声热线”开通社区空巢老人疫情应对心理援助热线,每天组织2名社工及2名心理咨询专才志愿者电访社区空巢独居老人100户。

  青年助力防控“暖家”行动

  广州市在疫情防控期间制定了《广州共青团助力疫情防控六大行动方案》,开展青年志愿服务、物资募集捐赠、复工复产暖企、心理关爱援助、团员青年突击和网络文明引导等六大行动。截至2月14日,全市共组织青年志愿者上岗服务43586人次,共发动32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团组织,组建团员青年突击队424支,突击队参与人数 9709人。

  ⒈心理关爱有帮助:你的心事我来听。疫情发生后,团市委12355广州青少年服务台迅速行动,成立由社工+专家组成的“心理防疫”青年突击队。针对青少年提供心理“防疫”网络及热线咨询服务,截至2月14日,累计提供各类咨询服务648人次。同时联系全市23个“青年地带”站点电访重点青少年群体1443人次。

  ⒉凝聚爱心齐出力:你的困难我来帮。发动青年志愿者参与企业复工复产,以友爱之力共助“大家”战疫。截至2月14日,组织888人次青年志愿者协助广东南芯医疗等口罩、试剂等医疗物资生产企业开展产品包装等志愿服务,累计服务3912小时,协助包装医用棉签约18万包,口腔/咽拭子常温标本采集器约30万包,检验抗疫体外检测稀释液40万瓶等。组织青年志愿者协助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清点整理物资约30万件。

  ⒊村居防疫有参与:你的小区我来助。组织动员近30000人次青年志愿者配合农村、社区开展防疫知识宣传、卫生死角清理、日常消毒、物资整理、防护用品发放、排查登记人口、测量体温等志愿服务。

  ⒋交通引导有秩序:你的出行我引导。联合广铁、广州公交、广州交投、广州地铁等单位,组织青年志愿者进入火车站、公交车站、地铁站开展交通指引服务,在高速收费站、入穗主要交通路口对过往人员进行24小时检疫及协助做好秩序维护,累计上岗超过10000人次。

  ⒌安全饮食有保障:你的菜篮我来护。招募青年志愿者为全市19个小鲜驿站门店提供体温检测等便民服务。截至2月14日,累计上岗241人次 ,服务575小时。

  团市委副书记高洪祥介绍,团市委下一步将做好广州青少年服务台心理援助服务,联合高校心理专业教师、医院心理专业医生、心理类协会组建专家团队,提升咨询队伍专业化。同时为做好一线医务人员及其家属的人文关怀工作,还将联合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12355青少年服务台相关专家为医护人员以及有需要的家人提供心理咨询志愿服务。

  做好一线医护人员及其家属的服务保障

  广州市委、市政府在疫情防控期间高度重视和关心医护人员,要求做好一线医护人员及其家属的服务保障工作。市妇联迅速响应并发挥妇联组织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的独特作用,联合市总工会、团市委、市民政局、市卫健委、市慈善会等多家单位共同开展“致敬抗疫医护——‘家事我来帮’”公益活动,用暖心行动致敬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

  市妇联副主席钟广静介绍说,这一公益活动在疫情防控期间为1500户广州地区定点救治医院一线的医护人员家庭提供免费服务。这些家庭是来自广州地区7家正在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的一线抗疫的医护人员家庭。

  在果蔬生鲜配送方面,征求市商务局意见联系供应商,按照科学营养搭配的原则精心准备了套餐,包括肉、蛋、奶、米、无公害蔬菜等,并计划每周更换菜单,昨日起首批配送到家。

  在家居保洁方面,依托“南粤家政”工程,发挥市妇联“花城人家”家政服务平台作用,待疫情缓解、居民小区解除封闭管理后,每周为家庭提供4个小时的上门服务。

  联系教育培训机构为孩子们提供免费公益课程,涵盖幼儿园至高中的义务教育科目。市儿童活动中心安排校外素质教育课程,将为有需要的家庭预留学位。

  另外,组织心理咨询师志愿团队,为家庭提供心理疏导服务。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